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六皇帝老爸 魏武帝——曹操(5)(2 / 2)

十一 曹操與曹丕父子 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一則故事,是關於曹丕和曹植爭儲的典故:一次曹操遠征,曹植寫了《離別行》詞藻華麗無比,朗誦得是風淒雲慘,曹丕暗地裏就著急啊,怎麼辦?問賈詡,賈詡說“哭”。於是曹丕馬上痛哭流涕,感天動地。事後,眾大臣都不記得曹植的華麗詩詞了,都說曹丕孝順!他不僅贏得了父親的心,同時贏得了臣心。

曹操,此人奸詐無比,是為“奸雄”。兒子曹丕在這方麵歲比不上他老爸曹操,但是有時候倒也可以在曹操麵前“班門弄斧”一番。可見曹操的眾多兒子中還是曹丕跟他最為相似的,曹操最終選擇曹丕為自己的接班人也算是比較正確的。

同樣,曹丕跟曹操一樣也算是“文學家”。魏文帝曹丕與其父曹操、弟弟曹植都很有文采,文學史上稱為三曹。曹丕在政治上對他的弟弟很冷酷,但在文學上對文友們卻很敬重,因而留下有一些趣事,流傳至今。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才學俱佳。少年時為著名學者蔡邕看重。傳說,有一次,他到蔡邕府中拜訪。蔡邕聞知,忙撇下眾多客人,連鞋子都沒穿好,就跑著去迎接他,王粲到府中後,大家見他年紀輕輕,個子矮小,相貌平常,都很驚奇。蔡邕向大家介紹說:“這位王公子,是天下奇才,我自愧不如,將來我家藏的書籍文章都會傳給他。”

王粲進入曹操幕府以後,官居侍中。他的詩文語言剛健,詞風慷慨激昂,一直為曹丕所敬重。太子曹丕總以朋友的身份與王粲交流學問。王粲有一個讓人莫名其妙的愛好,就是愛聽驢叫。這個愛好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體弱多病的王粲不幸於盛年而逝,終年僅39歲。曹丕對王粲之死感到非常悲痛。王粲被親朋好友安葬到洛陽東郊外。大家感傷一番之後,曹丕對大家說:“王粲先生平生最喜歡聽驢叫,現在就要永眠於此。我提議大家每人在他的靈前為他學一聲驢叫,以此向他的亡靈告別。”說完,曹丕到王粲的靈前,神色莊重地學了一聲驢叫。

其他人見到貴為太子的曹丕親自為王粲的亡靈學了一聲驢叫,都非常感動。於是,大家都排著隊到王粲的靈前,每個人學了一聲驢叫來送別王粲的亡靈。後來,曹丕為朋友亡靈學驢叫的事情傳開後,人們都紛紛稱讚他對朋友的深情。

曹丕在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名士吳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曆史傳說,曹丕與曹植在爭奪太子寶座的時候,曹操的主要謀士楊修一直在曹操身邊為曹植說好話,幫助曹植謀取太子之位。曹丕對楊修又恨又怕,於是就想與自己的朋友名士吳質商量怎麼對付楊修。但是,楊修的耳目眾多,一直監視著曹丕的舉動。

有一天,曹丕派親信侍衛用馬車裝了很多大竹簍,把吳質藏在其中接人自己的府內商量對策。盡管這件事很隱蔽,但還是被楊修的耳目發現了。楊修立即報告曹操說:“曹丕以車藏人進入府中,可能有不良之謀。”曹丕聽說楊修向父親告密,揭露了自己與吳質的密謀,內心非常恐懼,趕忙在當晚派人告訴吳質。吳質聽了情況介紹後,讓來者轉告曹丕,不要害怕,按計行事即可。

第二天,曹丕按照吳質的計謀,再次派侍衛用馬車裝運一車大竹簍回府。楊修的耳目向楊修彙報後,楊修立即報告曹操,曹操馬上派人前往檢查車上裝運的貨物。但是,車上的竹簍中,裝的全是絲綢黃絹,並無人藏於車中。曹操知道後,就認為楊修有意誣陷曹丕有不法行為。

從此以後,曹操開始對楊修產生懷疑,認為楊修不除,必然使曹丕、曹植兄弟相殘,因此就找借口殺了楊修,並最終立曹丕為太子。被立為太子的曹丕,一直念念不忘吳質的功勞。後來,吳質被外放出任元城縣令後,曹丕給吳質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經常回憶起我們的交往,對那一段美好時光,一直難以忘懷。”

後來,人們便把曹丕與吳質交遊的故事稱為“魏儲南館”而流傳下來。

據說,曹丕終於被曹操立為太子後,心中非常激動。他回到府中以後,心情一放鬆下來,不免有些得意忘形。

當天,曹丕回到府中,官居侍中的大臣辛毗前來祝賀。他們以前的私交很好。兩人一見麵,曹丕就忘了君臣禮節,上來就擁抱住辛毗。辛毗躲也不是,不躲也不是,感到有些難堪。曹丕好像沒有覺察一樣,摟著辛毗的脖子,親熱地說:“你知道我今天有多高興嗎?”辛毗連連祝賀曹丕榮登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