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的,但不能因此而對工作中的小事敷衍應付或輕視責任。結果好不好,要看能不能把細節做好。隻有把細節做好,結果才會好。因此,在工作中,我們不可放過任何一件小事,一個細節。力求把每一件事的每個細節都做到位,工作才有可能達到完美的高度。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到位,持之以恒,業績便由此產生,成功便由此開始。
細節決定成敗
密斯凡德羅是20世紀世界四位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話來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時,他隻說了五個字“魔鬼在細節”。他反複強調,不管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稱之為一件好作品。細節的準確、生動可以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細節的疏忽會毀壞一個宏偉的規劃。
在企業發展史上,還沒有一家企業在處理危機問題上像美國強生公司那樣獲得社會公眾和輿論的廣泛同情。該公司由於妥善處理泰利諾中毒事件以及成功的善後工作而受到人們的稱讚。
1982年9月29日和30日,在芝加哥地區連續發生7人因使用強生公司生產的泰利諾解痛膠囊而氰化物中毒,消息一經報道,強生公司形象一落千丈,人們紛紛對泰利諾唯恐避之而不及。不久謠言四起,據說全美各地有250人因服用該藥而得病和死亡,泰利諾中毒事件一下子成了全國性的事件。
泰利諾於1975年問世,在7年內,該藥占領了美國35%的成人止痛藥市場,年銷售額達4.5億美元,占強生公司總利潤的15%~20%。
盡管後來查明,此種藥根本無毒,前7人的死亡是由於有人故意打開包裝,在藥中加入劇毒氰化物所造成的,後250人的生病或喪生,則與泰利諾膠囊根本無關,但是,公司的名譽掃地,甚至有人斷言,這種年銷售額高達4.5億美元,在全美擁有l億多使用者的藥物將從市場上永遠絕跡。
在此之前,在消費者眼裏美國強生公司是非常值得信賴的公司,該公司以生產保健品及幼兒藥品而聞名,在歐美幾十個國家近10億消費者中享有極高的信譽。
危機發生後,公司立即作出了關鍵性的決策:迅速地向公眾公布事實真相,並與記者和當地媒介保持良好關係,及時通過他們對外發布最新消息。同時和從1978年起就一直進行泰利諾解痛藥宣傳工作的美國最大公共關係公司——博雅公司密切合作,妥善處理危機,製訂了一個“作最壞打算的危機管理方案”。
為了維護其信譽,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市場上收回價值1億美元的3200萬瓶泰利諾,並全部銷毀;對800萬瓶泰利諾進行試驗,查明其是否受過其他的汙染;設立專用電話線,僅10月份就答複了來自新聞機構的2000多個詢訪電話;暫停了泰利諾的推銷廣告;花50萬美元發出45萬份電報、電傳,請那些有可能與此有關的內科醫生、醫院和經銷商提高警惕。這些補救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之後,強生公司進行了一次為時7周的調查,其中包括約7000次的直接詢問。調查結果表明,在被調查的人中間,90%的人知道這次事件,而且這些人當中90%的人認為強生公司不應受到指責,因為公司已經為保護公眾的利益采取了行動。
1982年11月初,公司開始製定市場恢複計劃。推出更加堅固的3層密封包裝的新型泰利諾膠囊,向消費者免費贈送這種重新包裝過的鎮痛藥,並進行語氣謙遜、不會引起公眾反感的廣告宣傳活動。
隨後,公司在紐約舉行了規模盛大的電視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期間,公司的免費電話號碼連續在電視屏幕上顯示,43萬客戶打電話索取重新購買泰利諾的折扣券,公司為此特通過報紙分發了大約800萬張麵值為2.5美元的折扣券。
強生公司真誠的做法受到了公眾的讚賞,產品重新獲得公眾信任。事故發生後5個月內,公司就奪回了該藥原所占市場的70%,一年後,泰利諾膠囊重新獲得了原有市場份額的95%,由於該公司是第一家對“防汙染包裝”以及美國食品和醫藥管理局製定的新規定作反應的企業,使其很快在價值12億美元的止痛藥市場擠走了競爭對手。
可見,管理這種東西,總是說起來精彩,做起來枯燥。所以領導者要想管理好企業,必須立足於小事,對細節常抓不懈。企業應當拒絕傳奇,因為企業不是演戲。企業不能對管理疏忽大意,更不能自找麻煩,捅出大婁子來再力挽狂瀾。因為企業是很脆弱的,連續跌幾次,恐怕再也爬不起來了。比如曾經輝煌的三株,就因為一些“小創作”而早已是風光不再。
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製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地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嚐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與強生恰恰相反,在中國企業的發展史上,還沒有哪一家企業像“三株”企業那樣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創下該公司曾有過的成長奇跡。三株企業成立於1994年,注冊資金僅為30萬元,而到了1997年底,其淨資產已高達48億,4年間增長了16000倍,而且公司資產負債率為零。這一速度是其他企業望塵莫及的,在中國即使今後若幹年內,這一紀錄恐怕都無人一時能夠超越。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神話般崛起的企業,竟然在一場官司的困擾下迅速走向衰落,其衰落速度之快也同樣令人瞠目結舌。
1998年3月31日,人民法院判決:消費者陳某喝了該公司產品後導致死亡,由該公司向死者家屬賠償29.8萬元。繼而,20餘家新聞媒介廣泛報道。盡管公司不服判決,上訴至高級人民法院。但是,這次官司的敗訴帶來的嚴重後果使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首次出現零銷售,隨後在全國的銷售也陷入困境,兩個現代化工廠全麵停產。盡管1999年3月底,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公司勝訴,撤銷一審法院的民事判決書。然而,悲劇已無法避免,這場波瀾產生的嚴重後果使公司陷入創業以來最困難的時期。
公司雖然贏了官司,卻失去了市場。短短兩年之內,這個年銷售額達80億元、號稱中國最大的保健品企業全麵癱瘓。
公司因為意想不到的一場官司而陷入全麵癱瘓,可想而知,企業在成長中,不可預料的危機又豈止官司呢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公司發展常常會遇到許多不可預測的足以造成公司敗局的細節因素,使其不可避免地陷入危局,甚至破產倒閉。
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不論什麼事,實際上都是由一些細節組成的。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談,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就是細節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後的驚喜。
同樣的一次中毒事件,強生公司能轉危為安,而“三株”卻迅速走向衰敗,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管理者對於細節處理的方式。可見,敗有敗的原因,成有成的道理,成敗皆係於細節。
細節成就業績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成其高。”這句中國古代的至理名言說的是細小事物的巨大力量。但更多的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忽略小事和事物的細節,這些人要想出人頭地,要想創造不菲業績,實在難以想象。
凡是做營銷的人沒有不知道喬吉拉德的,他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是如何成功的呢下麵這個故事就是最好的說明。
有一天,一位中年婦女從對麵的福特汽車銷售商行,走進了吉拉德的汽車展銷室。她說自己很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就像她表姐開的那輛,但是福特車行的經銷商讓她過一個小時之後再去,所以先過這兒來瞧一瞧。
“夫人,歡迎您來看我的車!”吉拉德微笑著說。婦女興奮地告訴他:“今天是我55歲的生日,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送給自己作為生日的禮物。”“夫人,祝您生日快樂!”吉拉德熱情地祝賀道。隨後,他輕聲地向身邊的助手交代了幾句。
吉拉德領著夫人從一輛輛新車麵前慢慢走過,邊看邊介紹。在來到一輛雪佛萊車前時,他說:“夫人,您對白色情有獨鍾,瞧這輛雙門式轎車,也是白色的。”就在這時,助手走了進來,把一束玫瑰 花交給了吉拉德。他把這束漂亮的鮮花送給夫人並再次對她的生日表示祝賀。
那位夫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激動地說:“先生,太感謝您了,已經很久沒有人給我送過禮物。剛才那位福特車的推銷商看到我開著一輛舊車,以為我買不起新車,所以在我提出要看一看車時,他就推辭說需要出去收一筆錢,我隻好上您這兒來等他。現在想一想,也不一定非要買福特車不可。”就這樣,這位婦女向吉拉德買了一輛白色的雪佛萊轎車。
事實上,想做出一番大事業的人比比皆是,但很少有人願意去做小事、關注細節,因為有些人覺得這些東西無足輕重,但往往是這些小細節決定你的事業能否成功。
生活其實是由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構成的,可我們總是傾心於遠大的理想和宏偉的目標,總覺得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過是秋天飄落的一片片樹葉,無足輕重,不必關注。
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真正所謂的大事實在太少。比如,一台拖拉機有五六千個零部件,要幾十個工廠進行生產協作;一輛福特牌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波音747飛機,共有450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單位更多。因此,多數人所做的工作還隻是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他們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工作,有的人善於從工作生活中的細節找到機會,而有的人則忽視了這些細節,讓機會溜走。日本獅王牙刷公司的員工加藤信三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有一天,加藤為了趕去上班,刷牙時急急忙忙,沒想到牙齦出血了。他為此大為惱火,上班的路上仍是非常氣憤。
到公司,加藤為了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還是硬把心頭的怒氣給平息下去了,他和幾個要好的夥伴提及此事,並相約一同設法解決刷牙時容易傷及牙齦的問題。
他們想了不少解決刷牙造成牙齦出血的辦法,如把牙刷毛改為柔軟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熱水把牙刷泡軟、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後來他們進一步仔細檢查牙刷毛,在放大鏡底下觀察,發現刷毛頂端並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藤想:“把刷毛頂改成圓形的不就行了!”於是他們著手改進牙刷。
實驗成功後,加藤正式向公司提出了改變牙刷毛形狀的建議,公司領導也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建議,把全部牙刷毛的頂端改成了圓形。改進後的獅王牌牙刷在廣告媒介的作用下,銷路極好,銷量直線上升,最後占到了全國同類產品的40%左右。加藤也由普通職員晉升為科長,十幾年後成為公司的董事長。
牙刷不好用,在我們看來都是司空見慣的生活細節,所以很少有人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機遇也就從身邊溜走了。而加藤不僅發現了這個小問題,而且對小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從而使自己和所在的公司都取得了成功。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細節的競爭才是最終和最高的競爭層麵。在今天,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因此,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想成就自己的事業,就必須關注細節,從細節做起。
細節影響企業效益
古語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精辟地指出了我們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要有所作為,要獲得碩大的勝利果實,就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把一個個小的勝利果實聚集起來,才能獲得更大的勝利果實。
這種精辟的道理不僅適用於我們個人,也適用於企業。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各個企業都積極采用先進的管理製度,不斷創新產品,依靠獨特的優勢取得成功,但是去除了這些因素,怎樣才能使企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呢?可以說答案就是:細節決定企業競爭的成敗。
中國經濟國際化進程大大提速,國內大、小企業也都麵臨著重新洗牌的市場格局。如何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是每一個企業麵臨的重大課題。今後的競爭將是細節的競爭,企業隻有注意細節,在每一個細節上做足功夫,建立“細節優勢”,才能保證基業長青。
很多企業都在對細節的管理上下足了工夫:
戴爾電腦公司的CMM(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軟件開發分為18個過程域、52個目標和300多個關鍵實踐,詳細描述每一步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