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六皇帝老爸 魏武帝——曹操(6)(1 / 2)

辛毗從曹丕府上回到家中,他的女兒辛憲英看到父親的表情有些不同尋常,就關心地問父親發生了什麼事情。辛毗知道自己的女兒有才有識,是個巾幗英雄,就把在曹丕府中發生的情況對女兒說了。辛憲英一聽,不由感歎道:“太子,是將來取代君王治理國家的人。取代君王登基就位,不可不感傷悲戚。治理國家臨朝聽政不可沒有危機感。現在,曹丕剛被立為太子,本來是感傷危懼之時,怎麼能得位忘形呢?這可不是好兆頭。是不是預示著魏國的

將來不會昌盛?”

後來世事的發展果然如此。三十多年後,魏國的大權落到了司馬昭父子的手中,最終成為一個短命的王朝。曹丕得位忘形,就作為一個政治笑話流傳了下來。

曹丕代漢做了皇帝不久,東吳的孫權便派使臣前來朝賀,並當麵交還了一批戰俘。其中有位須發斑白,形容憔悴,但仍不失大將風度的人,他就是於禁。

於禁是曹操手下一員大將,跟隨曹操30餘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很得曹操器重。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大將軍曹仁被西蜀的關羽圍在樊城,情況危急,曹操派於禁和另一員大將龐德前去增援。當時正趕上一場特大暴雨,漢水溢出河堤,樊城周圍全是一片汪洋。這時駐紮在樊城北麵的於禁被困在隻露出水麵不大的一塊小高崗上,被乘船前來攻戰的關羽束手就擒。龐德則英勇戰死。後來關羽又被孫權打敗,於禁便隨之流落在了東吳。如今曹丕代漢稱帝,孫權懾於曹軍的威力,俯首稱臣,並把於禁等一批戰俘進行交還。

曹丕見到昔日父王手下的戰將如此狼狽,心中非常鄙夷,但念於禁有功於父王,並曾幾次在生死關頭挽救了父王的性命,沒有當麵責備於禁,而是豁達大度地優撫了一番,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大夫荀林父與楚國交兵,被楚國戰敗,可是晉景公並沒有責怪他,反而重用他,又讓他去帶兵打仗,後來為晉國立了大功。秦國的大夫孟明在殽與晉軍打仗,不幸戰敗被俘。後來孟明又偷偷逃了回來,秦穆公也沒有怪罪於他,而是讓他擔任了重要職務,不久,他帶兵打敗了在西方稱霸的西戎,威鎮四方。如今老將軍能安然無恙返歸本土,是我國的榮幸,不要因前過而整日悔恨。我現在任命你為安遠將軍。

於禁感激的老淚橫流,稱謝不已。最後,曹丕對於禁說:“於老將軍剛剛回來,好好休息一段時間,恢複恢複元氣再說。”於是,曹丕便安排於禁先去鄴城吊唁吊唁曹操的陵墓。

這天,於禁懷著對曹丕的恩德和對曹操的懷念,從洛陽來到鄴城,他首先瞻仰了曹操昔日的銅雀台,然後來到漳河邊上的高陵——曹操墳,吊唁了一番。最後他懷著沉痛而內疚的心情,被人領到墳旁的一棟陵屋內休息。這棟陵屋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隻是牆壁上繪滿了彩色繪畫。開始,於禁並沒有注意這些著墨粗俗的畫兒,可呆了一會,於禁無意中發現這些壁畫似乎與己有關。他從椅子上騰的一下站起來,圓睜二目,從頭至尾看了一遍。不看則已,一看則氣的臉色發黃,渾身顫抖,最後一陣暈眩倒在地上。

原來是曹丕專門讓人畫給於禁看的。其內容是曹仁被關羽圍在樊城,關羽手提大刀,龐德威武不屈,英勇戰死。而於禁在關羽麵前,卑躬屈膝,磕頭求饒。於禁本來就深負內疚,看到這些壁畫怎能不羞愧而感到無地自容。他恍然大悟,曹丕對自己的恩德原來是假的,羞辱自己是真,曹丕呀曹丕,你害人的手段太毒辣了。從此,於禁一病不起,不久便抑鬱死去。臨死時,他對家人說道:“我於禁堂堂須眉,戎馬一生,應該死在疆場上。而如今這樣默默的了卻一生,怎能瞑目哇。”

曹操是曆史人物裏性格最豐富的“性格之王”。他的叛逆、大度、豪邁、勇敢、幽默……他的自私、虛偽、奸詐、殘忍、猜忌……都是人們長期談論不休的話題。而曹丕這個人性格也是多重性的,一方麵他對周圍的文人是十分優待的、也是十分真誠的,另一方麵作為君王睚眥必報、性情殘忍的一麵也時有表現,一些令人感到滑稽的打擊報複,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十足的小心眼,而且這個小心眼報複起人來那是要人命的。

十二 曹操的家庭教育以及曹操的詩歌

曹操一代奸雄,有氣吞萬裏之誌定國安邦之才;然而曹操卻一直犯有自卑的心病,源頭來自其不明不白的身世。不大光彩的身世最終形成了曹操多疑、暴戾、喜怒無常的奸雄脾性。曹操也會自卑?病根在其不光彩身世?這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從中得到許多關於家庭教育方麵有益的啟示。

曹操的父親是曹嵩,而曹嵩是曹騰的養子。《三國誌?武帝紀》說:“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曹嵩到底從何而來,又是誰人之後?《曹瞞傳》及《世語》都認為,曹嵩是夏侯氏之子,是夏侯惇的叔父。這般看來,曹操與夏侯惇當屬堂兄弟,難怪曹操一直非常重用夏侯惇、夏侯淵,原來是親緣關係使焉!

袁紹則不同,接連四世在朝廷中官居“三公”的高位,袁紹家族權傾朝野,名震天下。曹操對自己的身世設法隱瞞,在當時十分講究家庭和出身背景的氣候下,即使事業如日中天的曹操也無法逃脫世俗眼光的審視。曹操在與袁紹等同級競爭者交往中始終抬不起頭,他實在受不了袁紹等人眼底那股嘲笑、鄙夷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