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是靠結果說話的社會,沒有人去注意你工作過程中的笑與淚,得與失,鮮花和掌聲隻會褒獎給那些能創造結果的英雄。職場上更是隻談功勞不談苦勞。沒有功勞,苦勞就是“白勞”。身處職場,一個員工不管多麼辛苦忙碌,如果隻是在“做事”,而沒有“做成事”,那麼對企業而言,這個員工的一切辛苦都是白費的,一切付出均沒有價值。
注重結果才能獲得功勞
在市場經濟的新時代,做任何事情都要特別強調有一個結果。做任何一件事情,無論你付出多少辛勞,無論過程多麼完美,如果沒有一個好結果,那就是失敗。對員要而言是前功盡棄,對企業而言更是毫無意義。隻有注重結果才能獲得功勞,結果是證明你能力的有力表現。
美國杜邦公司的掌舵人科爾曼杜邦就曾說過:“我一旦讓某人負起責任,不會關心他每天工作10小時還是1小時。當然,我承認從未聽過有哪個人一天隻工作1小時就可以得到好的工作結果。我從不監視他的來來往往,我隻查看結果。如果他的工作結果令人滿意,那他花在辦公室裏的時間是多是少或者是否經常打高爾夫球,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現在的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領導安排同樣性質的一件事情給兩位員工去做。其中的一位每天提早上班,推遲下班,連星期六、星期天都不休息,弄得身心憔悴,愁眉苦臉。但是,由於他沒有達到要求,領導對他總是很不滿意,甚至對他還嚴加批評。另外一位員工,從不需加班加點,隻是每天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好,每天報告給領導的都是好的進度與消息,領導對他總是笑臉相迎,經常表揚他。
這樣的現象,在20年前可能不明顯,甚至第一種員工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表揚,但是在當今社會,領導重視能出結果的員工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了。
是老總偏心、不欣賞苦幹的員工而隻是欣賞“討巧”的員工嗎並非如此。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已經進入了市場經濟的新時代,那些光知道苦幹、窮忙的人,越來越得不到認可。社會正越來越認可一個新的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效率和效益,要用結果說話!以結果為導向,不僅對企業有益,其實受益最大的,還是員工個人。
大學畢業後,小李被分配到海上油田鑽井隊工作。第一天到海上平台工作的時候,領班交給他一個包裝好的漂亮禮盒,讓他在規定的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鑽井架,送給在井架頂層的主管。小李抱著盒子,快步登上通往井架頂層的狹窄舷梯。當小李大汗淋淋、直喘粗氣地登上頂層,將禮盒交給主管後,主管隻是在禮盒上麵寫下他的名字,便讓小李送回去。於是,小李又痰步如飛地走下舷梯,將禮盒送回到領班的手中,但領班和主管一樣,在禮盒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後,又讓小李再次交給主管。
小李有些猶豫,看了領班一眼,轉身登上舷梯。當小李再次到達井架的頂層時,已是渾身發軟、兩腿發抖。這次與上次一樣,主管簽了名後再次讓小李送回。小李顧不得擦拭臉上的汗水,馬上走下舷梯,把禮盒送到領班的手中,領班與上次一樣,簽了名後,又再次讓小李送到井架頂層的主管那裏。
這時,小李有些憤怒了,可是他隱忍著,擦了擦滿臉的汗水,眼睛望著那個自己已上上下下爬了多次的舷梯,抱起禮盒,繼續步履艱難地往上爬。到達頂層的時候,汗水把他身上的衣服都給浸透了。就在主管第三次看到禮盒時,他望著小李不緊不慢地說:“把這個禮盒打開。”
小李將禮盒打開,卻見盒裏裝的是咖啡和咖啡伴侶。看到這些,小李不由得心中火起,他用憤怒的眼光盯著主管。主管又說:“把咖啡衝上。”這時小李再也無法壓製怒火了,他把盒子使勁地摔在地上,氣憤地說道:“不必了,老子不幹了!”說完,小李望著被自己摔在地上的盒子,心中舒服了很多,覺得很痛快好像剛才所受的委屈終於宣泄了出來。
此時的主管表情嚴肅,他站起身來,目光直視著小李說:“是的,你可以走了。但是,看在你來回跑了這麼多趟,這麼辛苦的情份上,我可以告訴你,你剛才所做的這一切叫做‘承受極限訓練’。由於我們在海上作業,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就要求我們所有的隊員都要有很強的承受能力,經受各種各樣危險的考驗,隻有做到這些,隊員們才能把海上作業任務順利地完成。非常遺憾,你通過了前麵三次考驗,隻差這最後一小關,你衝的咖啡自己沒有喝到。”
記住,沒有結果,再多的苦勞都是徒勞,再完美的過程都會顯得沒有意義。人們永遠期待著那些能創造結果的人,因為隻有結果,才會使過程變得有意義和有價值,才能讓一切苦勞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員工的成長有一個過程,也必須經曆一定的“台階”。但如果隻講資曆不看能力,就會出現論資排輩的現象。有的人常常對此熟視無睹,結果害人不利己,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有時資曆無法代表全部。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老張終於從一名普通的財務人員坐上了公司財務部門總監的位子,享受著優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老張是公司的老員工,論資曆在公司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這也養成了他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習慣。
隨著公司發展步伐的加快,公司陸陸續續地引進了一批新人,財務部也引進了一名財經大學的畢業生。為了讓新員工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公司要求老員工要盡量幫助新員工。在新員工到來的時候,身為財務部的負責人,老張口口聲聲說要多幫助這位新來的員工。但是,很快老張感到了一種壓力,因為這個新員工工作能力極強,除了懂財務、營銷、外語和電腦,還曾經獲得全國珠算大賽的大獎,可謂是才華出眾。相比之下,老張除了資曆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與人相比的。
這讓老張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別說幫助新人了,自己有時還得向這位新員工請教一些問題。經過暗中觀察,老張發現這名新員工性格柔弱內向。經過一番計劃,老張對她製定了“全麵遏製”政策:處處為她設置障礙,盡量不讓她接觸核心業務,甚至連電腦也不讓她碰,美其名曰:“專人專用。”
可這也沒有難倒這位新員工,一支筆、一把算盤,把經她之手的賬目做得漂漂亮亮、無可挑剔。幾年來她都忍辱負重,工作上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想抹殺都抹殺不了。
老張自己做的一些賬目卻頻頻出錯。一次,他做的一個重大項目的賬目又被稅務局指責不規範,麵臨處罰。公司新領導忍無可忍,給老張施加壓力,讓新職員參與全麵的“糾錯”。最後,公司領導毅然決定,由新職員擔任公司財務總監,老張負責內務。
俗話說:革命不分先後,功勞卻有大小。企業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勤奮工作的員工,而不是那些曾經作出過一定貢獻,現在卻跟不上企業發展步伐,自以為是又不幹活的員工。在一個憑實力說話的年代,講究能者上庸者下,沒有哪個老板願意拿錢去養一些無用的閑人。
身在職場,必須懂得“沒有苦勞,隻有功勞”。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階段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經濟的辦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你將會被提拔,會被委以重任。因為提供滿意的工作結果,將使你變成一位不可取代的員工。
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在我們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理論中最富有哲理的恐怕就要數他那句名揚海內外的: “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隻要能夠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名言了。據說這句話是鄧小平的老朋友劉伯承在打仗時最愛說的一句話。其道理即在打仗時不應拘於教條,應因地製宜,靈活多變地安排戰略戰術,一切視情況而定,以打勝仗為最終目的。
不僅是打仗,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應該以勝利為目的。市場是殘酷的,對於企業領導來說,無論是誰,隻要他能夠給公司帶來最大的利潤,他就是公司的英雄。在很多時候,如果你做某件事情最後以失敗告終,那麼你以前付出的再多,也不會有任何意義;惟有成功,你才會得到鮮花與掌聲,才會成為英雄。
鬆下公司曾進行過一次人才選拔賽,準備從新招的三名員工中選出一名最有才華的人做市場策劃。這三名員工,應該說都是非常優秀的。那麼,怎樣選擇才最有說服力呢公司的營銷部門對這三個人進行了一次“魔鬼”考核。
公司將這三個人從東京送到廣島,讓他們在那裏生活一天,但隻按最低生活標準給他們每人2000日元的費用,最後剩錢多的人將是獲勝者。而且公司還規定,三個人必須單獨生存,不能聯手合作,更不能去給別人幫工賺錢。說是剩錢多的人將會獲勝,其實那是不可能的,這點誰都明白,要想多“剩”錢,就必須用自己的大腦想方設法讓2000日元的生活費在短短的一天裏“生”出更多的錢來。
在這裏,我們姑且將這三名員工稱呼為A、B、C。
員工A很聰明,他先是花500日元買了一個黑色墨鏡,再用剩下的錢買了一把舊吉他,然後走到廣島最繁華的地段——新幹線售票大廳外的廣場上,演起了“盲人賣藝”。半天下來,他的大琴盒內就已經裝滿了零鈔,收獲頗豐。
員工B也十分聰明,他先是用500日元買了一個大箱子,又買來毛筆和墨水,然後揮毫在箱子上寫道:“將核武器趕出地球——加快廣島建設大募捐”。接下來,員工B把募捐箱放在最繁華的廣場上,用剩下的錢雇來兩個人做現場宣傳。還沒到中午,他的大募捐箱就滿了。
員工C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在中午找個小餐館,要了一杯清酒、一份生魚、一碗米飯,美美地吃了一頓。這下可好,一算賬,消費了1500日元!
應該說,廣島人真是很慷慨,員工A和員工B的小生意都做得很紅火,一天下來,兩人收入不菲,他們都為自己的過人智慧感到驕傲。
到了傍晚時分,意外發生了,他們做夢都沒想到噩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一位佩戴胸卡和袖標、腰挎手槍的城市稽查人員出現在廣場上,他不僅沒收了A與B的全部財產、收繳了他們的身份證,而且還說要以欺詐罪起訴他們,說完他帶著“戰利品”揚長而去。
當員工A和員工B想方設法借了點路費,狼狽不堪地在比規定時間晚一天回到鬆下公司時,他們都傻了眼——天哪!那個繳獲他們心血的“稽查人員”,正在公司恭候著呢!見到了員工A和員工B,這位“稽查人員”微笑著掏出兩個身份證遞給他們,並深深地向他們鞠了一躬,說道:“真是不好意思,還望多多關照!”
在這次活動中,員工C的費用花銷是這樣的:花了1500日元吃飯;用了150日元做了一個袖標和一枚胸卡;然後就是用餘下的350日元,從一個收廢品的老人那兒買了一把舊玩具手槍和一臉化裝用的絡腮胡子。
這個時候,鬆下公司國際市場營銷部總課長宮地孝滿走了過來。他一本正經地對站在那裏怔怔發呆的“盲人”A和“募捐人”B說道:“企業要生存發展,要獲得豐厚利潤,不僅僅要會‘吃’市場,最重要的是懂得怎樣‘吃’掉市場上的對手。所以,在這次選拔活動中,員工C獲勝了。”
什麼是結果結果就是落實行動,就是實現目標,就是完成任務,就是贏得勝利!一次沒有結果的行動是無效的,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而一個和目標相反的結果,則是具有破壞性和毀滅性的,甚至會毀掉一個企業!做任何事情,我們惟有以結果為導向,才能確保完成任務,才能讓一切付出都具有實際效用與價值!
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企業都對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思維達成了共識。任何人,不管你在過程中做得如何出色,如果不能拿出讓人滿意的結果來,那麼一切就都是白費。正如前文所講,沒有結果的付出隻是在做無用功。競爭就是如此的殘酷無情,無論你曾經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如果拿不出好的業績來,領導就會覺得付給你薪水是一種浪費。反之,如果你能夠圓滿完成領導布置的任務,能夠做出驕人的業績,那麼領導就會認可你、重用你,而不會管你的工作過程是否完美。
每一個員工都必須牢記:我們是因成就才獲得報酬,而非行動的過程;我們是因產出才獲得報酬,而非投入時間的多寡。而我們所能得到的總報酬,則取決於我們在自己的責任領域內,所做出的業績。
這就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所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不會在乎你的自尊,這個世界隻期望你首先做出成績,然後再去強調自己的感受。”是的,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惟有結果才是硬道理,才是我們挺胸做人、傲視群雄的資本,這樣,你才是一隻真正的“好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