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江——雨神之河
伊洛瓦底江小檔案
河流總長:2714千米
流域麵積:41萬平方千米
發源地:青藏高原
河流注入:安達曼海
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民族發展的搖籃,緬甸的曆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都與它密切相關。緬甸人把它稱為“天惠之河”,且對它十分崇敬。它的名字源於一個古代傳說,傳說古代雨神名叫伊洛瓦底,他最喜歡的一頭白象在這裏噴水,形成了這條大江,因此就把雨神的名字命名為江名。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河流,它地勢北高南低,在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之間呈沉陷地帶,蜿蜒曲折地貫穿全國,最後流入安達曼海——印度洋的邊緣海。
伊洛瓦底江的發源地
伊洛瓦底江在緬甸境內有東西兩條上源,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察隅附近,是其最遠的河源;西源是近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兩江在各自流動後,於密支那城以北50千米處的圭道彙合,始稱伊洛瓦底江。2714千米,是兩江彙合處至江口全長的長度,41萬平方千米是它的流域麵積,約占緬甸全境的60%以上。
伊江上遊——三大峽穀
緬甸人對於伊洛瓦底江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在此洗滌飲用,如同甘露。南北往來,它又是提供舟楫的最佳選擇。這裏也曾流傳著眾多佛教傳說,虔誠信奉佛教的緬甸人認為這條大江中居住著無數神靈,所有的一切也都是神的恩賜,於是自古以來就將其視為“天惠之河”,對它十分崇敬。
伊洛瓦底江的上遊共有三個峽穀,第一峽穀長60千米,第二峽穀長23千米,第三峽穀長27千米。三大峽穀中水深流急,而三個峽穀之間卻存有一片開闊的平原,這種平原和峽穀交錯分布的有趣現象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這也不免成了伊洛瓦底江的一大奇觀。
而對於一般的緬甸人來說,他們或許並不知道伊洛瓦底江的源頭之一是在中國境內,被叫為獨龍江。另外,從中國雲南境內流入緬甸的瑞麗江,也是伊洛瓦底江上遊左岸的重要支流。這兩條河流都很短,但是這樣的淵源關係卻觸發了眾多詩人的才情。自古就有詩雲“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早在公元前2世紀,伊洛瓦底江就被商民用來進行商業貿易活動,兩國人民互相親切地稱呼為“胞波”。這條江水成了聯係中緬兩國人民發展的友誼之河。
伊江中遊——曼德勒和蒲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