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3 / 3)

由於熱帶雨林內的氣候非常濕熱,這些懸空而生的植物長得非常嬌嫩,開出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的花朵,把那些大樹裝扮得好像一個個花團錦簇的空中花園。

植物一般是生長在土壤裏,而這些附生在大樹上的花草,難道和菟絲子一樣是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它們是用自己的根莖和氣根,吸取空氣中的水分,靠自己的綠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完全沒有從他人身上獲取東西。所以,它們隻不過是些“寄人籬下”借樹棲身的“房客”。

這些附生植物既然能夠自食其力,為什麼卻要依附於他人身上呢?這是因為它們的植株十分矮小,在密密層層的雨林裏,很難得到陽光的照射,為了生存下去,它們隻好“寄居”到那些高大的樹木上去了。在大樹身上,附生植物獲得了較為充足的陽光,能夠正常地生長了。

附生植物是怎樣到大樹身上落戶的呢?原來,它們的種子極其頑強,一遇到適合生長的環境,就會發芽生根。

有一種叫電線草的附生植物,附生的本領極強,它竟然能在電線上生長起來。被人們喜愛的觀賞植物蘭花,也是一種附生植物。

附生現象是植物對大自然的一種適應,植物的生命力很強,其種子隻要遇到合適的條件,就能生根發芽。當種子被風吹起或由鳥類傳播,偶然落在符合生存條件的樹木或枯萎的樹幹上,它就成長為附生植物。

附生植物在形態和生理上,已形成適應生態環境的特性。比如鳥巢蕨的形態似鳥巢狀,可以截留盡量多的雨水以及有機物、鳥糞等,海綿狀的枯落物可儲存水分,並提供營養物質。

小知識大視野

鼎湖山的一些附生植物選擇錐栗、荷木等大樹蒼老的枝幹,作為自己的安身之所:脆花蘭、蜈蚣藤、獅子尾等在枝幹上畫地為“營”,將自己發達的根係深紮於樹皮裂隙之間,巧取豪奪,繁衍生息。

植物的過冬方法

植物具有一定的耐寒本領,在某個範圍內,它們是能承受得住寒冷的。它們雖然不怕冷,但是冷到一定的溫度下還是不行。一般種子植物生長活動的最低溫度是0度。每到冬天,有些地區千裏冰封,大地上幾乎找不到紅花綠葉。但在此時,你也能找到一些不怕冷的“英雄好漢”。

在我國青藏高原上,就有一種叫雪蓮的植物。它生長在海拔5000米高處,能對著皚皚白雪開出紫紅色的鮮花。阿爾泰山的銀蓮花,能在零下10度的環境下,從很厚的雪縫中鑽出生長。

有些鬆柏類植物,能抵禦零下30度至零下40度的低溫。在西伯利亞有一種植物,能在零下46度的低溫下開花。

在自然條件下,它們算是不怕冷的“英雄”了。俄羅斯科學家用人工控製方法,把白樺樹放在逐步降溫的環境裏,它竟能耐得住零下195度的低溫。看來,世界上還真有凍不死的“好漢”。

為什麼有的植物能夠安穩地度過寒冬?它們又是怎樣戰勝寒冷的?要想找到問題的答案,就必須先了解植物的一些應變能力和它們對環境的適應性。

科學家們通過對春種小麥和秋種的高粱進行比較研究後發現,嚴寒幾乎能完全終止作物的生長,卻阻止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

此時,植物生長出的不再是莖和穗,而是積累著成為低溫保護層的幹燥表皮,以及蛋白質和最重要的高耗能脂肪類等。

正是這些物質,才使得植物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對寒冷刺激的敏感。生活常識告訴我們,植物要想免受寒冷的侵害是不可能的。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植物細胞內的水凍結了,植物就會很快死去。

在嚴寒條件下,植物能否成活主要取決於其細胞膜片結構能否保存完整。對此,植物自有妙法。當氣溫降至1度時,其細胞內便發生一係列生物化學變化,這種變化能促使細胞內流出水,並滲入到細胞間的空隙中,在那兒被凍結。凍結的冰層覆蓋住細胞,這樣既可保護細胞,使其內部不至於凍結,又可激發脂肪的進一步積累,增強抗寒能力。一般常見的雪鬆,其耐寒能力較強,成年雪鬆可耐零下25度的短期低溫。

耐寒的植物品種都有適寒、抗寒的本領,其奧秘就在於配置在植物體內的各種結構要素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小知識大視野

地衣是地球上最耐寒的植物,能在高山帶、凍土帶和南、北極地區等其他植物不能生存的地方生存,而且能夠生長、發育、繁殖得很好,常常形成一望無際的廣袤地衣群落。即使在零下198度,南極地衣仍能自在生存。

植物界的“寄生蟲”

大多數高等植物都能自食其力,它們通過根係直接從土壤裏或水中吸取水分和無機鹽,同時,又通過自身的綠色組織進行光合作用,製造出自己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有機營養物質。

但是,有一部分高等植物,卻過著“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它們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是從寄主那裏獲得的。

旋花科的菟絲子是一種典型的寄生植物。春天,菟絲子的種子從地裏發芽,先長出一股纖細的綠色蔓莖。這股蔓莖左右轉動,向上生長,碰上一個合適的寄主,便迅速纏繞上去,然後長出許多吸器。菟絲子與寄主發生關係後,便與土壤脫離了關係,由寄主供給水分和養料,開始了“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

它的葉子和下部的根就成了多餘的東西,於是根死去,葉子退化,形成半透明的小鱗片。菟絲子常寄生於豆科、菊科、藜科等草本植物上,對大豆危害最嚴重。

秋冬季節,大多數樹木葉子都已經凋謝,隻剩下光禿禿的枝幹了。但在山野裏的榆、梨等樹上,常可以看到有一叢叢常綠的葉子附在枝幹上不凋落,這就是桑科的寄生植物槲寄生。

鳥類最喜歡吃槲寄生的果實,隻是它的果肉富有黏性,粘在鳥嘴上不易脫落,鳥類便用嘴在樹皮裂縫處用力剔除,這樣便無意識地把種子“播種”在樹上,為槲寄生找到了寄主。

鎖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全身無葉綠素,莖肥大肉質,呈黑紫色圓柱狀,基部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埋於沙中。葉退化成鱗片狀,散生在花莖上,莖頂是一個圓棒狀的穗狀花序。其開花結果期很短,而種子發育又需要大量養分和水分,粗壯多汁的肉質莖恰好擔任了這個“角色”。其果實為球形,每棵鎖陽能結出兩三萬個果實,可以說是“兒孫滿堂”了。

鎖陽喜歡寄生在固沙植物白刺的根上,也寄生在優若黎、鹽爪爪和河冬青等植物的根上。

寄生植物的種類很多,奇形怪狀,但它們對寄主都是有害的。然而寄生植物也有有利的一麵,它們中有許多是貴重的藥材,可以長期利用,如菟絲子、列當、野菰、肉蓯蓉和桑寄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