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的劉備就帶著馬販子大老板給的錢財組建的一支二三百人的義兵投奔校尉鄒靖,參與鎮壓黃巾軍,有了戰功,當了安喜(今河北定縣東南)縣尉,作為副縣級幹部分管一縣治安及牢役。
劉備這次招募的隊伍中,最為知名的就是關羽和張飛。據史書記載,關羽是河東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到處流亡,在劉備組建武裝的時候,順勢加入。張飛和劉備一樣是涿郡人,加入劉備的細節史書上沒有記載,或許和其他少年子弟一樣是因為劉備的豪氣而願意和劉備一起建功立業。
雖然隻是偶然的相遇,關羽和張飛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和劉備自此形成了親如兄弟的關係。關羽和張飛的出生時間史書上沒有記載,據推測,三人之中關羽年紀最大,張飛年紀最小。小說《三國演義》根據三人日後的關係演繹出了三人結識的情景,這就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桃園三結義”。在“桃園三結義”中,三人義結兄弟,因劉備年長而被關羽、張飛尊為大哥。
關羽和張飛號稱“萬人敵”,都是有勇有謀的當世英雄,成為了劉備隊伍中的中堅力量,而二人均為劉備所折服,甘願為劉備“禦侮”。
說起劉關張,大家總是免不了想起桃園三結義和三英戰呂布,可惜,這兩件事都是羅貫中編出來的,史書上對劉關張三人的關係是這樣說的:“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見《三國誌?關張馬黃趙傳》),隻是說感情好的象兄弟,並沒有說結拜成兄弟,更不會去選擇什麼桃園結拜了。自然,羅貫中這樣寫是為了增加小說的可看性,反正史書上說“恩若兄弟”,那人家說他們結拜的也可以。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擔任了徐州牧的劉備被封為豫州刺史、鎮東將軍和宜城亭侯。可正當他率兵外出幫助中郎將公孫瓚抗擊冀州牧袁紹的侵犯時,恩將仇報、反複無常的呂布乘機端了他唯一的“新窩”——不僅占領了徐州,而且還抓走了他的妻子甘夫人。劉備被迫逃亡海西(今江蘇灌南東南),隨同的高參麋竺先生在危難時刻顯身手,使勁拉了劉備一把,給了他一個雙重驚喜。
麋竺,原為東海朐縣(今江蘇連雲港)人,《三國誌》說他家“祖世貸殖,僮客萬人,資產巨億”、“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複振”。全仰仗億萬富翁在人、財、物方麵的大力支持,又娶了大款的妹子做老婆,劉備重振軍威殺回徐州,又有了根據地,並發展到上萬兵馬。
此時天下大亂,而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當時還隻是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豫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豫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於是在公元207年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麵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誌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三國演義》中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不管三顧還是四顧,總之劉備又是得到了一個“十足”的大人才諸葛亮,從此劉備就如虎添翼了。
建安十四年,劉備占據荊州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四郡,廬江郡數萬軍民主動歸附。“權稍畏之,進妹固好”,連孫權也有些畏懼,也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以加固赤壁大戰中雙方的聯盟。劉備有了孫權這樣的舅老倌兒,無疑又有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估計僅憑孫夫人的陪嫁,武裝自己的百來十個遊擊隊總該有的吧。
建安十九年,劉備大軍“和平解放”成都,劉備接任益州牧。基業初定,但形勢仍十分嚴峻,東麵的孫權索還荊州不成,便聯合曹操猛攻荊州各郡縣;北邊漢中的張魯投降曹操,並攻入益州東北部直至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益州許多郡縣降而不服,拒交稅賦,反叛四起。在內外交困、軍費十分欠缺的危機時刻,許多謀士建議劉備娶劉璋的寡嫂吳氏,爭取拉攏地方勢力的支持。
吳氏原籍陳留郡(今河南開封東南),她的父親與劉璋的父親劉焉是老朋友。吳氏少年喪父後,由劉焉將她和她的哥哥帶在身邊撫養成人,並把她許配給劉璋的哥哥——別部司馬劉瑁。劉瑁暴病早亡,吳氏一直守著劉府空巢。吳氏兄長吳壹,沒有任官的記錄,隻說他是地方實力派的首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