第46章 第八皇帝老爸 吳大帝——孫權(1)(3 / 3)

事到如此,孫堅隻好揮師攻打周昂,周昂潰敗遁逃。初平二年(191年),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又與他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不幸中箭身死。

相傳孫堅有戴紅頭巾的習慣,還用此物敗敵救命。就這點就足以說明他善於打仗,而且是智勇兼資,孫堅作戰勇猛,衝鋒時往往身先士卒,而且基本上沒吃過什麼敗仗,最可貴的是他從不輕敵,但就是每次打仗太過玩命,以至殞命。

孫權的母親是吳夫人,“本吳人,徙錢唐,早失父母,與弟景居。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許為婚。”(見《三國誌?妃嬪傳》)

由上所述,可以看到孫堅之所以能娶到吳氏,頗有逼婚的性質,“吳氏親戚嫌堅輕狡”,“輕狡”,即欠穩重與躁急橫暴的意思。看來孫堅所以享年不永,遭人暗算,即吃了他這種性格的虧。如果說孫堅是一位能征善戰的軍事家,那是當之無愧的,但他似乎不是深沉有大略的政壇能手。

孫堅死時,孫策那年17歲,還葬父柩於曲阿。孫策字伯符,是孫堅長子,孫權的大哥。初平元年,孫堅初興義兵,孫策“將母徙居舒,結交了周瑜,又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鹹向之”,那時開始創業生涯的孫策才15歲。

孫策剛勇獨斷,雄健自肆,頗有其父之風。孫策一騎兵,犯罪後為逃避責罰,逃進袁術的軍營,藏到馬棚裏麵。孫策派人追捕,直入袁術營中,將罪犯搜出,當場斬首。事情結束後,孫策才去拜見袁術,說明情況,向他道歉。袁術說:“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由是軍中更加敬畏孫策了。袁術曾經常歎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複何恨!”可見孫堅的大兒子是個讓袁術讚歎的兒子。

孫策這個人極富個人魅力。“其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孫策因此“縱橫無敵,擊破薛禮、笮融,兵臨曲阿。劉繇棄軍遁逃,孫策遂據曲阿,賞賜將卒,傳檄諸縣,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又從容攻破嚴白虎等豪帥”。孫策收降納叛,軍紀整肅嚴明,江東士民傾心擁戴。

孫策稍後自領會稽太守,複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為廬陵郡,以賁弟輔為廬陵太守,丹揚朱治為吳郡太守。以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秦鬆、陳端等為謀主,一時間人才濟濟,軍親民附,孫氏獨霸江東的局麵已經基本形成。

他不僅對武將如此信任,對年高望重的文臣也照樣體貼,不加猜忌。孫策略定江東以後,對流寓江東的彭城人張昭頗為信重。“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因張昭頗有聲望,北方士大夫在寫給張昭的信中,把孫策創業功績,多加到張昭身上。張昭覺得很過意不去,因之進退不安。孫策知道了,歡笑曰:“昔管仲相齊,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為霸者宗,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

但是人無完人,雖然虎父無犬子,也同樣的繼承了他老爸存在的缺陷毛病,有時處理事務輕率、急躁,固執而強強,聽不進別人不同的意見。可以說,孫策的確是位很好的軍人,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那個時候孫策已盡得江東,但是聽說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準備決戰,他就打算率軍渡江去北襲許昌。這個消息曹軍知道了無不驚訝,但是曹操的謀士郭嘉說:“孫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見《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後來果然被郭嘉不幸言中。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孫策又出去打獵。他騎的是上等精駿寶馬,馳驅逐鹿,跟從的人絕對趕不上。正當他快如疾風地奔馳時,突然從草叢中躍出三人,彎弓搭箭,向他射來。孫策倉猝間,不及躲避,麵頰中箭。這時,後麵的扈從騎兵已經趕到,將三個人殺死。

孫策中箭,創痛劇烈。自知不久於人世,便請來張昭等人,托以後事。他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見《三國誌?吳書?孫討逆傳》)

接著,叫來弟弟孫權,給他佩上印綬,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當天夜裏,孫策就去世了,可惜時年才26歲。

關於孫策之死,說法紛紜。裴鬆之《三國誌注》引《吳曆》記載,孫策受傷,醫生告訴他,說這傷可治,但應好好養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麵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還能建功立業嗎?”奮起虎威,推幾大吼,傷口都裂開了。當夜死去。《吳曆》所記,這種說法可以值得一信,史書記載孫策的確是位美男子,他的老婆就是江南第一美女大喬,所以愛“臭美”也許也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