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5

64.少年大學生

1989年,西安交通大學錄取了一名14歲的學生。這個學生叫金鍾,他僅用7年的時間就學完了從小學到高中12年的課程,成了一名少年大學生。

金鍾1975年8月出生在西安。從小父母就讀唐詩給他聽,他也特別喜歡背詩詞,就連上幼兒園的路上,他也要求爸爸教他背詩。到上小學時,他已經能背誦200多首古詩詞。

小金鍾詩詞背得多了,平時說話不知不覺就從口中漏出一兩句詩詞來,使他的談話變得特別有趣。例如:媽媽引火做飯,他說:“烽火揚州路。”奶奶來了,晚上他們橫睡在一張大床上,他又吟道:“橫看成嶺側成峰。”媽媽給他洗澡,他說:“溫泉水滑洗凝脂。”在家裏,常常是媽媽給爸爸下令,爸爸又下令給他,他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

有一年春節寫春聯,小金鍾覺得挺有意思,也要寫對聯。爸爸說:“咱們全家3人,一人一句自編個春聯,不過要用上自己的屬相。”小金鍾才思敏捷,搶先說:“今年是兔年,是我本命年,我說橫聯:‘玉兔生輝’。”父親是屬雞的,他吟道:“金雞長鳴引出太平盛世。”媽媽是屬豬的,她思考了一會兒對出:“六畜之首迎來五穀豐登。”春聯貼在門上,小金鍾可得意了。

金鍾6歲上學,他不滿足隻學課堂的知識,父母就給他找來大年級的教材,回到家裏他就自學這些教材。同街巷的孩子們放學後都在巷子裏玩耍,有時還到家裏約小金鍾。小金鍾就對爸爸說:“你將我反鎖在屋裏,省得別的同學來幹擾我。”

就這樣,小金鍾自我嚴格要求自己,到14歲時就學完了從小學到高中12年的課程,以優秀的成績上了西安交通大學。

65.博學的張真

張真,1976年出生於陝西省寶雞縣。從小她就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喜歡讀課外書籍,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刊報紙。由於博學強記,使她小小年紀就掌握了豐富的知識。

有一次,張真看到路邊一位老爺爺在教訓一位小男孩。原來小男孩把牛拴在柿樹上,老爺爺說:“牛啃了樹皮,柿樹就會死,樹皮太硬把牛的大門牙硌碎,牛就不能吃東西,就會餓死。”小男孩聽了,嚇得哭了起來。張真走到跟前說:“柿樹去了皮,隻會增產增收;牛根本不長大門牙,它怎麼會死呢?”老爺爺笑嗬嗬地說:“你這孩子,可真聰明。”

張真不但學習認真,而且特別愛動腦筋,還動手做實驗。1985年,北京的幾家報刊聯辦“從小愛科學知識競賽”。競賽中有這樣的一道題:“三包質量相等的鹽,同時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哪一包溶解得最快?”10歲的小張真親自動手做這個小實驗。她用筷子吊著三包鹽,分別以不同深度放進三個水杯裏,過一會兒,她用嘴去嚐鹹味,發現鹽包放在上麵的最鹹,放在水中間的次之,放在水底的最不鹹。因此,她得出結論:放在水麵上的溶解得最快。

張真對問題還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一次老師教李白的名詩《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引導學生思考時,老師問道:“詩中的‘踏歌聲’的‘踏’字應該怎麼解釋?”同學們都說是“踏步”走路的意思。可張真卻說詩中的“踏”字,是“踏著節拍”的意思。汪倫和李白是好朋友,李白離別,汪倫依依難舍,他唱著純樸的山歌為李白送行,心情激動,連腳步也隨著山歌節拍而邁動。張真的解釋,讓老師和同學們大為驚奇,他們都紛紛稱讚小張真獨特而又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