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7

地震雲預報地震

1978年3月6日,日本奈良市市長鍵田忠三郎在舉行記者招待會時,他指著北方天空的一縷雲說:“這就是地震雲,不久將會有一次影響日本廣大地區的強烈地震。”就在第二天,靠近日本的大海裏果然發生了一次78級地震。

利用地震雲來預報地震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由於這種方法觀察方便,無需任何設備,所以不僅受到專業地震工作者的重視,一些業餘愛好者也都躍躍欲試,想驗證一下這種方法的正確程度。

作為一種新方法,鍵田忠三郎也遇到了挑戰。日本“地震預報聯絡委員會東海地區判斷會”的專家認為,這種方法隻能在社會上引起混亂,沒有任何科學價值。東京大學教授荻原尊禮認為,這種方法中講的地震雲純屬巧合。連日本氣象廳主管地震問題的專家也說,有的遠離日本本土,有的發生在海底數百千米深的地方,其前兆不可能在日本本土上空的大氣層中有反映。

地震雲與地震有關嗎

地震雲是出現於天空的雲彩,為什麼有的人能從普通的雲彩裏發現與地震有關的地震雲?什麼形狀的雲彩與地震有關呢?

我國地震研究工作者發現,地震雲顏色複雜,多呈複合色,一般有鐵灰、桔黃、橙紅等。地震雲多出現在淩晨或傍晚,分布方向與震中垂直,有的人根據這個規律曾經成功地預報了地震的震中位置。

我國地震學者呂大炯彙總了一定範圍內的地震雲,並製成了地震雲分布圖,在這張分布圖上,他確定了地震雲垂線交彙點的地麵投影位置,並認定這裏是地震可能發生的地帶。

我國學者的研究

我國20世紀70年代地震研究的實踐證實了呂大炯的推測。呂大炯還認為,這種地震雲在時間上既可以和近期地震相對應,也可以和遠期地震活動相對應。

在空間上,既可以和近距離的地震相對應,也可以和遠距離的地震相對應。例如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8級地震和西半球的亞速爾群島地震,都影響到了北京地區的大氣層,有人在幾天以前就觀察到了雲彩的異常變化。

地震雲形成學說

熱量學說: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引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麵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電磁學說:地震前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地應力使岩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由於電磁波影響到高空電離層而出現了電離層電漿濃度銳減的情況,從而使水汽和塵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形成了地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