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戰機時代32(3 / 3)

美國原休斯直升機公司,後並入麥道公司研製的“阿帕奇”,是一種雙發動機單旋翼中型攻擊直升機。1984年初交付部隊使用,AH-64A的生產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服役跨入21世紀,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火力最強、防護能力最好且價格最昂貴的一種攻擊直升機。

AH-64A“阿帕奇”機翼下有4個懸掛點,可掛載16枚“地獄火”激光製導導彈,有效射程7公裏,是一種理想的遠程反坦克武器,也可以掛載76枚集束火箭彈。機上還有一個旋轉炮塔,裝有30毫米口徑的航炮,備彈120發。

機載電子裝置十分先進,擁有TAD光學/微光電視/紅外探測係統/激光測距係統的組合裝置,以及頭盔式瞄準具,並裝有先進的火控係統,在晝夜複雜氣象條件下遠距離搜索、識別和攻擊目標。

機身能抗得住12.7毫米槍彈彈擊,主要部位耐得住23毫米爆破彈的彈擊;傳動部分即使失去潤滑油,還能運轉30分鍾;當機部以每秒12.8米的速度墜落時,乘員的生命率仍可達95%。從各方麵看,AH-64A“阿帕奇”堪稱世界一流的武裝直升機。

就在對“阿帕奇”的一片讚譽聲中,以高技術超前自居的美軍取消了繼續生產這種攻擊直升機的計劃,將由AH-64C“長弓”直升機取代。AH-64C“長弓”攻擊武裝直升機配備有威斯汀豪斯公司新研製的雷達和紅外製導的“地獄火”導彈,1996年交付使用,總產量為227架。

RAH-66“科曼奇”武裝直升機

前些年美陸軍的興奮點在於執行一項最重要的發展計劃,就是研製新一代的偵察/攻擊直升機,總金額為340億美元。美陸軍1991年已正式宣布,由波音公司和西科爾斯公司負責研製。

RAH-66“科曼奇”是由原預研的LHX輕型多用途直升機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輕型直升機,將用以取代現裝備並為美陸軍立下汗馬功勞的AH-1武裝直升和OH-58偵察直升機。

RAH-66“科曼奇”的武器係統包括:1門20毫米雙管機炮,6枚激光製導“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或12枚“毒刺”空空導彈,這兩種導彈均裝在吊艙內。外掛架上也能掛載4枚“地獄火”或8枚“毒刺”導彈,所有這些武器均可用周期變距操裝置和總距操縱裝置攻擊直升機所發現的目標。

機載火控係統有馬丁·馬麗埃塔公司的夜間駕駛係統,凱譯和漢密爾頓公司的頭盔式夜視觀測儀。直升機並裝備有輕型機載毫米波雷達和旋翼軸瞄具。先進的飛機性能,電子設備和強大的武器係統,使RAH-66“科曼奇”成為美陸軍20世紀90年代具有空戰和反坦克能力的主力武裝直升機,總采購量為1292架。

美國RAH-66“科曼奇”偵察/攻擊直升機

RAH-66“科曼奇”偵察/攻擊直升機,是美國波音直升機公司和西科斯基飛機公司聯合研製的一種雙座偵察/攻擊直升機。於1998年開始交付使用。

RAH-66科曼奇偵察/攻擊直升機的旋翼係統采用德國公司的5片獎葉全複合材料無軸承旋翼係統。動力裝置為2台895千瓦渦輪軸發動機。機頭下方旋轉炮塔內裝有雙管20毫米口徑加農炮,此外可載“海爾法”或“毒刺”導彈。

該機機長14.248米,旋翼直徑11.90米、機高339米,空重3402千克,最大起飛重量779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3幾千米/小時,垂直爬升率360米/分,轉場航程2.335千米。

軍用運輸機

軍用運輸機是用於空運武器裝備、兵員並能空投大型軍事裝備和傘兵的飛機。可分為戰術運輸機和戰略運輸機而上。前者為起飛重量在100噸以下的中小型飛機,後者為起飛重量在150噸以上的大型飛機。

軍用運輸機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多由民用運輸機改裝而成,主要用來空降傘兵和空投軍用物資,如美國的C-47和德國的空克52,均是活塞螺旋槳式飛機。到二戰結束時,已出現起飛重量40~50噸,載全副武裝土兵50名、航程3000千米以上的全金屬戰術運輸機。50年代中期,渦輪螺旋槳式軍用運輸機問世,起飛重量增至60~250噸,最大載重20~50噸,巡航速度500~700千米/小時,如美國的C-130和C-133、蘇聯的安-12和安-22、英國的“大商船”和“貝爾法斯特”、法國的“布雷蓋”941和法、德台作的C-160。

60年代後期,出現渦輪風扇式軍用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140~400噸,最大載重30~120噸,速度900千米/小時左右,航程約5000千米,著名的有美國的C-141和C-SA,蘇聯的伊爾-76和安-124,能大量運送部隊和裝運大炮、坦克、導彈、直升機等重型軍事裝備。80年代末,蘇聯研製出當今世界最大的軍用運輸機安-225。在現代戰爭中,軍用運輸機是提高部隊機動性,加強應變能力的重要運輸工具,因此一般須具有大容積貨艙以便運載大型裝備,機身尾部便於大型武器裝備和車輛的裝卸以及空投和空降,上單翼布局以降低貨艙地板接地距離而方便裝卸,多輪式起落架和低壓輪胎以便於飛機在較鬆軟的跑道上起降和滑行。

C-17運輸機

C-17是原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的軍用戰略戰術運輸機。它具有空中受油能力,既能執行遠程運輸任務,又可將超大型作戰物資和裝備如坦克和大型步兵戰車直接運入戰區,因此設計中特別強調短距起落能力。

1980年10月,美國空軍招標研製新型戰略戰術運輸機C-X,1981年1月,波音、麥道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參加投標,經過競爭,1981年8月29日,美國空軍選中麥道公司為研製C-X運輸機——C-17A的主承包商。1982年7月,美國空軍與麥道公司簽訂價值3160萬美元的預研合同,1983年又撥款6000萬美元,決定在1984年秋全麵開始研製,1985年12簽訂製造一架原型機和兩架結構試驗飛機的合同,1991年9月15日第1架C-17首次試飛,1992年開始交付。1991年,美國空軍決定C-17總采購量從210架減至120架。1994年1月又進一步減至40架,目前尚未決定是否僅采購40架還是更多數量。

動力裝置

4台普惠公司的F117-PW-100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為181千牛。

座艙

駕駛艙中正、副駕駛員和兩名觀察員,貨艙中一名裝貨員,駕駛艙後有機務人員休息艙。主貨艙可裝運陸軍戰鬥車輛:5噸載重貨車兩輛並列,吉普車3輛並列或3架AH-64A直升機,可空投27215~49895千克貨物,或空降102名傘兵。C-17是唯一能空投美陸軍超大型步兵戰車M2的飛機,也可與其他車輛混合裝載M1主戰坦克。

主要機載設備

數字電傳操縱係統,複式大氣數據計算機,先進數字式電子係統,4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全飛行範圍平視顯示器,飛機和發動機數據管理係統計算機等。

尺寸數據

翼展50.29米,機長53.04米,機高16.79米,機翼麵積353.0平方米,前緣後掠角25°,貨艙(長×寬×高)26.82米×5.49米×4.11米。

重量數據

使用空重125645千克,最大載重77292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65352千克。

性能數據

巡航速度M0.77,低空最大巡航速度648千米/小時,海平麵空投速度213~463千米/小時,進場速度213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3715米,起飛場長2286米,著陸場長915米,航程4630千米。

C-130“大力士”運輸機

C-130是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製造的四發渦扇式多用途戰術運輸機,1951年開始設計,1954年8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56年12月生產型開始交付美國空軍使用。

C-130可在前線簡易機場跑道上起落,向戰場運送或空投軍事人員和裝備,返航時可用於撤退傷員。改型後用於執行各種任務。C-130投入批生產後至今已經生產了35年,是持續生產時間最長的戰術運輸機。

該機已發展了30多種型別:用於運輸的基本型有C-130A、E、H等;專用型有C-130C、D、F、K、M等,用於試驗研究、南極空運、軍援、出口;武裝攻擊型有AC-130A、E、H等;用於反遊擊戰和叢林戰;用於發射和控製靶機的型別有GC-130、DC-130A、E、H等;用於電子監視、空中指揮、控製和通訊的型別有EC-130、EC-130Q等;此外還有搜索救援和回收型、空中加油型、特種任務型、氣象探測型、海上巡邏型及空中預警型。此外還有大量民用型別。下述內容適於H型。

動力裝置

4台艾利遜公司的T56-A-15渦槳發動機。單台功率3355千瓦。

座艙

成員4名,正副駕駛員、領航員和貨物裝卸員,機艙可運載92名士兵或64名傘兵或74名擔架傷員,以及加油車、155毫米口徑重炮牽引車等重型設備。

主要機載設備

AN/ARC-164超高頻通信設備,兩套62A-6A空中交通管製應答機、兩套51RV-4B甚高頻導航設備,CMA711歐米加導航及LTN-72慣性導航設備,512-4指點標接收機,RDR-1F氣象雷達,MK11近地報警係統,AP-105V自動駕駛儀等。

尺寸數據

翼展40.41米,機長29.79米,機高11.66米,機翼麵積162.12平方米,機艙長12.6米、寬3.13米、高2.18米,主輪距4.35米,前主輪距9.77米。

重量數據

使用空重34170千克,正常起飛總重70310千克,最大超載起飛總重79380千克,最大載重19870千克,燃油量36300升。

性能數據

最大巡航速度620公裏/小時,經濟巡航速度556公裏/小時,實用升限10060米,海平麵爬升率9.65米/秒,起飛滑跑距離1090米,著陸滑跑距離518米,最大載重航程4000公裏。

C-5

C-5運輸機是美國研製的一種遠程重型戰略運輸機。

具有航程遠、載重量大等特點,主要用於載運部隊和各種重型裝備實施全球快速機動。飛機長75.54米,機身高19.85米,翼展67.88米,最大載重量達130噸。飛機上有上、下兩層機艙,運送人員時,可搭載35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運送裝備時,可裝載2輛MI主戰坦克,或10枚“潘興”地地戰術導彈及發射車,或裝6架武裝直升機。完成全部裝貨、加油和起飛前準備等僅需1小時,而卸貨時間不超過15分鍾。飛機最大飛行時速919千米,最大航程10400千米,飛機可在簡易機場的土質跑道上起飛。

反潛巡邏機

反潛巡邏機有岸基反潛巡邏機和水上反潛巡邏機之分。主要用於對潛警戒,協同其他兵力構成反潛警戒線;在己方艦船航行的海區遂行反潛巡邏任務;引導其他反潛兵力或自行對敵方潛艇實施攻擊。機上可攜載反潛魚雷、深水炸彈、核深水炸彈、空艦導彈等武器。20世紀80年代初,反潛巡邏機的最大速度已達900千米,續航時間13~22小時,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裝有反潛搜索雷達、紅外探測儀、磁力探側儀、微光探測儀、水質分析器、氣體分析器和電子監視聽器等設備,能對潛能進行全天候搜索、跟蹤和攻擊。

美國P-2J反潛機

P-2反潛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研製的岸基反潛巡邏機。P-2J是日本引進美國專利生產的岸基反潛巡邏機。1966年7月首飛,1969年10月裝備部隊。該型機機長2923米,翼展2978米,機高893米。其主要戰技性能為:最大速度556千米/小時,巡航速度402千米/小時,最大爬升率9.2米/秒。實用升限9150米。空重19277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4020千克。轉場航程4450千米,作戰半徑1482千米。起飛滑跑距離1100千米,著陸滑跑距離880米。主要反潛設備有:集成數據顯示係統,搜索雷達,雷達顯示器。反潛武器主要有:4枚MK34魚雷或16枚150千克反潛炸彈,8枚127毫米火箭彈。乘員12人。

美國P-3“奧利安”反潛機

P-3“奧利安”反潛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於1957年研製的渦槳式岸基反潛飛機。1969年8月試飛,1969年交付使用。先後有近10個型號問世,共生產600餘架。

P-3“奧利安”反潛機共有乘員10人,懸臂式下單翼,兩翼對稱裝4台功率各為3609當量千瓦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飛機全長356回米,機高1029米,翼展3037米,最大起飛重量6441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761千米/小時,最大爬升率594米/分,實用升限8625米,最大活動半徑3835千米。機身彈艙內可裝2顆深水炸彈、4枚魚雷、信號槍和12發信號彈、2個照明彈、87個聲納浮標和42個海上浮標等;機翼下10個掛架可以掛帶水雷、“小鬥犬”導彈和“魚叉”導彈等。最大武器裝載量為6200千克。

美國S-2“搜索者”反潛機

S-2“搜索者”反潛機,是美國格魯門公司研製的活塞式艦載反潛飛機。主要擔負海上偵察巡邏和反潛任務。原型機1952年12月首飛,1954年交付使用。機的機身短粗,是流線型,機翼兩側對稱裝2台氣冷式螺旋槳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為1525馬力。飛機全長13.26米,翼展22.13米,機高5.06米,空重8505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322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426千米/小時,巡航速度241千米/小時,爬升率7米/秒,實用升限6400米,轉場航程2095千米,續航時間9小時。最大載彈量2180千克,可選帶魚雷、深水炸彈、火箭彈等。乘員4人。

英國HS-801“獵迷”反潛機

HS-A01“獵迷”反潛機,是英國霍克西德利公司於1964年研製的渦扇式遠程岸基反潛飛機。1967年5月試飛,1969年交付使用。

該機頭、尾皆為玻璃鋼製雷達罩和磁異探測器尾錐,上層為12人的增壓空調駕駛艙和戰術艙,下層是吊籃式非增壓武器艙;機翼裝4台推力各為55.1千牛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飛機全長38.63米,機高9.08米,翼展35米,最大起飛重量87090千克,最大作戰速度926千米/小時,標準低空巡航速度370千米/小時,作戰高度可從超低空至12800米,標準續航時間12小時,最大轉場航程9265千米。機載設備有用於導航、雷達和聲學裝置的3台處理機、武器艙內可掛帶9枚魚雷及炸彈,機翼下掛點可帶空艦導彈、火箭彈、機炮吊艙和水雷。

法國“貿易風”反潛機

“貿易風”反潛機原是法國布雷蓋公司研製的艦載攻擊機,後改為反潛巡邏機。機長為13.86米,翼展15.6米,機高5米。其主要戰技性能數據為:最大速度518千米/小時,巡航速度465千米/小時,爬升率8米/秒,升限7600米。空重57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8200千克。航程2500千米,作戰半徑850千米。該機裝1台螺旋槳發動機,功率為4225千瓦。反潛武器有:魚雷、空艦導彈,68毫米及127毫米火箭吊艙。乘員3人。

法、德、意“大西洋”反潛機

“大西洋”反潛機,是由法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等國聯合研製的反潛飛機。1964年交付使用,共生產1109架。該機機身呈8字形截麵,設有12人增壓空調的駕駛艙、戰術艙、休息艙和生活用艙,下機身有非增壓的武器艙和細長尾錐;機翼對稱置2台功率各為4572當量千瓦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飛機全長32.63米,機高10.89米,翼展37.36米,最大起飛重量460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648千米/小時,最大巡航速度555千米/小時,海平麵最大爬升率884米/分,實用升限9145米,最大續航時間18小時。武器艙內可裝3枚尋的魚雷和1枚“飛魚”導彈,機翼下4個掛架可帶火箭彈、導彈等,最大掛載35m千克,武器艙後的隔艙內可放100個聲納浮標和照明彈。

空中加油機

空中加油機

空中加油機是專門用來給飛行中的飛機補加燃油以增大其續航距離的飛機。空中加油技術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航空競技活動。1949年,英國和美國研製出實用的空中加油裝置。後來蘇聯也研製出類似插頭錐套式的裝置。空中加油機多由大型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改裝而成。加油機的加油設備大都裝在機身尾部,少數裝在機翼下麵。有插頭錐套式和伸縮杆式兩種。

插頭錐套式又稱作軟管式,軟管長為20~30米,軟管的未端有錐套,外形呈漏鬥狀,內有加油接頭。空中加油時,加油機在受油機前方飛行,軟管從飛機裏自行放出。受油機飛行員調整飛行速度、航向和高度,將受油管插進錐套後,油路自動接通,開始加油。加油完畢後,受油機駕駛員降低飛行速度,在預定拉力下,受油管與錐套脫開。

伸縮杆式即硬管式,是在加油機尾部裝有一根與拉杆天線類似的可伸縮半剛性加油杆。當受油機飛到加油機後下方受油位置時,加油機尾部透明艙內的操作員便控製加油杆的伸縮來調整加油杆的位置,使杆末端與受油機駕駛艙後的受油口相接,自動鎖定後即開始加油。

英國VC-10K-MK2/MK3加油機

VC-10是英國航宇公司在VC-10運輸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加油機。1982年6月首飛,K-MK2於1983年7月裝備部隊;K-MK3於1984年7月首飛,1985年2月裝備部隊。4型機機長54.59米,翼展44.55米,機高12.04米。其主要戰技性能為:最大速度94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915千米/小時,最大爬升率9.5米/秒,實用升限12800米。空重72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52000千克,最大載油量73532~80170千克。加油點數量3個,加油方式為軟管式,加油半徑4000千米,轉場航程7600千米。起飛滑跑距離2530米,著陸滑跑距離2130米。

美國KC-10A“致遠”加油機

KC-10A“致遠”加油機是美國麥道公司由DC-10-30CF運輸機改裝而成的加油機,1980年7月首飛,1981年3月裝備部隊。

KC-10A“致遠”加油機的機長為55.35米,翼展50.41米,機高17.70米。最大速度965千米/小時,最大巡航速度926千米/小時。空重109328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67624千克,最大載油量161508千克,最大供油量90270千克,加油點數1個,加油方式為硬管或軟管,加油率5678升/分,加油高度11278米,加油時飛行速度324~695千米/小時,轉場航程18507千米,加油半徑1852千米。起飛滑跑距離為3350米,著陸滑跑距離為3100米。

美國KC-135A“同溫層油船”加油機

KC-135A“同溫層油船”加油機是由波音367-80型試驗研究機改型而成,是美國空軍的主力加油機,主要為B-52、C-5A、A-10、F-15等飛機實施空中加油。該機1956年8月首飛,1957年裝備部隊。

該型機機長41.53米,翼辰39.88米,機高11.68米。主要戰技性能為:最大速度965千米/小時,巡航速度856千米/小時,爬升率6.55米/秒,實用升限15240米。空重44663於克,最大起飛重量13475千克,最大載油量92118千克,最大供油量46800千克。加油點數量1個,加油方式為硬管,加油率為12.68~21.97千克/秒,加油半徑185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