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人到達目的地後,就自言自語地說:“既然隻用一匹馬就能拉車,我幹嘛還要養兩匹馬呢還不如好好地喂養一匹馬,將另外一匹宰了,總還能得到一張皮吧。”就這樣,主人殺掉了那匹懶馬。
想想看,如果將馬換成人,老板雖然不會殺掉不合格的員工,可他會將他開除。而剩下的那匹馬,好像表現得是“自討苦吃”,但卻變成了主人不可替代的拉車馬匹。
塞內加曾經說過:“隻有少數人以理性指導生活。其他人則像湍流中的泳者,他們不確定自己的航程,隻是隨波逐流。”
美國著名的建築大師萊特,在他一生的眾多作品裏,最傑出和膾炙人口的可能要數位於日本東京的帝國飯店。這座建築物讓他躋身當代世界一流建築師之列。1916年,日本的小倉公爵帶領一批隨從代表日本政府去美國聘請萊特建造一座抗震的建築。之後,萊特隨團去了日本,對種種問題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最後,他發現日本的地震是繼劇震而來的波狀運動,因此他判斷很多建築物倒塌的原因,其實是由於地基過深、過厚。這種過深、過厚的地基會隨著地殼移動,建築物也因此而倒塌:於是他決定將地基築得更淺,讓它浮在泥海上麵,從而讓地震無從肆虐。
於是,萊特決定盡可能利用那層隻有8英尺深的土壤。他所設計的地基都是由很多水泥柱組成的,柱子穿透土壤棲息在泥海上麵,不過這種地基到底能否支撐這麼大的一座建築物呢萊特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在地麵遍擊洞孔來進行實驗。他將長度為8英尺、直徑為8英寸的竹竿插入土中,接著馬上快速抽出,,防止地下水冒出來,接著灌進水泥,他在這種水泥柱上壓以鑄鐵,測試它能夠擔起的重量。結果非常驚人,依據帝國飯店的預計總重量,他計算出了地基所需要的水泥柱數,在弄清了各種數據之後,大廈開始動工了。
帝國飯店於1920年正式竣工,萊特回到了美國。3年過去了,一次舉世震驚的大地震突然侵襲東京和橫濱。當時,萊特正在洛杉磯建造一批水泥住宅,聽了這個消息以後開始有些坐立不安,一直等待著有關帝國飯店的消息。
過了好幾天,也沒有任何消息,突然一天淩晨3點,在萊特所住的賓館中,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了他。“喂!你是萊特先生嗎”聽筒內傳來一陣讓人沮喪的聲音,“我是洛杉磯檢驗報的記者。我們收到消息說,帝國飯店已經被地震震塌了。”
幾秒之後,萊特堅定地說:“如果你將這個消息傳播出去,你一定會聲明更正的。”
又過了10天,小倉公爵發來了一封電報!“帝國飯店一切完好,從此成為閣下天才紀念品。”在整個災區中,帝國飯店竟然是唯一沒有遭受損害的建築物!
一瞬間,小倉公爵的賀電傳遍了全世界,萊特成為人人皆知的世界知名建築師。
可以說,一個人在工作時所具有的負責精神,不僅對工作的效率而且對於他自己的品格,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工作不隻體現了一個人的人格,也體現了他的興趣和理想,隻要看到了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猶如見到了他本人一樣。
很多員工本來具有出色的能力,卻因為不具備負責的工作精神,常常會在工作中出現疏漏,結果讓自己逐漸平庸下去。而另一些人,剛開始在工作中表現得並不算很出色,但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千方百計地將自己的工作做好,在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責任感是我們在社會上立足並獲得成功最關鍵的、最重要的一種工作品質。具有責任感的人會主動承擔責任;具有責任感的人會為他所承擔的責任付出全部努力;具有責任感的人做事會善始善終。
責任感是我們踏人社會後最關鍵的工作品質,具不具備這種品質,決定了我們能否比別人做得更好。
責任保證績效,績效保證結果
責任,對於員工來說一種職業操守和敬業的態度,對於公司來說,就意味著績效。一個成功的團隊必然是一群充滿責任感的成員所組成。對於老板來說,要提高團隊的績效,就要提升團隊的責任感,對於員工來說,要提升工作業績,同樣也要提高自身的責任感。責任保證績效,績效保證結果。
績效是時刻高懸在每一位老板心頭的難題,時下,許多公司都在想方設法提高工作績效。但是他們發現,先進的管理模式也好,良好的管理經驗也罷,隻要一應用到自己的企業便“失靈”了,工作績效並沒有明顯的提高。
這是什麼緣故呢
先進的管理模式也好,良好的管理經驗也罷,最終都需要人來做,要是不能夠在本質上改變人,一切努力都沒有任何意義。就像三星集團前總裁李亨道所言:“錢很容易有,但是要有各方麵的人才。因為戰略是人製定的,也是人執行的。集中發展和多元化要看各個企業不同的現實,但是不管哪種情況,關鍵都是擁有各行各業的人才儲備。”
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責任保證績效。”這句話揭示了企業提高績效的關鍵所在。要想真正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首先就要保證員工的責任感。
可以說,責任和績效之間的關係是成正比的。當一邊提升時,另一邊也隨著提升;相反,當一邊降低時,另一邊也會隨著降低。
責任對員工來說,意味著他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要將應該做的工作都做好。提高工作績效的基礎就是先明確責任。
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培養員工對工作結果的責任感。因為如果員工能夠體驗到自己對工作結果的責任感,他就會通過努力對自己的工作績效負責。而一旦一個人願意對自己的工作績效負責,那麼自然也就會得到一個好結果。
瑪麗簡是美國西雅圖第一金融擔保公司的職員,在三年的工作中,她贏得了“難不倒”的美譽。她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準則,那就是——處理每一件事都細致周到,並保證它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高效完成。
瑪麗簡憑著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和付出的努力,很快升為本部門的小組領導,由於她總能認真傾聽同事的想法,了解部下所關心的事情,並領導她的部門出色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她的小組不斷贏得好評,並最後成為全公司公認的可以委以重任的卓越團隊。
與之相反,與瑪麗簡的部門同在公司三樓的,還有一個運營部門,雖然人數很多,但績效卻很不理想,他們與瑪麗簡的團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成為大家批評的對象。為了能讓公司有一個全麵的改觀, 老板決定提升瑪麗簡為三樓的業務經理。幾周後,瑪麗簡慎重而又很不情願地接受了提升。工作的開展自然異常艱難,但瑪麗簡迅速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把對這份工作的不滿轉變成了熱愛。與此同時。她這種積極的情緒深深地影響了每一位員工,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瑪麗所在的部門迅速改變,並最終將這個部門帶成了全公司的典範。
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人們說這樣一句話:“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這其實也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作為一名員工,瑪麗強迫自己愛上自己選擇和接受的工作,並通過努力,為公司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寫下了漂亮的一筆。
如果一名員工不負責任、缺乏責任意識,那他不僅不會憂企業之所憂,想企業之所想,而且還有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損失。
幾乎所有的世界500強企業都認為,員工責任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命運。
一家企業必須要具有明確的責任體係。權責不明確不隻會出現責任真空,而且還容易造成各部門之間或員工之間彼此推脫責任,這最終會損害整個企業的利益。明確的責任體係可以使每個人都明白自己該做什麼,應當如何做,以及如果不這樣做或做不到的話應該擔負怎樣的責任。
人力資源專家認為:“當一群人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組織在一起時,這個集體馬上就會產生唇齒相依的關係。”目標能否實現,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取決於集體裏的成員能否對自己負責,對彼此負責,最終對整個集體負責。明確責任體係就是確保團隊成員能將這項任務成功完成。
一個團隊不但要有明確的責任體係,還應當建立以“責任”為核心的企業精神,讓“責任”這兩個字變成團隊精神的核心。人們時常會聽到“責任”這兩個字。許多公司的管理人員覺得,這是每個人都爛熟於心的概念,誰會不了解自己的責任呢。然而實際上是,這兩個字隻是爛熟於耳,真正往心裏去並且能做到的沒有多少,對於許多公司和許多員工而言,責任精神亟待重建。
美國最成功的零售商諾斯多姆公司,是一家始終對客戶負責任的企業,無論路途多麼遙遠,永遠都願意為客戶多跑一趟。在奧瑞崗州有一位老師名叫沙雛琪,想購買兩本諾斯多姆公司出版的《圍巾用法手冊》,這本小書的價錢隻有1美元。諾斯多姆公司接了這趟生意。4周以後,這本小書送到了沙雛琪的手中,而且沒有收取一分錢的服務費。更令人意料不到的是,沙維琪的家住在160英裏之外,諾斯多姆公司為了送價值2美元的產品而勞累奔波,不賺錢就罷了,反而賠錢。當然,沙維琪從此變成該公司最忠誠的顧客。你覺得諾斯多姆公司這樣做值嗎諾斯多姆公司認為值。他們甘願做其他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也獲得了其他人無法獲得的東西。
諾斯多姆公司之所以能創造出其他零售商無法創造的業績,就是因為它的每一個員工都將“責任”當成企業精神的核心。這樣的企業,想不成功都難。
責任保證績效,績效保證結果。成功者都是一些負責任的人,因為他們對工作認真負責,所以能夠保證自己的工作績效;而完美的績效,則又同時保證了最好的工作結果。所以,要想有一個好結果,那就從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開始吧!
責任創造美好結果
商業人格的核心精神必然是責任感,是作為一個社會人、職業人的最基本的責任感。支撐我們的不完全是利益,而更多是我們內心中深深的責任感!
一個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他找到一份在餐館洗盤子的工作,這家餐館規定,所有盤子碗碟類的餐具必須洗刷七遍。剛開始的時候這名留學生還遵照規定工作,漸漸地他感覺洗七遍實在太煩瑣,完全沒有必要,於是他把洗滌的次數減到五次,於是他的工作成績大大提高,得到了老板的誇獎,其他同事請教他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他得意地說:你隻要也洗五遍就可以。
老板後來知道了這位學生的“妙招”,他就找來學生,把洗了五遍的盤子和按規定洗七遍的盤子各放一隻在他麵前,請他指出有什麼不同。學生滿不在乎地說:“它們沒有什麼不同,是一樣幹淨的。”老板又拿出兩條試紙給學生看,告訴他:“表麵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同,但是隻有洗七遍的盤子才達到衛生合格的標準,洗五遍的盤子不能完全殺死細菌,一旦細菌繁殖,就有可能讓來就餐的客人食物中毒、生病。這就是為什麼盤子一定要洗七遍的原因,既然你沒有這樣的責任意識,為了客人的安全和餐館的聲譽,我必須解雇你。”學生聽了很慚愧,隻好重新去找工作,但每到一家餐館,餐館老板都會問:“你就是那個隻洗五遍盤子的人吧?我不能雇傭你。”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沒有責任感、不懂得客戶價值的員工,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職責不等於結果,隻有將職責與責任感相結合,才有真正的結果。
在四川地震災區,有一座樓被網友譽為“史上最牛教學樓”----彭州市往北36公裏的龍門山深處,白鹿鎮九年製學校成了一座被保護的地震遺址。遺址內,一座3層教學樓矗立著。
教學樓坐落在原本平坦的操場上。現在,操場巨大的水泥塊被撕裂,正好處在地震斷裂帶上的教學樓,隨著操場半邊被拱起,整體抬升了3米高,卻完好無損。
58歲的汪德全是這座樓的建設者,當地政府在樓上掛上了“最牛教學樓”的牌子。汪德全也因此被當地人尊為“最牛包工頭”。
如今,“最牛教學樓”已經成為災區學校重建參考的樣本。
20多年前幹包工頭出身的汪德全,現在是彭州興華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
2006年12月,他的公司中標,開始修建白鹿鎮九年製學校的教學樓。
“從來不知道,龍門山的地震帶就在這裏”,汪德全說。但對學校工程,他有一種本能的小心,“孩子們要用的,質量很重要,出了事就沒法交代”。
當時這座樓基地質很複雜,半邊是很深的軟土,汪德全指揮工人足足挖了7米多,直到見到堅實的岩石層,才開始澆灌地基。
汪德全說,房子修好後,彭州市質監站的人來檢查房屋砌牆的砂漿飽滿度,想用羊角錘敲一塊下來,結果磚敲碎了也敲不下來。
2008年“512”地震後,次日一大早,他就趕到了白鹿學校,眼前的房子矗立著,汪德全的心落了地。
白鹿中學的校長說,當時這座樓像坐過山車一般上下顛簸了好幾次,最後沒垮下來。幾百名孩子安然無恙。
附近的老師和村民紛紛給汪德全發煙,他說:“那時一下子想到,人這一輩子,錢不能看得太重!”
為什麼同樣是建樓,有的樓抗得住八級強震,挽救了師生們的生命;而有的樓卻變成一片廢墟,讓花朵般的孩子們葬身其中?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承建人的責任感!缺乏責任感的承建人心裏想的隻是怎樣偷工減料多賺錢,明明是抗八級地震的設計標準,他們卻想:大地震不會發生,按照能抗五級地震的標準也是一樣,反正沒有人知道。而那些有責任感的承建人都像汪德全一樣:“人這一輩子,錢不能看得太重!”
“責任—榮譽—國家”是西點軍校精神的象征。在這六個字的西點精神裏,責任被排在第一位!軍隊的職責是在戰爭中取勝。隻有勝利才會獲得名揚天下的結果。西點人認為,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
同樣,在現代企業中,也可以運用這樣的理念:沒有責任感的管理者不是合格的管理者,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好員工。責任感來自於每個個體的內部,它是一種主觀意識。責任感是個人對應該承擔的責任的意願,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心態。在企業人來說,就是能夠主動負起承擔責任的工作心態。
有一位日本的女大學生,利用假期到東京帝國酒店打工。她被安排的第一個工作就是洗廁所。
她很明白自己不適應洗廁所這一工作,而且也難以實現光潔如新這一高標準的質量要求。因此,她陷入了困惑: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職業?
正在此關鍵時刻,她發現,和她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清潔工,居然在清洗完馬桶後,從裏麵舀了一杯水喝了下去!大學生看得目瞪口呆,但老清潔工卻自豪地告訴她:經過自己清理過的馬桶,是幹淨得連裏麵的水都可以喝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