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戰機時代32(2 / 3)

偵察機

偵察機按遂行任務範圍可分為:①戰略偵察機。航程遠,能深入敵後對重要目標實施戰略偵察。②戰術偵察機。具有低空高速飛行性能,用以獲取戰役戰術情報。偵察機上裝有各種偵察設備,如航空照相機等。

偵察機的出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各參戰國投入戰爭的飛機約500架,幾乎全用於偵察;戰爭末期,約有半數的飛機用於戰爭偵察,並開始使用照相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照相偵察成為主要偵察手段,有些偵察機裝有高空航空照相機,可進行垂直或傾斜照相,有的還裝有雷達偵察設備。大戰未期出現了電子偵察機。美軍在侵朝戰爭期間,為了策劃仁川登陸,派RT-80噴氣偵察機,4次從60~70米的低空,拍攝了2000多張仁川碼頭附近的立體照片,從而推斷出1950年9月15日17點30分適於登陸,並計算出潮水與碼頭的相對高度,預製了木頭和鋁合金的梯子。戰後調查表明,此次飛機攝影測量誤差不超過10厘米。

20世紀50年代,偵察機的飛行速度超過音速,機載偵察設備也有改進。拍攝目標後幾十秒鍾就能印出照片,並用無線電傳真傳送到地麵。還出現了些專門研製的偵察機,如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

60年代初,又研製出3倍音速的戰略偵察機,如美國的SR-71和蘇聯的米格-25P等。米格-25P偵察機最高時速3440千米,最大升限3萬米。米格-25偵察機分兩種類型,一種沒有裝照相機,隻裝備大型側視雷達;另一種裝有5部照相機和一些雷達或電子偵察器材。米格-25的照相機嗬拍攝70千米寬的狹長地帶,側視雷達能偵察航路兩側100千米寬的區域。

80年代,美國還研製出TR-1A偵察機,該偵察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用戰略偵察機U-2R機體改裝機載設備而成的一種高空技術偵察機。1981年8月1日首次試飛,能不分晝夜、全天候和連續觀測對方境內縱深目標,以支援地麵和空中部隊作戰。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曾調用了TR-1A偵察機。

SR-71

SR-71是洛克希德工廠生產的產品。

1959年美國空軍要求這家工廠研製一種速度為3倍音速的戰略偵察機,以替代U-2。為了適應3倍音速飛行的需要,該機在結構上采用了鈦合金,這種合金可承受高速飛行時飛機表麵產生的640度的高溫。而且這種飛機的升限也堪稱世界飛機之最,可飛到25929米的高空。

當然,作為戰略偵察機,它的機載設備是相當先進的。主要有偵察照相機、紅外和電子探測器,還有合成孔徑側視雷達等。它在高空偵察的能力很強,每小時可拍攝15萬平方千米的地區的照片。它拍的照片清晰程度是以往任何偵察機都無法比擬的,據說連公路上的車輛都清晰可辨。

另外,它的竊聽設備也十分先進,各種無線電通訊和雷達波都難逃過它敏銳的“耳朵”。

U-2R偵察機

說起偵察飛機,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在20世紀50年代問世的美國U-2高空偵察機。它有一個“黑小姐”的雅號。這是因為U-2偵察機的機翼很長,就像小姐修長的雙臂,加上它的通體呈現黑色,所以就有了這個形象的稱呼。

“黑小姐”出世不久,就竄入蘇聯的領空,在2萬米的高空,拍攝出莫斯克裏姆林宮停車場上小汽車的清晰照片,令美國人驚喜不已。

1958年,“黑小姐”又一次飛臨蘇聯領空進行偵察。不過,這次它遭到了蘇聯防空導彈的毀滅性打擊——被擊落了,成了美國進行間諜活動的鐵證。

後來,這個“黑小姐”又先後竄到我國領空進行偷拍,被我國防空部隊打下來好幾架,並進行了展覽,使世界各國認識到中國防空火力網的強大威力。此後,“黑小姐”再也不敢對我國輕舉妄動了。

20世紀70年代末,“黑小姐”又悄悄地飛行在藍天上。不過,它已改頭換麵,在飛機上裝備了更先進電子偵察設備,並改名為TR-1。1992年,美國空軍決定取消TR-l的稱呼,統稱為U-2R。

U-2R偵察機飛行高度可達3萬米。由於它飛得高,因而看得遠,不必飛越對方防線就可偵察到縱深56千米的情況,而且地麵分辨力達3米。另外,在飛機上還裝有通信設備,可把所獲得的情報通過無線電轉發給遠處的地麵指揮部。

這種偵察機的起落架也比較獨特,是自行車式的,而不像戰鬥機那樣是三點式的。為了防止它修長的機翼在落地時觸地,每側機翼下有一雙扶持起落架。U-2R偵察機的續航時間可達12小時,為了給飛行員提供食物,機艙裏裝備了食物加熱器,飛行中可以加熱食物。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6架U-2R偵察機投入使用,發揮了重要作用,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在“黑小姐”偵察機出世不久,它的小兄弟“黑鳥”偵察機便隨之誕生了。

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座叫“臭鼬鼠”的工廠,它的領導人就是著名飛機設計師約翰遜,俗稱“凱利”。

在他的領導下,這座“臭鼬鼠”工廠在極其保密的情況下,曾研製出U-2間諜飛機,隨後又研製出A-11型飛機,後來改裝成YF-12A截擊機。接著,該廠又以YF-12A雛形,秘密研製成SR-71高空戰略偵察飛機,由於這種偵察飛機表麵塗有黑色塗料,所以人們將它稱為“黑鳥”偵察機。

那麼,“黑鳥”偵察機有哪些不凡的本領呢?可以說,它是世界上飛得最快、又飛得最高的飛機。

請看“黑鳥”飛機所創造的幾項世界紀錄:1976年7月27日,在美國西部比爾空軍基地,已服役10年的“黑鳥”飛機在進行1000千米閉合航線飛行時,速度達到每小時3367.2千米,超過了蘇聯米格-25飛機創造的時速2965千米的世界紀錄。在同一天,“黑鳥”飛機還創造了飛機高度達25929米的世界紀錄。第二天,“黑鳥”飛機在做15~25千米的直線飛行時,速度達到每小時3529.2千米,創造了又一項世界紀錄。這個飛行速度是音速的3.32倍,超過了步槍子彈出槍口時的初速。

可不要小看這幾項世界紀錄,正是由於“黑鳥”偵察機飛得快、飛得高,又能在高空做長時間超音速飛行,使它避過了幾百次攻擊,從未被擊落過。

製造“黑鳥”偵察機的原材料90%以上是輕而結實的鈦合金,既耐高壓,又耐高溫,使它能以超音速在高空飛行。它的表麵塗了一層近似黑色的深靛藍色,散熱好,同時使敵方難以發現。在它上麵裝有可見光照相機、合成孔徑雷達和紅外遙感器等。

根據偵察任務不同,這種偵察機可更換5種不同類型的頭部,每種頭部中裝有不同的偵察設備。它的偵察設備主要有高空偵察照相機、中空偵察照相機和電子偵察設備。照相機每次拍攝寬度約48千米,每小時可偵察15萬平方千米的地區。

“黑鳥”偵察機自1966年1月7日投入使用以來,足跡遍全球,其中包括對我國、越南和中東等地進行過偵察,曾偷拍了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的照片;還核實過古巴是否有蘇軍戰鬥旅和米格-23飛機……

“黑鳥”偵察機雖然創造過幾項世界紀錄,在技術上是相當先進的,但卻被不光彩的使命弄得黯然失色。

E-2“鷹眼”預警機

E-2“鷹眼”是美國格魯門公司研製的艦載預警機,用於艦隊防空和空戰導引指揮,但也適用於執行陸基空中預警任務。1956年3月開始設計,其研製3架原型機,第一架於1960年10月21日首次試飛。E-2采用上單翼雙發動機懸臂式四立尾布局。在機身背部的支架上有直徑4.11米的雷達天線罩。E-2的主要型別有:A型,最初的生產型,1964年1月19日開始交付美國海軍使用,共生產56架;B型,在A型上改裝mod-Ax計算機並提高電子設備可靠性的改型,到1971年12月已將能用的51架A型全改為B型;C-2A,用於航空母艦上運輸機;E-2C,現正在生產的具有有限陸上下視能力的預警機,共生產原型機2架,於1971年1月20日首次飛行。E-2C共有訂貨164架,除美國海軍外,以色列訂貨4架,日本13架,埃及11架,新加坡4架。到1990年初已交貨130架。以下情況適合於C型。

動力裝置

2台T56-425渦槳發動機,單台最大功率4910千瓦馬力,平均功率4508千瓦,經減速器驅動直徑4.11米的4葉可順槳反槳螺旋槳。

主要機載設備

“鷹眼”預警機的主要機載設備包括雷達、電子對抗、通信、數據顯示與控製台等分係統,由QL-77/ASQ中央處理機控製接合為一個整體。雷達,最初用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APG-125峰值功率一兆瓦遠程高分辨率搜索雷達,具有海麵下視與有限的陸地下視能力。後改裝APS-139雷達。雷達天線為八木端射式,裝在轉速6轉/分的天線罩內,雷達天線的背麵是敵我識別天線。1989年後計劃改裝所有飛機,用全輻射孔徑控製天線。降低旁瓣,提高抗幹擾能力。在90年代的進一步的改型中用APS-145雷達。電子對抗設備為利頓公司的AN/ALR73被動探測係統,能通過對比裝在飛機頭、尾,平尾兩端的四組天線的接收信號精確地測定輻射源。通信係統包括ARQ-34高頻數據鏈、ARC-158超高頻數據鏈、ARC-51A超高頻通信電台,裝有3台AN/APA-172數據顯示與控製台,其主顯示器能顯示目標的平麵位置、速度向量與其他數據。

尺寸數據

翼展24.56米,機長17.54米,機高5.58米,機翼麵積65.03平方米,展弦比9.3,雷達天線罩直徑7.32米,雷達天線罩厚度0.79米,主輪距5.93米,前主輪距7.06米。

重量數據

空重17265千克,最大起飛總重23356千克,最大載油量5624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598公裏/小時,最大巡航速度576公裏/小時,轉場巡航速度496公裏/小時,實用升限9390米,執勤續航時間3~4小時。

E-3“望樓”預警機

E-3“望樓”是美國波音公司根據美國空軍“空中警戒和控製係統”計劃研製的全天候遠程空中預警機。1963年美國空軍提出要求,1966~1970年對比篩選出預警機方案。1964~1973年研製篩選出雷達方案。又用3年時間對預警機所用雷達、數據處理、顯示、通信進行分係統與全係統綜合試飛,最後以波音707客機為基礎研製出3架原型機,1975年首次試飛,對生產型電子設備進行了飛行試驗。

1977年3月,第一架生產型E-3交付使用。E-3的主要型別有:EC-137D,用波音707-320B改型的試驗機、其中一架在完成試驗後返廠改裝成A型;A型,美國空軍首批生產型,1977年3月開始交付,共生產32架;B型,在A型的基礎上提高目標處理能力與海上艦艇搜索能力的改裝型,1984年7月,第一架E-3B交付使用,其餘的A型由空軍自己用公司交付的改裝件改為B型;C型,與B型相同、但改裝適合歐洲使用的幹擾通信係統。E-3共有訂貨84架,其中美國空軍訂貨34架,到1990年已全部交貨,此外向北約集團出口18架,向英國出口7架,向法國出口5架,向沙特阿拉伯出口5架,到1990年共交付68架。以下情況適合於A型。

動力裝置

4台TF33-PW-100/100A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93.4千牛。

主要機載設備

包括雷達、敵我識別、數據處理、通信、導航與導引、數據顯示與控製與6個分係統。雷達,為威斯汀豪斯公司研製的AN/APY-1型S波段脈衝多普勒雷達,平板隙縫式天線裝在轉速6轉/分的天線罩內,可根據不同作戰條件把360°方位圓分成32個扇轉區,選用不同的工作模態和抗幹擾措施。敵我識別器,以AN/APX-130詢問機為基礎的高方向性詢問-接收式敵我識別係統。敵我識別天線在雷達天線的背麵。通信係統,裝有14種高頻、甚高頻、超高頻設備。在第三批飛機上裝有三軍通用的分時數字數據傳輸係統。導航係統,裝兩套輪盤木馬Ⅳ慣導係統,ARN-99奧米加導航儀,ANP-200多普勒導航儀。數據顯示與控製係統,裝有9台多用途數據顯示與控製台,用以顯示目標與背景信息,在顯示器的下方用表格顯示目標的各種數據。顯示器還能以放大32倍的倍率指揮多機空戰。數據處理係統,其核心為IBM公司的4Picc-1計算機。

尺寸數據

翼展44.42米,機長46.61米,機高12.6米,機翼麵積282平方米,雷達天線罩直徑9.1米,雷達天線罩厚度1.8米。

重量數據

空重7.8萬千克,最大起飛總重14.7萬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853公裏/小時,實用升限1.22萬米,執勤巡航速度M0.6,執勤續航時間6~8小時。

A-50“中堅”預警飛機

A-50空中預警機是用伊爾-76民航機加裝有下視能力空中預警雷達的空中預警和控製機。估計該機於70年代末開始研製,1987年西方首次拍下該機的照片。根據照片分析其雷達天線罩位於機翼後緣處的機身上部,在飛機頭部有空中加油受油管,頭部整流罩內有氣象雷達,頭錐下後方雷達罩內估計是地形測繪雷達,機翼上突起的天線罩內為衛星天線,機身腹部前後兩側的天線罩內為電子對抗監視天線。垂尾根部有輔助動力裝置進氣口,尾部有天線罩。翼尖有電子偵察艙,艙的外側有大氣采樣口用於監測核、生、化汙染。

動力裝置

4台Д-30КЛ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120千牛。

主要機載設備

脈衝多普勒雷達,敵我識別器,氣象雷達,地形測繪雷達,電子戰偵察係統,大氣數據采樣分析係統,衛星能夠通信與多種無線電電台,數據鏈,有源、無源電子對抗設備,慣性導航係統,近距導航係統。

尺寸數據

機長46.59米,機高14.76米,翼展50.5米,機翼麵積300平方米,展弦比8.5。

重量數據

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170噸,最大機內裝油84.6噸。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800公裏/小時,巡航速度760公裏/小時,實用升限11000米,值勤持續時間6~12小時。

AH-1“休伊眼鏡蛇”武裝直升機

貝爾209是美國貝爾直升機得克斯特朗公司研製的專用武裝直升機,用於給運輸直升機護航和火力支援。美國軍方編號AH-l。1965年3月開始研製,1965年9月首次試飛,1967年6月開始交付。

主要型別:

AH-1G“休伊眼鏡蛇”,是最初生產型,1967年6月開始交付,共生產1127架;

AH-1J“海眼鏡蛇”是AH-1G的改進型;

AH-1Q“休伊眼鏡蛇”,是由AH-1G改裝的臨時反坦克型,共改裝92架;

AH-1R“休伊眼鏡蛇”,與AH-1G相似;

現代化型貝爾209,AH-1G/Q的先進型,到1985年末,共製造和改裝1066架;

AH-1T“改進的海眼鏡蛇”,美國海軍陸戰隊型,共生產59架,1977年10月開始交付;

AH-1T+,是AH-1T的改進型,1983年12月開始交付;

AH-1W“超眼鏡蛇”,是AH-1T的改型,1984年初美國國會批準購買44架,1988年8月交付完畢,同時海軍陸戰隊又訂購34架,計劃1991年6月底交付完畢,AH-l各型共生產3630架。下述情況適於AH-1W。

總體布局

2片柔性槳葉彈性軸承複合材料旋翼係統,小的中單翼短翼。管狀滑橇式起落架。副駕駛員兼射手在前座,正駕駛員在後座。

動力裝置

2台通用電氣公司T700-GE-401渦軸發動機,每台功率為1260千瓦。

主要機載設備

無線電羅盤,應答機,戰術導航係統,雷達信標等。

武器

3管20毫米M197機炮,備彈量750發,裝6段式短翼,短翼下4個掛點可掛不同武器,包括70毫米火箭發射巢,2個油-氣爆炸武器,2個曳光彈投放器,或2個機槍吊艙。最多可掛8枚“陶”、8枚“海爾法”、2枚“響尾蛇”或反輻射導彈。

尺寸數據

旋翼直徑14.63米,尾裝直徑2.97米,機長17.68米,機身長13.87米,機寬3.28米,機高4.32米,滑橇間距2.13米。

重量數據

空重4627千克,燃油量946千克,最大有效載荷2065千克,最大起飛和著陸重量669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允許速度352公裏/小時,最大平飛速度282公裏/小時,最大巡航速度278公裏/小時,最大爬升率4.1米/秒,實用升限4270米、懸停高度4495米、915米,航程635公裏。

貝爾209

美國貝爾公司1965年研製的AH-1“休伊眼鏡蛇”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公司編號為貝爾209,它的機身細長呈流線型,有裝甲防護的縱列雙座駕駛艙位,這是現代武裝直升機的基本形態。

AH-1“休伊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可以說是久經沙場的一員老將了。經過改進,相繼有AH-1G、J、Q、R、S、T、W、等型別投產問世,總共生產了3670架,除裝備美國陸航和海軍陸戰隊外,並向日本、西班牙、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國出口。由於它具有速度快、機動性好、火力強、生存能高等優勢,又久經沙場經受住了考驗,所以深得美軍方的信賴,至今仍在服役。從1967年秋季,美陸航就將AH-1G投入到越南戰爭,並在越南的1968年“新年攻勢”和1971年老撾的春季戰鬥中大量使用,完成了給運輸機護航,對地實施火力支援的作戰使命。

20世紀70年代初,美軍在AH-1G的基礎上作了重大改進,形成的AH-1S“休伊眼鏡蛇”堪稱是現代化的貝爾209。AH-1S裝有“陶”式反坦克導彈,加裝了20/30毫米的通用炮塔。采用了新研製的複合材料旋翼/槳葉。並裝配有新型火控係統,多普勒導航係統,紅外幹擾機等電子設備。使AH-1S的機動性、火力、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在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中,以色列12架AH-1S利用叢林、沙丘作掩護,用低空飛行,悄悄地接近目標,然後突然用機載“陶”式導彈向敘利亞裝甲部隊攻擊,而後揚長而去,令敘利恐慌失措,損失慘重。海灣戰爭中,AH-1S“伊休眼鏡蛇”武裝直升機重披鎧鉀,老將上場,在力奪海夫吉城要地和地麵攻勢中,頻頻出擊再創新功。

到AH-1T“超級眼鏡蛇”時,機身中部采用的是強化發動機,並采用能承受加大功率的部件以提高有效載荷,改善了整機性能。該型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6350公斤,其20毫米航炮可攜彈750發,除8枚“海爾法”激光製導反坦克導彈外,還可以掛載“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從而跨入具有空戰防衛能力的新型武裝直升機的行列。

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AH-64“阿帕奇”其名如雷貫耳,令前蘇聯製T-72主戰坦克望而生畏。其實何止於此,AH-64A“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海灣戰爭中鋒芒畢露的出色表現,使它成為能夠完成多種任務,具有多種功能的綜合戰鬥係統,並與隱形飛機、巡航導彈、反導彈導彈和精確製導炸彈一起,被公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先進武器。

1991年1月17日夜,就在多國部隊空軍對伊拉克發動空襲前的幾個小時,美國101空降師的8架AH-64“阿帕奇”直升機以低空方式向北飛入大漠的黑暗之中。原來這支先鋒突擊隊擔負著潛入伊軍縱深地區,摧毀2座至關重要的雷達設施,為多國部隊空襲巴格達開辟空中走廊的重任。快接近目標時,“阿帕奇”編成了兩個分隊,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爬升到100英尺的高度,向攻擊目標發射了15枚“地獄火”激光製導導彈,向其他地麵設施發射了100枚70毫米火箭彈,頃刻間兩座雷達站及地麵設置被摧毀,變為廢墟,整個攻擊行動“其疾如風”僅用了2分鍾,“閃電式”襲擊隻是“阿帕奇”完成戰鬥任務的前奏。

參加海灣戰爭的350餘架“阿帕奇”,在“沙漠風暴”行動中憑借裝備有先進的光電夜視和夜瞄係統,往往利用夜晚空襲伊軍前沿陣地、雷達及導彈發射架。尤其在1月31日收複海夫吉城和1月27日的“沙漠軍刀”地麵戰爭中,大量“阿帕奇”對付伊軍蘇製T-72主戰坦克猶如“探囊取物”,戰功顯赫,創下直升機高效打坦克的新紀錄。由於以AH-64A“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A-10攻擊機為主力的空中反坦克火力,與以M1A1和“挑戰者”為主力的裝甲部隊密切協同作戰,保證了部隊的快速機動,縮短了戰爭的進程,使這場殘酷激烈的地麵戰爭僅用了4天就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