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六皇帝老爸 魏武帝——曹操(5)(1 / 2)

原來嫡長子繼承製是封建皇位繼承製中比較地可以減少****、穩定過渡的一種有效方式。嫡子即正妻所生之子,嫡長子隻有一人,作此硬性規定後,可以盡量減少其他皇子對皇位的合理野心。

如無嫡子,則以庶手中最年長者繼位,亦是這個道理。封建君王如果不實行這一製度,而是在諸子中任選一人繼位,則所有皇子均可有凱覦皇位的合理野心,常會使老皇帝死後的政治過渡中,形成多人出麵爭奪皇位的混亂局麵信。

這是說的一般情況,對於開國君主而言,這一規律常會發生變通情況。因為一來開國君主打天下時需要用有才傑之士,手下能人雲集,繼任者的駕馭能力便顯得重要了;二來,天下未定或初定而基業未穩時,還有可以重新失掉。這樣,在挑選繼承人時,才幹與經驗往往放在天平上的更顯要的單位,否則怕天下難保。

曹操的考慮顯然是這樣的。然而,這就終於造成了曹丕,曹植之間不可調和的兄弟矛盾。

曹丕是長子,傳位給嫡長子,看起來天經地義,其實不盡然,曹丕的接班之路走得極為坎坷。在曹操四十九歲那年受封為魏公後,危機感尤其深刻。

依照漢朝製度,隻有和皇族同姓的劉家子弟才可以封王封公,曹操權高勢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帝不敢得罪他,便打破慣例,封他為公。此時,依理曹操該宣布誰是繼承人了吧?然而,曹操居然未表態。顯然,曹操還在為人選而掙紮。看在被視為當然人選的曹丕眼裏,當然是說有多著急,就有多著急了。

曹操固然是一世梟雄,但別忘了,他也是位文學家,文筆好得不得了,對才華洋溢、腹有詩書的曹植,自然格外器重,格外珍惜。尤其銅雀台會,更讓曹操生起傳位給曹植的念頭。

曆代帝王喜歡建造高台,一以登高望遠,一以此為天子威權之象征。曹操雖未篡位,但野心昭昭,他也費了兩年的工夫,建造富麗堂皇的高樓,也就是銅雀台。銅雀台落成後,某日曹操召集所有兒子登台共遊,興致一來,命大小兒子各寫一篇《登台賦》助興。

二子曹彰不好讀書,率先棄筆投降;曹丕雖然文章也不錯,但是論才情卻差曹植一籌,寫得平順有餘,精彩不足。反觀曹植,文采粲然,揮灑自若,曹操大聲朗誦:“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建高殿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文采好不說,還大大的捧了曹操一番,曹操自然是樂不可支。

此後曹操時常就政治之事考問曹植,曹植都應答如流,大有接班之勢。如果,曹植能以王位為念,自我檢束,時時留意行為舉止,像曹丕一樣忍著點,恐怕他已成為魏公的繼承者。

可惜啊可惜,浪漫本是文人雅事,身為政治人物,浪漫卻是浪蕩的同義詞。風流倜儻的曹植,終於犯了大忌,壞了大事。就在曹操封魏公次年,曹操親率大軍攻打東吳,曹丕、曹叡諸子跟隨,隻留曹植留守大本營鄴城。第二年春天,孫權請降,曹操大喜,退軍北歸,可是一回鄴城,便聽到一則令人吐血的消息——曹植大膽妄為,竟然擅開司馬門,且奔馳於馳道。

司馬門跟馳道是什麼東西?馳道是皇上專用的車道,寬五十步,路旁植滿鬆樹,雄偉壯觀,曹操雖非皇帝,但比皇帝還大牌,也建造馳道;至於司馬門是魏宮正門,隻有魏王曹操本人的車駕可以出入。

父王不在,一去數月,曹植當家,好不自在,或許得意忘形了,竟然由司馬門出入,駛入馳道。

“我還沒死,就想取而代之嗎?”曹操凱旋而歸,聽說曹植如此荒誕,簡直氣炸了,一怒斬了司馬門的守門官。曹植哪有這麼複雜的心思?一片浪漫,用俗話來說,就是小孩子愛玩,不管後果。但在生性多疑的曹操看來,卻不單純。

曹植嗜酒縱欲,曹操對他失望透頂,後來傳位給曹丕。而曹植不但無法敗部複活,反而老毛病不改,有一次大將曹仁遭關羽圍攻,曹植奉命發兵援救,沒想到他老兄竟然喝得醉醺醺,誤了軍情。曹操又怒又傷心,曹丕的位子至此才算坐定。

在曹操死後,曹丕繼位,進而篡位,建立魏朝。曹植抑鬱難展,還差點被曹丕所害,幸好“七步成詩”(此詩有待考察是否曹植所作),逃過一劫。

文人潦涉政壇,多半沒好下場,即使如李白般風光一時,也因浪漫個性得罪他人;李後主寫得一手好詞,政治成績及領導EQ卻不及格。政治這玩意講權謀,而權謀這個東西,不是單純文化人玩得起的。

曹植就算沒有政治野心,但抬轎的人,如楊修等,卻會哄抬,曹操也會不時投以關愛的眼神。身處權力鬥爭漩渦中,曹植必須表態,放棄攀爬高位,才能自保,才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