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七皇帝老爸 昭烈帝——劉備(2)(2 / 3)

劉備三哭當皇帝——

劉備是很會哭的,尤其是他想當皇帝的那一幕哭得恰到好處。曹丕廢了漢獻帝,自立為大魏皇帝的消息傳到成都後,自立為王的劉備大吃一驚,劉家天下易主怎能不驚?劉備此時羽毛已經豐滿,很想棄王而稱帝,但是又不好說出口。昔日曹操雖然獨霸朝政,但傀儡皇帝還在,天下名義上還屬劉家,如今曹丕廢主自立,這簡直逆天而行,怎麼辦?

劉備雖然遠在四川,但無時不想問鼎中原。此刻見時機成熟,自立為帝的條件已成立,但怎好出口?隻好用哭來暗示心跡。於是,水米不進,又使出殺手鐧,每日痛哭,令百官掛孝,遙望許昌而祭之,這一次由於是想當皇帝,於是不僅痛哭,而且哭出病來。幹脆不理政務,把一切大事全部交給諸葛亮。

諸葛亮自然知道劉備的“哭因”。這時正好有人夜間捕魚,撈到一塊金光燦燦、瑞氣盤旋的玉璽。諸葛亮終於找到了治療劉備痛哭的藥方,遂率群臣上表奏請劉備當皇帝。

劉備看了後,果然停止了痛哭,卻又故作憤怒,怪諸葛亮等人陷他於不忠不孝。但是經諸葛亮等人苦勸,劉備終於高高興興的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蜀”。

劉備四哭扼諸葛——

劉備不僅哭出了一個“大蜀”皇帝,臨死時又老調重彈,用“哭”來保住劉家的西川天下。那是他當上皇帝後,執意要討伐東吳,為他的異姓弟兄關羽報仇,結果被東吳的一年輕儒子陸遜打得一敗塗地,在趙雲的救護下,逃到了白帝城。因無顏回成都見群臣,就將白帝城的驛館改為永安宮。因積鬱成疾,久病不起,自知不久於人世,便召諸葛亮前來。

諸葛亮到來後,劉備流淚哭道:“朕自得丞相,成其帝業,怎奈智術淺陋,不聽丞相忠言,自取其敗,羞於回成都與丞相相見。今日病已危篤,不得不請丞相托以大事。”

說完,不等諸葛亮回答,又痛哭不止,滿麵流淚。諸葛亮乃聰慧之人,自然知道主子為何而哭,隻好陪著流淚,並勸說道:“願陛下善保龍體,以付天下之望。”

君臣二人各懷心事哭作一團。

哭了一會,劉備心想這樣哭下去,自己一命嗚呼,劉家的江山就無法保住,便急命諸臣進來,又要筆寫下遺詔遞與諸葛亮,當著眾人哭著對諸葛亮說:“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雲:‘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亡,其言也善。’朕本應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與卿等中道而別。”話未說完,又痛哭,哭得眾人膽寒心涼。哭著哭著,又對諸葛亮說:“丞相將遺詔轉給劉禪,凡事多請丞相教他。”

諸葛亮等人急忙哭著跪下,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劉備一隻手拉諸葛亮起來,一隻手擦著眼淚說:“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以告”。諸葛亮說:“陛下有什麼話盡管說,不要隱瞞,臣洗耳恭聽。”

劉備當著眾人哭泣道:“君之才勝曹丕十倍,必能安邦而成大事。如果我的那些兒子可以輔助,則輔之。如果不能輔助,君可自立為成都之主。”諸葛亮聽出了劉備的“哭外之音”,不覺汗流遍體,手足失措,趕緊哭拜於地:“臣安敢不盡股肱之力也?願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說完,以頭叩地,雙目淚流。

劉備見“哭”的目的已經達到,既然你諸葛亮當著這麼多人表了態,那麼日後你還敢反悔?劉備這時不哭了,急忙召兩個兒子劉永、劉理到床前說道:“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等三人(還有遠在成都的太子劉禪)皆以父事丞相。稍有怠慢,天人共誅爾等不孝之子!”又對孔明說:“丞相請坐,朕兒拜以為父。”

諸葛亮明白了劉備的用意之後,表態說道:“臣以肝腦塗地,安能補報知遇之恩也。”劉備之用心可謂狡詐也是用心良苦,先是痛哭不已,然後逼諸葛亮表態,最後讓三個兒子稱諸葛亮為相父。這樣一來,諸葛亮不僅不敢取劉家天下為已有,而且真的肝腦塗地為阿鬥這個庸皇帝效勞。

劉備身後之事安排妥當後,自然不再哭泣,安然駕崩。

四 被低估了的英雄劉備

《三國演義》的本義是要尊劉貶曹的。所以劉備集團的關羽智勇在三國人物中都不能算第一,並有失荊州的重大軍事過錯,卻以忠絕為後人崇拜,諸葛亮的智謀也被無限的擴大,而以智絕名垂後世。

唯獨劉備本應是一個受到更大頌揚的名君,卻因《三國演義》去掉剛毅的一麵,而使讀者感到他太柔弱,並且事事都生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而落了個愛哭,虛偽,才疏學淺的品價。

劉備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名君,提出以下幾點理由:

首先,劉備文武雙全。雖然在三國這個群星閃耀的時代,都無法掩蓋他的光芒。雖然這一點上,他比曹操要差一些。仍很難得。

劉備最大的才能是知人善用,這是做一個君主最重要的素質,劉備確有超人之處。諸葛亮在隆中時,以管仲樂毅自比,而時人莫許之。劉備卻慧眼識英雄,三顧茅蘆,僅隆中一席話,就對諸葛亮委以重任,後來也顯示他沒有看錯人。

大家也許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其實不然,如果有一個比自已小的多的年青人吹大話,你能重用他嗎?既使現在,哪個企業的老板,能做到如此禮賢下士呢?最起碼張飛,關羽都不認為諸葛亮是人才。這一點上,劉備比二人都高明,劉表有如此人才而不知用,說明劉備比劉表要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