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2 / 3)

蘋果儲藏久了,為什麼會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短時間的無氧呼吸,將葡萄糖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並且釋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適應缺氧的環境條件。

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對農產品的貯藏也有著密切的關係。糧食、水果和蔬菜等收下來以後呼吸活動還在進行。在貯藏過程中,一方麵要讓呼吸繼續進行,這樣,糧食、水果和蔬菜等才不會變質;另一方麵又要使呼吸盡量減弱一些以減少消耗。

糧食種子進入倉庫以前要測量一下含水量。各種糧食種子的含水量符合國家標準時,種子正好進行微弱的呼吸,這樣既能保持生命力,營養物質的消耗又比較小。

我們知道,小麥的安全水分是13%,高於這個數值會呼吸旺盛,減少有機成分,嚴重時會黴變、生蟲,喪失食用價值,所以在貯藏小麥時要把它曬幹。

另外,其他糧食作物若要長期保存,可以用將容器抽真空然後充氮氣的辦法來抑製糧食的呼吸活動。

小知識大視野

海桑樹生長出許多向上的根,在退潮時,靠這些根可以進行呼吸。這種根的頂端鬆軟,有孔,裏麵有氣道,有利於空氣的流通和貯藏。這種根也屬於氣根的一種,它的主要功能是呼氣,所以又叫呼氣根。

植物發熱的原因

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白菖蒲、魔芋、半夏、馬蒂蓮等,大多夏季開花,肉穗花序,外包淡黃色、黃綠色、紫色、白色或綠色的佛焰苞。

這種佛焰花序植物有種奇特的現象。在開花時,花部會發高熱,它的溫度比周圍氣溫高出20℃以上。

一種叫作“班葉阿若姆”的百合科草本植物,這種植物在氣溫4℃的環境裏,花的體溫可以達到40℃左右。這種植物的花溫為什麼如此之高?

科學家發現,這種植物在開花時,脂肪進入組織細胞內,發生強烈的氧化作用,從而釋放出大量的熱能,所以,造成花溫較高。

南美洲中部的沼澤地裏,生長著一種叫臭菘的植物,每年三四月份天氣還相當寒冷時,它的花朵已經綻開了。臭菘為佛焰花序,花期長達14天左右。

據測定,臭菘在長達兩周的花期裏,它的花苞裏始終保持在22℃,比周圍氣溫高20℃左右。植物學家通過研究和探索,終於揭開了其中的奧秘。

原來,在臭菘的花朵中有許多產熱細胞,產熱細胞內含有一種酶,能夠氧化光合產物,使葡萄糖和澱粉釋放出大量的熱量。

所以,能融化覆蓋在植物上麵厚厚的雪層,花便可以輕而易舉地鑽出雪層,避免了被凍傷的危險。這是植物發熱的第一個目的。

另一種發熱的植物叫佛焰,“佛焰苞”是因其形似廟裏麵供奉佛主的燭台而得名。而整個“佛焰花序”,恰似一枝插著蠟燭的燭台。天南星科植物特有的佛焰花序中,肉穗花序被形似花冠的總苞片包裹,此苞片被稱為“佛焰苞”。

它的雌蕊和雄蕊都隱藏在苞的深處。為了能在花開之後請到“媒人”為其傳粉,它把花溫急劇升高,並且散發臭味,於是,一些喜歡這種味道的蟲蠅就急急忙忙趕來,為它們做媒,完成了傳授花粉的工作。這是植物發熱的第二個目的。

此外,佛焰“發熱”,還可以使四周的風轉變成圍繞著佛焰花序旋轉的渦流,而且,這種渦流不受外界影響,並能把四周各個方向吹來的風轉向佛焰苞的開口處。

這樣不僅能使熱量均勻地分布整個佛焰苞內,使整個花朵能融化厚雪的覆蓋,而且,更令人驚奇的是,佛焰花序周圍的渦流能把花序頂端成熟的花粉吹到花序下部未經授粉的花朵內,從而達到沒有蟲蠅為媒介,利用風也能達到傳授花粉的目的。

小知識大視野

在阿爾卑斯山生長著一種奇異的植物,它有一種奇特的放熱本領。在種子成熟將要散落時,它就放出一些熱量,使植株周圍的積雪融化,這樣種子就不會落在冰雪之中,而是直接落在土壤上,為種子萌發和後代生存創造了條件。

植物能指引方向

指南草是人們對內蒙古草原上生長的一種叫野萵苣的植物的俗稱。為什麼指南草會指南呢?

原來在內蒙古草原上,草原遼闊,沒有高大樹木,人煙稀少,一到夏天,驕陽火辣辣地烤著草原上的草皮,特別是中午時分,草原上更為炎熱,水分蒸發也更快。

在這種特定的生態環境中,野萵苣練就了一種適應環境的本領:它的葉子長成與地麵垂直的方向,而且排列呈南北向。

這種葉片布置的方式有兩個好處:一是中午即陽光最為強烈時,可最大限度減少陽光直射的麵積,減少水分的蒸發;二是有利於吸收早晚的太陽斜射光,增強光合作用。

科學家們考察發現,越是幹燥的地方,生長著的指南草指示的方向也越準確。內蒙古草原除了野萵苣可以指示方向外,蒙古菊、草地麻頭花等植物也能指示方向。

有趣的是,地球上不但有以上所說的會指示南北方向的植物,在非洲南部的大沙漠裏還生長著一種僅指示北向的植物,人們稱它為指北草。

指北草生長在赤道以南,總是接受從北麵射來的陽光,花朵總是朝北生長。可它的花莖堅硬,花朵不能像向日葵的花盤那樣隨太陽轉動,因此總是指向北麵。在草原或沙漠上旅遊,如果了解了這些能夠指示方向的植物的習性,就不會迷路了。

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生長著一種奇特的燭台樹。這種樹有7米多高,樹幹上長著一排排細小的針葉。

讓人驚奇的是,這種奇樹不論長在山頂、山坡,還是山坳,也不論長到多高,那細小的針葉總是指向南極。

因此,當地人總是把這種樹當作指南針。出沒在茫茫森林裏的大人和孩子,從來不會迷路,因為他們都知道,看看燭台樹的針葉,就可以確定方向了。

東南亞各國有一種常見的扁桃樹,樹的外形十分奇特。它的樹枝與樹幹形成直角,而且隻向南北兩個方向生長。人們不難根據樹枝的方向來辨別東西南北,故有“指南樹”之稱。

小知識大視野

在印度東部生長著一種奇特而有趣的樹,它枝葉繁茂,常綠不凋。其樹枝總是朝著一個方向彎曲著,樹葉也全部朝著一個方向。年複一年,無論風吹雨打,還是日出日落,都不能改變原來的方向。因此,人們叫它“思鄉樹”。

附生植物的生長

在氣候濕潤的大森林裏,樹皮和枝丫上,常常長著許多形體小巧的植物。其中,苔蘚植物猶如棉衣穿在樹幹和樹枝上,形成了苔蘚林景觀;地衣植物中的線形鬆蘿,如同樹的胡須掛滿樹枝隨風飄蕩;雨林裏的蘭科、蘿蘼科等植物,種類繁多,附生在樹幹上,姿態動人;蕨類植物在雨林裏也是別具魅力,鳥巢蕨高高地騎在樹丫上或懸掛在樹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