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七皇帝老爸 昭烈帝——劉備(1)(1 / 3)

皇帝老爸劉備在白帝城病危時,臨終之前教育年少的兒子,說的並不是豪言壯語,而是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仔細體會這個“欲信大義於天下”的英雄,他個人的人格魅力始終和其他君主相比,保持了一種鮮明的特色,也是他長期受到人們喜愛的緣故吧!

昭烈帝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組織義兵,隨政府軍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因鞭打督郵棄官。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之際,劉備聯吳抗曹,取得勝利,從東吳處“借”到荊州,迅速發展起來,吞並益州,占領漢中,建立蜀漢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病逝於白帝城,臨終托孤於諸葛亮。

皇帝老爸昭烈帝劉備的個人檔案

姓名:劉備,字玄德

生卒:公元161年~公元223年

享年:63歲

屬相:牛

籍貫: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

容貌:“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身高:身長七尺五寸(約1米72)

性格:內向,愛哭,仁義,講義氣(多少有偽善的成份)

特別愛好:玩犛牛尾巴(《三國誌?諸葛亮傳》引《魏略》說“備性好結旄。”)

口頭禪:“公以備為何人也?”(你當我是什麼人啊?)

學曆:不喜歡讀書,但讀過,基本屬於自學自習

父親:劉弘

母親:未知

兄弟姐妹:未知

配偶:甘氏,糜氏,孫尚香,等

子女:劉禪,劉理,劉永,劉封

繼位者:劉禪(阿鬥)

陵寢:葬於惠陵

最得意的事:三分天下得其一

最開心的事:桃園三結義

最尷尬的事:老婆孩子都是別人救回來的

最擅長的事:開溜(美其名曰:做戰略上的轉移)

最幸運的事:姓劉(自稱中山靖王之後)

一 平民家庭的紈絝子弟 亂世中的問題青年

《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記載,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係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勝在漢武帝時被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後在宗廟祭祀中因獻助祭金不合規格,觸犯律令,被削去爵位,於是世代就在涿縣安家。

劉備的祖父、父親都在州郡做過官,但到劉備的時候已家業衰落,成為底層百姓,這很可能是劉備父親早逝的緣故。劉備身高七尺五寸,據說他垂手過膝,回頭能看到自己的耳輪。劉備平時也少語寡言,善待別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之士,因而許多少年爭相歸附他,同族人稱他“非常人也”。史書上所說的這個少年劉備,已使我們看到他性格上的一些基本特點。

劉備的先祖劉貞能繼承父親幾多財富呢?初通人世,在成長過程的某個時刻,這大概才成為男孩劉備的一個問題。男孩不會苦思冥想,這樣的問題不會影響到他一天天長大,從大人們嘴裏他聽說,他們這個家族早沒落了,當初之所以會在涿郡定居繁衍,是因為先祖劉貞當年曾經受封“涿縣陸城亭侯”,並不幸“失侯”;失去侯位,先祖無處可去,便“因家焉”。

對早已遠去的光榮的家族史劉備本應該從祖父或者父親那裏了解更多的——祖父劉雄曾“察孝廉,為東郡範令”,父親劉弘呢,一輩子沒走出過家鄉——可祖父和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都相繼離世了,他沒機會也沒可能獲得他們的陽光雨露。

由於年少失去父親,很小開始劉備就隻能跟母親相依度日,劉備跟母親靠販草鞋、織葦席為生。母子靠販履織席維持生活,靠做這種小買賣不能發家,維持基本的生活還可以。自強自立,這種優良的人生品質通過母親言傳身教在男孩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種子。孤兒寡母的人生境遇讓他很早嚐到了平常人感悟不到的世態炎涼,砥礪並涵養了他在艱苦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品性。

劉備他家屋旁有棵大桑樹,枝葉繁茂,遠遠望去猶如皇帝乘坐的華車之蓋。劉備小時候跟族中小孩在樹下玩耍,說他長大了要乘坐這個“羽葆蓋車”,嚇得他叔父急忙訓斥他不要胡說,這可是滅門之罪。

也正因為劉備家院子的東南角長的這棵大桑樹,鬱鬱蔥蔥,像皇帝出巡時候車上的華蓋。所以經過的路人看到這棵樹,都說這棵樹長相非凡,預言這一家一定會出貴人。格外嗬護和高看劉備的還有同宗中的劉元起,他不但非常喜歡劉備這個孩子,還常私下給予特別的照顧與周濟,待劉備跟待兒子劉德然一樣;妻子知道了,埋怨他“各自一家,為什麼還常常這樣”,劉元起說,“都是同宗。我看這個孩子將來必不是個平常人物”。

在母親和同宗們殷切的目光中,時光開始把劉備送進騷動不安的青春期。細心的母親發現,進入青春期的兒子身上明顯的改變,他正成為一個問題青年,“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兒子喜歡的事情為什麼多跟吃喝玩樂一類物質享受有關呢?從兒子身上母親看到了一個母親不願意看到的沒落氣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現在別說是瘦死的駱駝,劉家早就是一匹瘦死的驢了,寄托母親美好希望的兒子倘若這樣執意地無所畏懼地發展下去,不但不會如母親所願,有大出息,而且會墮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