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成都工商業十分發達,吳壹背靠劉璋父子政權,極可能是一方商業巨頭。劉備起初擔心劉璋與自己同族,娶他的寡嫂不合禮義,但為了爭取以吳壹為首的地方勢力給予他政治經濟上的支持,最終劉備還是娶了吳氏。
又經五年奮鬥,劉備終於擊退曹軍占領漢中,受封漢中王。兩年後益州、漢中基本穩定,便自立為蜀漢昭烈皇帝。
劉備從23歲組建第一支義兵至63歲去世,東伐西討,戎馬倥傯,其獲成功有知人善任、注重仁義等原因,但關鍵是在不同時期均得到了不少人才和“富豪們”的經濟支持。用今天通俗的話來說:打仗是經濟實力的拚搏,戰爭的勝負要看你兜裏的錢有多少!
三 劉備四“哭”保江山 皇帝老爸哭的藝術
作為“一代明主”的劉備,其哭的手段被他發揮的幾乎是淋漓盡致。有評論家說:“劉備的特長全在臉皮厚,依曹操、依呂布、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知恥。而且生平善哭,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更把他寫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決問題的事,對人痛哭一場,而扭轉局勢。”
劉備一哭占荊州——
眾所周知,赤壁大戰後,劉備按諸葛亮的安排,用詭計奪取了軍事重鎮——荊州。周瑜氣得金瘡迸裂,決心起兵與劉備決一雌雄,經魯肅勸說才罷兵言和。但周瑜認為劉備占據荊州是東吳稱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魯肅去向劉備討回荊州。
最初,劉備以輔助侄兒劉琦為理由賴著不還。劉琦死後,魯肅又去討荊州,諸葛亮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來辯護,並立下文書,取了西川後再歸還荊州。魯肅無奈,隻好空手回。
後來,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做了東吳的乘龍快婿,孫權又要魯肅討還荊州,厚臉皮的劉備已經黔驢技窮,問計於軍師諸葛亮:“魯子敬三番五次來討荊州,均是先生勸退而去,今又來取,不知軍師有何良策?”
諸葛亮說道:“若是魯子敬提起荊州事,主公隻管放聲大哭,待哭到悲切處,我自出來勸解,荊州無大礙也。”
魯肅來到堂上,雙方互相謙讓。坐下來後,魯肅說:“如今劉皇叔已經是東吳女婿,也就是我魯肅的主人。既是自己人,我就直話直說了。”
劉備說:“子敬不必謙虛,有話直說。”
魯肅說:“小人奉吳侯軍命,專為荊州一事而來。皇叔借去許多時間了,一直未還,今日既然兩家結了親眷,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還荊州為好。”
魯肅說完後,專侯劉備答複。哪知劉備無話可說,卻用雙手蒙臉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魯肅見劉備哀聲嘶哭,淚如雨下,不禁驚慌失措,急忙問道:“皇叔何如此?難道小人有得罪之處。”
那劉備哭聲不絕於耳,哭成個淚人兒,哭得淚濕滿襟,魯肅則被劉備哭得膽戰心寒。這時,諸葛亮搖著鵝毛扇從屏風後走出來說道:“我聽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的主公為什麼哭嗎?”
魯肅說:“隻見皇叔悲傷不已,不知其原因,還望諸葛先生見教!”
諸葛亮說:“這不難理解!當初我家主公借荊州時,曾經立下取得西川時便還給東吳的文書。可是仔細想想,主持西川軍政大事的劉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漢朝的骨肉。若是興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萬人唾罵,若是不取西川,還了荊州無處安身;若是不還,那東吳主公孫權又是舅舅。我主處於這兩難困境,子敬又三兩次的來討,因此淚出痛腸,不由得放聲慟哭。”
諸葛亮說罷,又用眼色暗示劉備,劉備聳肩搖膀,捶胸頓足,大放悲聲。魯肅原是厚道之人,見劉備淚下,放聲痛哭,心中動了惻隱之心,以為劉備真的是無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勸道:“皇叔且休煩惱,待我與諸葛先生從長計議。”
諸葛亮說:“有煩子敬回見吳侯,將我主煩惱轉告。再待一段時間,等我主有了安身之地,再奉還荊州如何?”
魯肅見劉備哀痛之極,隻好答應。
劉備二哭出仁義——
劉備善於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計。
劉備定西川不久,關羽因剛愎自用,一不留神丟了荊州,導致“身首異處”。劉備要親率大軍前去討伐吳國。諸葛亮等人極力勸阻,認為若是率百萬大軍討伐東吳為兄弟報仇,是存小節而失大義。而且蜀吳相拚,得利者必是曹操。劉備自稱是漢室之後,不為複興漢室而出兵,卻為私仇而伐吳,有失大丈夫氣概,劉備自然知道這一點,但是“桃園結義”的情結始終丟不下,加上百官勸諫,
不讓劉備出兵,他隻好終日以淚洗麵,當然這可是真哭了。
諸葛亮說:“皇上少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雲長剛愎自矜,今日故遭此禍也。皇上宜保全萬金之體,徐圖報仇。”
劉備辯白道:“孤與關、張二人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日雲長已亡,豈能獨享富貴乎?若不雪恨,乃負昔日之盟也!”說完,又哭絕於地,眾官救醒後,又大哭不已。一日哭昏過三五次,三天不進水食,終日淚如泉湧,直哭得淚濕衣襟,血淚斑斑。一天不發兵為關羽報仇,劉備一天不止痛哭,這樣號哭終日,夜以繼日,連一向詭計多端的諸葛亮也無法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