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3 / 3)

盡管如此,他依然抱著一種高度的敬業精神,在工作中不斷進取。兩年後,他又成了老板的助理。而阿爾伯特才剛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工廠當學徒。但是,他依舊輕視自己的工作,不願意付出心血,把工作幹得一塌糊塗,結果被工廠辭退,再度失業。

兩種執行的態度,兩種不同的結果。從個人職業發展角度來看,執行是工作的起點,意味著做任何工作都必須要盡心盡力盡職,全力以赴去執行到位,形成敬業習慣,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的職業生涯,讓自己與“勝任”、“優秀”、“成功”同行。

行動就在你腳下

勇於行動常常與收獲結伴而行,行動是成功的秘訣。偉大的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以行動播種,收獲的是習慣;以習慣播種,收獲的是個性;以個性播種,收獲的是命運。”

古羅馬大哲學家西劉斯說過:“想要到達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

湯姆從大學畢業後,躊躇滿誌地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卻發現公司裏有那麼多局限性,老板分配的工作又是一個誰都能勝任的辦公室日常事務性工作。這對於一向自視清高的湯姆來說,別提多失望了。

湯姆到處發泄自己的不滿,但好像並沒有人理睬他。他隻好埋頭幹活,雖然心裏仍然存有不情願的感覺,但不再像剛去的時候那樣浮躁了,而是努力地去做自己手頭上的事情。每做好一件,他都會得到老板的肯定,他的“虛榮心”也就被滿足一次,靠著這種卑微的“虛榮心滿足”,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有一天,他認識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普爾先生,他是公司總裁的父親,他沒有因為特殊的身份而講究太多,竟然是那麼平常,那麼不起眼,每天與大家一樣上下班,風雨無阻。

老人對湯姆說:“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始終如一,你就會得到你所想的東西。”

年輕人記住了老人的教誨,開始投入地做任何一件事情,無論自己如何地不情願,都盡心盡力地做好,而且在做了以後,自己的心態也就平靜了。

無論手頭上的事是多麼不起眼,多麼繁瑣,隻要你認認真真地去做,就一定能逐漸靠近你的理想。行動就在你腳下!

行動表現了一個人敢於改變自我、實現自我的決心,是一個人能力的證明。心裏有了一種想法,不付諸行動,卻束之高閣,永遠都看不到勝利的曙光。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馬克傑弗遜說:“一次行動足以顯示一個人的弱點和優點是什麼,能夠及時提醒此人盡快找到人生的突破口。”

一天,有一位在讀的大學青年,向校長提出來了若幹改進大學製度弊端的建議。但是最終,他的意見沒有被校長接受。於是,他做了一個重要決定——自己辦一所大學,他要自己來當校長,以消除這些弊端。

在當時,辦學校至少需要100萬美元。

這可是筆不小的數目,上哪找這麼多的錢呢?等到畢業以後再掙?那太遙遠了。

他將自己封閉起來,每天都待在寢室裏苦思冥想如何能賺100萬美元的各種方法,堅信自己可以籌到這筆錢。麵對他的妄想,同學們都認為他有神經病,勸說他天上不會白白掉錢下來。

終於有一天,他意識到,這樣下去是永遠也不會有答案的,決定不再思考,而是付了行動。於是,他采用一個在前些日子裏想出的計劃,決定給報社打電話,說他準備舉行一個演講會,題目是《如果我有100萬美元》。

他給無數家報社打了電話,說明他的想法,但是沒有一家報社理他,更有一些報社取笑他的“無知、天真”。最後,終於有一個報社的社長,被他的誠意和精神打動,告訴他後天有一次慈善晚會,在晚會上,允許他發言,但時間隻能是15分鍾。

那是場盛大的慈善晚會,吸引了許多商界人士。

麵對台下諸多成功人士,他鼓起勇氣,走上講台,發自內心、充滿激之情地說出了自己的構想。

最後,待他演講完畢,一個叫菲利普.亞默的商人站了起來:“小夥子,你講得非常好。我決定投資100萬,就照你說的辦。”

就這樣,年輕人用這筆錢辦了一所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起名為亞默理工學院——也就是現在著名的伊利諾理工學院的前身,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而這個青年,就是後來備受人們愛戴的哲學家、教育家——岡索勒斯。

心態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如果說敢想是成功了一半,那麼另一半就是去做。首先,岡索勒斯不是想要一個結果,而是一定要這個結果,他堅信辦學的夢想一定會實現,這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了。但是每天苦想如何籌備資金並不是解決之道,苦想出多少的好方法都無濟於事,因為不行動,再多的思考也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結果——籌集足夠的金錢。但當他鼓足勇氣,當他站出來,將自己的想未能付出行動,他獲得了認可,他成功了。

落實結果貴在行動

落實不僅是一種精神,還是一種行動。這種行動是一旦老板有交代就立即去執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是一旦提出某種號召就積極響應;是一旦目標確定就立即行動。這種行動還是一旦腦中閃現某一靈感時,就立即記下來,然後去行動。

在非洲有兩個部落,他們之間發生了戰爭。因為雙方在武力和智慧上都旗鼓相當,所以仗打得十分激烈,難分勝負。既然戰場上無法取勝,於是有一方暗地裏計劃用毒藥毒死對方的首領。這事被對方派來的密探知道了。這位密探立即寫信給自己部落的首領,說:“首領您要警惕,水裏有毒藥,明天您千萬不要喝。”可是這個首領卻有個壞習慣,總是把工作推到第二天去辦,所以他收到了這封信後,對手下人說:“先把信收好,明天再拆開讀給我聽。”第二天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他就喝了水被毒死了。

正是因為沒有立即行動,讓這位部落首領被毒死了。如果他能及時行動,看到這封信的內容,結果就會截然不同。我們在工作中亦是如此,應該爭取做到今日事,今日畢。這裏,我們可以向海爾學習,海爾能成長為世界性的大企業,與其《日事日清》的工作法是分不開的。

所以,不管從事什麼職業,當有了一項工作或任務後,就應該立即著手落實。隻有這樣,成功才會最大限度地垂青於你。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就是一個及時落實重視行動的人。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支持者向卡內基提出了一項非常大膽的建設性方案,在場的人全被震驚了,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方案很值得考慮。正當其他人陷入沉思,琢磨這個方案的時候,卡內基突然把手伸向電話並立即開始向華爾街拍電報,以電文形式陳述了這個方案。在當時拍一封電報顯然花費不小,但1000萬美元的投資項目卻正因為這個電文而拍板簽約。

也許你會折服於卡內基的辦事能力,羨慕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可能沒有意識到他的成功正是來源於長期訓練中養成的“立即行動”的做事風格。試想一下,如果當方案提出來以後,卡內基也和大家一樣隻是在沉思、在討論,那麼這麼有建設性的方案很可能就會曇花一現。

隻有行動才會見結果,因此,我們必須養成立即行動的做事風格,而不是找著各種各樣的借口去拖延,也不要等待萬事俱備之後才動手。任何好的規劃和藍圖都隻有付諸行動,才能保證成功。很多員工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規劃出來的,而是在行動中一步一步不斷調整和實踐出來的。如果隻是一味地都等待萬事俱備,那麼任何事情都是無法完成的。

有這樣兩位青年人,一位名叫法蘭克,一位叫斯特福。他們都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德爾鎮上的人。法蘭克由於家境貧寒上不起學,隻好去芝加哥尋找出路。在繁華的芝加哥城轉了好幾天,法蘭克也沒找到一處容身之所。當他看到大街上不少人以擦皮鞋為生時,他也買了把鞋刷給人擦皮鞋。半年後,法蘭克覺得擦皮鞋很辛苦,更重要的是沒有賺到錢。

於是他將擦皮鞋賺來的一點微薄積蓄租了一間小店,邊賣雪糕邊給別人擦鞋。雪糕生意比擦鞋強多了,高興之餘,他在小店附近又開了一家小店,同樣是賣雪糕。誰知雪糕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後來他幹脆不擦鞋了,專門賣雪糕,並將父母接到城裏給他看攤,還請了兩個幫工。從此法蘭克開始經營雪糕生意。

如今,法蘭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已經穩居美國市場的領導地位,擁有美國7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在全球60多個國家有超過4000家專賣店。

而斯特福的父親是位富有的農場主,農場主送自己的兒子上了大學,還讀了研究生,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一位大商人。就在法蘭克拿著刷子在大街上給別人擦鞋的時候,斯特福正住在芝加哥最豪華的酒店裏進行自己的市場調查。耗資數十萬美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周密調查和精確分析,斯特福得出的結果是:賣雪糕。而法蘭克此時已經擁有了數家雪糕專賣店。

當斯特福將自己調查的結果告訴父親時,農場主氣得差點暈倒,他怎麼也想不到,他的研究生兒子眼光居然淺薄到了賣雪糕的程度。於是斯特福再次對市場進行精確調研,還是覺得隻有賣雪糕才是最好的生意。又過了幾年,斯特福終於說服了自己的父親,準備打造雪糕連鎖店。此時法蘭克的雪糕店已經遍布美國。最終,斯特福無功而返。

世界上沒有哪個成功僅僅通過周密的計劃就能實現,必須一步一步通過實踐才能得到。

可見,僅僅有想法是遠遠不夠的,有時候,行動比想法更加重要。如果隻是停留在想法和計劃上,不去行動,就無法取得成功。“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是無法在職場中立足的。

任何想法,如果不付諸行動,永遠也不會落實到位。若希望自己能以“落實者”的形象出現,就要擺脫拖延的桎梏,即刻去做手中的工作,隻有及時落實,才能讓你在落實的成果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隻說不做,執行力永遠是零

隻想不做哪來的成果,光說不做哪來的收獲。隻有立即為自己的想法行動才是取得成功的基礎。當你有了一個好的想法時,你就要付諸實踐並且努力把它執行下去,隻有這樣你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一位大富翁,小時候家裏很窮,在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他忍不住問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汽車接送,為什麼我們總是走回家”媽媽無可奈何地說:“別人家裏富,我們家窮!”孩子還是很納悶:“為什麼我們家窮呢”媽媽接著又說:“孩子,你爺爺的父親,本是個窮書生,但曆經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終於考取了狀元,官達二品,算是比較富裕。可後來你爺爺貪圖享樂,坐吃山空,後家道敗落。你爺爺生長在時局動蕩戰亂的年代,總是感歎生不逢時,想從軍又怕打仗,想經商時又錯失良機,就這樣一事無成,抱憾而終。等到你父親了,你父親偉大的計劃是有,可就是總猶猶豫豫,遲遲不行動。因此也就是咱家現在這個樣子。”

媽媽歎了口氣,接著說:“孩子,家族的振興就靠你了,幹事情想到了看準了就得行動起來,搶在別人前麵,努力地幹了才會有成功。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你一定要牢記媽媽的這句話。”

他牢記了媽媽的話,最後成為《財富》華人富翁排行榜的前五名。他在自傳的扉頁上寫下這樣一句話:“想到了,就是發現了商機,行動起來,就要不懈努力,成功僅在於領先別人半步。”

再好的想法與計劃,都是需要通過執行來完成的。隻說不做或是隻想不做,要完成目標隻能是癡人說夢。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一個冬天的傍晚,山南的狗熊和山北的兔子在雪地裏艱難覓食時碰麵了。在饑寒交迫中,它們詛咒這殘酷的現實,並描繪了各自美好的未來。

“再也不能這麼過了,”狗熊有氣無力地說,“餓得睡不著,也懶得冬眠了,冬天一過,我就要種一塊地的玉米,到秋天準能收獲很多玉米棒子,我把這些玉米棒子存起來,就不會在來年的冬天再這麼狼狽了。”

“再也不能這麼過了,”兔子無精打采地說,“冬天一過,我就要種一塊地的胡蘿卜,到秋天準能收獲很多胡蘿卜,我把這些胡蘿卜存起來,就不會在來年的冬天再這麼痛苦了。”

又一個冬天到了,山南的狗熊和山北的兔子再次在雪地重逢。狗熊沒提種玉米的事,兔子也沒說種胡蘿卜的事,它們隻是禮節性地打了個招呼,便各自四處覓食。原來,狗熊在春天成天在山上忙著采食鮮美的蜂蜜,種玉米的事兒早就被它拋在腦後;兔子在春天倒是種下了胡蘿卜的種子,卻懶得給胡蘿卜苗澆水,結果胡蘿卜苗全旱死在田裏。

狗熊和兔子都想到了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的辦法,但要麼沒有采取實際行動,要麼沒能堅持做下去,它們注定要繼續遭受饑寒交迫的煎熬。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狗熊式”與“兔子式”的人。“狗熊式”的人大嚷大叫要幹什麼事,卻總不見行動,到頭來隻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兔子式”的人做事有始無終,堅持不到終點,令先前的想法與工作毫無意義。

隻說不做,結果永遠是零。無論你現在決定做什麼事,無論你設定了多少目標,你一定要立刻行動。馬上就做,是一切成功人士必備的品格。

比爾蓋茨曾說:“有了好的想法,就馬上去做!隻有立即付諸行動,才會取得成功。”

比爾蓋茨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從比爾蓋茨進入湖濱中學那間小計算機房的那一天起,計算機對他就產生了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15歲時,他就為信息公司編寫了異常複雜的工資程序。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學錄取,更一發不可收,經常在計算機房通宵達旦地工作。

像蘋果砸出牛頓的智慧一樣,個人電腦進入蓋茨的腦海也有一個外在的啟蒙者,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眾電子學》雜誌,它封麵上Altair 8080型計算機的圖片一下子點燃了比爾蓋茨的電腦夢。比爾蓋茨打電話給羅伯茨表示要給Altair研製Basic語言。之後,蓋茨和艾倫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地幹了八周,為8080配上了Basic語言。

1975年5月,比爾蓋茨產生了退學的想法,他希望能和好友艾倫一起創辦一個軟件公司,但他的父母極力反對。比爾蓋茨當時認定隻有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他不顧父母的極力反對,毅然退學了。

雖然蓋茨的父母試圖阻止蓋茨開公司,但蓋茨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最終與保羅艾倫創辦了微軟公司。

如果比爾蓋茨有了好的想法,並不立即去做,就不可能建立微軟帝國,也不可能成為世界首富。

我們經常聽到此類的話:“我當時真應該那麼做,但我卻沒有那樣做”、“如果我當年就開始做那筆生意,早就發財了”、“我當年就有了那種想法,隻是一直未做,否則也肯定成功了”。

有一個好的想法,及時采取行動,雖然不一定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不采取行動就絕無結果可言。隻有行動才會產生結果。成功開始於想法,對想法立即采取行動,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