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奇物怪事2(3 / 3)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最早提到《金瓶梅》這部小說,但他並沒說小說的作者是誰,當時也還沒有刊行本。稍後的沈德符在《野獲編》中說及《金瓶梅》這部小說,但他並沒說小說的作者是誰,當時還沒有刊行本。稍後的沈德符在《野獲編》中說及《金瓶梅》時,隻記載了“聞此為嘉靖音大名士手筆,指斥時事,如蔡京父子則指分宜(嚴嵩)……其他各有所屬雲。”由於沈德符的記載,使得稱得上“嘉靖間大名士”的徐渭、盧楠、趙南星、李卓吾等人都曾被假定為《金瓶梅》的作者。不過最為流行的說法,則是指嘉靖間的文學家王世貞,明末顧公火等人便持此觀點。因為王世貞的父親是被嚴嵩父子等人隱害死的,而王世貞一生著述甚豐,有創作這部小說的功力。《金瓶梅》為王世貞所作,一直到近代仍有許多人堅持這種觀點。近人蔣瑞藻在《小說考證》中說:“《金瓶梅》之出於王世貞手不疑也。”

1932年,北平圖書館從山西省收購到一部明刻本《金瓶梅詞話》。這個版本刊行於公元1617年,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刻本,內容更接近原著,刻本前還附有一篇署名“欣欣子”的序,指明書的作者為“蘭陵笑笑生。”這樣,就為人們考證《金瓶梅》的作者提供了一個新線索。山東嶧縣和江蘇武進縣,古時均曾名“蘭陵”,但從書中大量使用山東方言來看,作者應是山東人,而不會是江蘇武進縣的王世貞。1933年,吳晗也著文通過大量的考證,考證出了《金瓶梅》的成書年代應在明萬曆10年到30年,因而作者不可能是嘉靖間大名士,從而徹底否定了“王世貞說。”

人們雖肯定了《金瓶梅》作者係山東人,但在《嶧縣誌》中卻找不出關於欣欣子、笑笑生或《金瓶梅》一絲一毫的消息來。1980年,一直從事《金瓶梅》研究的張遠芬在經過多次實地考證後,連續撰文,提出《金瓶梅》作者是明代大文學家賈三近的觀點。從賈的生平事跡、宦遊處所、人生經曆、脾習嗜好、著作目錄等方麵,認為他是最接近於“蘭陵笑笑生”的人。

除了以上觀點外,也有認為《金瓶梅》作者是嘉靖名士李卓吾的或嘉靖進士李開先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西遊記》之謎

百回本《西遊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奇書”之一。目前較多的意見認為,它的作者是江蘇淮安人吳承恩。但有關《西遊記》的明刊本和清刊本或署“朱鼎臣撰”或署“邱處機”著,有的甚至連著者的姓名也沒有,隻寫上校閱人“華陽洞天主人”或評點人如“李蟄”等等。那麼,該書的著作權是怎麼會歸到“吳承恩”名下的呢?

最早明確地提出《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的當推吳玉晉,他在《山陽誌遺》卷四中說:“天啟舊誌列先生(指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複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其後,阮葵生的《茶餘客話》也說:“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世乃稱為證道之書……是則出準人之手無疑。”此外,清代尚有錢大聽的《跋長春真人〈西遊記〉》、丁晏的《百亭記事續編》、紀購的《閱微草堂筆記》等,都認為《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

也有人主張《西遊記》不是吳承恩所作。例如,毛奇齡據陶宗儀的《輟耕錄》而認定《西遊記》的作者是元代邱長春(即邱處機)。王培苟的《分園舊聞錄》也十分肯定地說,此書乃“長春真人邱處機作。”但由於他們的論據並不充分,所以也難以成定論。

到了本世紀30年代,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一書中肯定了《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幾乎與此同時,胡適在1923年第六期《讀書雜誌》上,發表了《〈西遊記〉考證》的長篇論文,指出“現在《西遊記》的作者是一位‘放浪詩酒,複善諧謔’的大文豪”,而這個大文豪就是吳承恩,並初步擬定了吳承恩的年譜。自此以後魯迅和胡適的這種意見被我國學術界的大多數人所承認。

但是,學者們並沒有到此止步。章培恒先生在1983年第四期《社會科學戰線》上發表《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一文指出,主張百回本《西遊記》是吳承恩所作的人,其最重要的依據就是吳玉晉的《山陽誌遺》和阮葵生的《茶餘客話》,而吳、阮兩人據以立論的關鍵則是天啟《淮安府誌》中的《淮賢文目》。可是,我們在《淮賢文目》中隻看到“吳承恩:《射陽集》四卷四冊;《春秋列傳序》;《西遊記》”這樣的記載,它僅指明了吳承恩寫過《西遊記》,而沒有說明此《西遊記》是屬於什麼性質的書,也難以知道其確切的卷數或回數。相反,在清初黃虞稷所撰的《千頃堂書目》卷八史部地理類中,卻記載“吳承恩的《西遊記》是遊記之類著作,而絕非通俗小說。”這樣就增加了問題的複雜性,那麼《西遊記》的作者究竟是誰呢?

神秘的八卦

八卦是《周易》中的8種基本圖形,用“—”和“——”符號組成。以“—”為陽,以“——”為陰。名稱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它們分別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8種自然現象。在八卦之中,乾坤兩卦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而陽“—”和陰“——”象征著什麼呢?

《易係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這是追溯八卦起源的最早的一種嚐試,它羞羞答答地道出了神秘的八卦起源於最簡單的事實。

然而,這個最簡單的事實是什麼呢?

範文瀾認為八卦是由數字、圖畫文字或結繩引導出來的,也就是說八卦可能是我國文字的雛型。也有人認為八卦是由巴比倫的楔形文字轉化而來的。郭沫若認為八卦中的陽文“—”和陰文“——”分別是男女性器官的象征。他說從八卦的根柢我們很鮮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子遺。畫一以像男陰,分而為二則像女陰,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陰陽、剛柔、天地的觀念。其實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錢玄同,他說乾坤兩卦就是兩性生殖器的記號。

屈萬裏、馮友蘭和日本學者田成之等則認為卦是從龜卜兆紋所演化來的。商代人遇事必用龜卜問吉凶,他們拿一個龜殼作占卜的工具,先把要卜的問題提出來,然後在龜殼上用刀鑽一下,把鑽的地方在火上烤,這時就有許多裂紋圍繞在鑽的地方出現,這些裂紋叫做“兆”。卜官根據這些兆斷定所問的事是吉是凶。八卦就是對兆的摹仿,它和64卦都是標準化的“兆”。

張政糧則認為是卜和筮是古代占卜的兩種方法。卜就是上麵說到的烏龜殼或牛肩胛骨,先外後灼,以求卜兆,據以判斷吉凶,這一類如甲骨文便是。筮則不然,而是利用蓍策按照一定的方法左數右數,求得幾個數目字借以判斷吉凶,這才是《周易》的八卦。這種方法是人們在對於數已經有了奇偶分類觀念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數理方麵的一種抽象概念的產生和應用的實錄。

最近,有人根據民族學的研究提出,八卦的陽爻和陰爻隻是古代巫師舉行筮法時,用來表示奇數和偶數的符號,卦則是3個奇偶數的排列和組合。顯然,民族學的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八卦的起源,但它並未得到學術界的公認,因而和其他種種說法一樣,都還是未確證的揣測。

由此看來,八卦的神秘象征的確是一個難解的謎。

探尋二十八宿的起源問題

二十八宿是古人觀測天象的基礎,按方位劃分為東、南、西、北各七宿。東方七宿的名稱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北方七宿是:鬥、牛、女、虛、危、室、壁。這二十八宿在古代中國、印度、巴比倫和阿拉伯等國所表現的意義雖不同,但都確實是存在的。然而,它究竟起源於哪一國?近100多年來,各國學者各執一端,爭論不休。

德國曆史學家伊德那最先認為中國的二十八宿是為了追蹤月球在恒星間的支行,以顯著星象為目標而設立的二十八個標準點。1804年俾俄在其著作中明確主張二十八宿直源於中國。他提出二十八宿是赤道上的星座,形成於公元前2400年左右,而印度的二十八宿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然而,1860年,韋柏在《中印兩國曆學的比較》一文中,提出二十宿起源於印度的說法。其主要理由是:印度二十八宿起源於昴,中國二十八宿起源於角,而昴為春分點的時代比秋分點的時代早1000多年。諶約翰根據對中國歲名、陰陽以及五帝等名稱的研究也主張印度起源說。

1891年,荷姆美爾在其著作中主張二十八宿應當起源於巴比倫。這種說法得到曆學家金最爾、金史密、愛特金甚至最早主張印度起源說的韋柏的讚同,於是盛行一時。

不過,反對二十宿起源於中國的學者也有一係列問題不能自圓其說。所以,到了什雷該爾的《星辰考源》問世以後,學術界又傾向於主張中國起源說。20世紀初葉,得索諸爾的《中國天文學》和新城新藏的巨著《東洋天文學研究》都堅決主張二十八宿起源於中國。

中國學者竺可楨在《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和地點》及其以後的一係列著作中對二十八宿作了深入全麵的研究,主張二十八宿起源於中國。夏鼐《從宣化遼墓的星圖論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一文,為二十八宿起源於中國說提供了證據。特別是1978年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發現了一個書寫著中國二十八宿的漆箱蓋,更為二十八宿起源於中國說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所以,學者們主張,二十八宿體係在中國的形成,肯定比曾侯乙墓入葬的年代——戰國早期早得多。

似乎二十八宿的中國起源說已成定論。但事實並非如此,飯島忠夫在他的研究中,根據冬至點在二十八宿中的牽牛角度,認為二十八宿製定於公元前396年到公元前382年之間,遂斷定二十八宿是從西方傳入的。這不僅對二十八宿的起源地點,甚至對二十八宿的形成時間也提出了新的疑問。看來,關於二十八宿的起源,目前仍是文化史上一個尚未破解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