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謂的太空垃圾,是指那些廢棄或者失控的人造航天器、火箭的末級、整流罩的零件、螺栓、墊圈兒、各種各樣的金屬塊兒和脫落的塗料等。這些垃圾造成的太空環境汙染,已經開始威脅到人類的太空活動。
太空垃圾數量驚人
據英國羅維爾估計,自從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開辟太空時代以來,人類在距地麵800千米至1500千米的宇宙空間裏,製造了超過2000噸的垃圾。
美國的科學家則認為,目前“遊弋巡邏”在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大約已有25萬塊。雖然,其中有許多物體在飄蕩一定時期以後,將會在進入大氣層時燒掉,但是依然有大約9000件左右的太空垃圾將在短時期內,對航天器構成威脅。
而因為體積較大而具有潛在威脅的太空垃圾,超過10萬件,這其中包括有2500顆失效廢棄的衛星。而另外的一些太空科學家認為,以上的這些都隻是保守估計,實際的垃圾總量可能會更多。
太空垃圾的威脅
隻要學過高中物理的人都知道,物體的速度越快,相應地衝擊力也就越大。而對於太空垃圾而言,它所擁有的不可控製的高速度,對於航天器而言,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恐怖。
根據專家的計算,一個13毫米的鉛球,當它成為太空垃圾並且以每秒10000米的速度在太空中飛行時,其撞擊的威力,相當於一門22毫米口徑機關炮所射出炮彈的破壞力。
而這也就是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在飛行的時候,會被直徑小於02毫米小小的白色漆點,在座艙玻璃上撞擊出凹痕的主要原因。據說,現在“奮進號”航天飛機在飛行時,為避免不愉快事情的發生,每晝夜要有一次稍微偏離航線的飛行。
科學家的應對措施
為了盡量減少太空垃圾,近年來航天器在設計和使用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地注重環保技術的應用。例如,在發射過程末期,將運載火箭中多餘的燃料焚毀或排放掉,以降低火箭爆炸成無數碎片的危險。
至於現在依然運行的太空垃圾,主要是加強監控,盡可能地減少對航天器的威脅。現在,約有9500個繞地球運轉的物體,處於“航天監視網”係統的監視之下。一旦發現有威脅,係統會自動發出警告,以便使得航天器調整運行狀態,進行避讓。
英國薩裏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太空清道夫”衛星。它的體積隻有足球那麼小。一旦偵察到太空垃圾,它便依附在垃圾上,然後將其推到大氣層,這時衛星與垃圾都會被燒毀,同歸於盡。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正在試驗一種激光掃帚。主要是清掃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道路,這項計劃被正式命名為“獵戶座計劃”。這一裝置能阻擋直徑在001米至01米的物體,從而減少對國際空間站構成的威脅。
閱讀點擊
●航天器基本上都在太陽係內運行。美國1972年3月發射的“先驅者10號”探測器,在1986年10月越過冥王星的平均軌道,成為第一個飛出太陽係的航天器。
●“軌道康複者”:為了給燃料用盡的衛星添加燃料或者對衛星進行維護維修。它們是衛星的拯救者,可使衛星的服務運轉時間延長10年左右,從而變相減少了太空垃圾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