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發明“迷蹤棋”

清朝末年,武學大師霍元甲曾創了一套拳法,叫“迷蹤拳”。現在,上海的一位小朋友發明了一種棋,叫“迷蹤棋”。

這種棋看名字就很怪。象棋、軍棋、圍棋、跳棋都是用很規則的幾何圖形作棋盤;而“迷蹤棋”的棋盤形狀似迷宮,彎彎曲曲,像是迷宮中的道路。

更妙的是這種棋的棋子不是軍長、師長或營長;也不是車、馬、炮、相、士、將;更不是動物或英文字母。而是用兩種顏色的十進製和二進製的8組數字:0、1、2、3、4、5、6、7、和000、001、010、011、100、101、110、111。這種棋可以兩個人一起玩,也可四人對弈。開局時,各人輪流走,目標是想辦法使自己的“0”(或“000”)到達對方的陣門內,中途被吃掉就得認輸。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新型智力棋,即可用十進製下,也可用二進製下。這些棋子走在“迷宮”的道路中,時刻都有被對方吃掉的危險。所以,每走一步都得格外小心,每一步都需要複雜而周密的計算。下棋時,既增加了數學知識,又鍛煉了心算能力,還能熟悉二進製。

這種棋的發明人叫裘苑。她1974年出生於上海,父親是上海焦化廠的一位工程師。平時喜歡剪報和收集科技信息。小裘苑受爸爸的影響,也養成了收集信息的良好習慣。天長日久,她的信息越來越多。此外,她還把自己的發明靈感記載下來,取名叫“火花本”。可見,小裘苑是個有心人。

由於裘苑的刻苦努力,方法科學,她在1986年、1987年、1988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獎和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她發明的“迷蹤棋”、“醫用輸液報警器”和“無空耗微動傳感報警器”已獲得國家專利,並投入生產,共青團上海市委先後授予她“少年愛迪生”和“未來建設者”榮譽稱號。

67.神童李剛

1979年,日本的《珠算伊勢》雜誌第26期上,登了一篇《神童李君介紹》。介紹中國有個叫李剛的孩子,具有超人的心算能力。

李剛是廣西桂林人,1974年7月出生。小的時候,父親有病不能工作,便在家教小李剛認字、繪畫、做算術題。小李剛3歲上幼兒園時就認不少字,會做不少題了。4歲時,李剛想上學,可年齡太小,學校不能接受。由於他聰明伶俐,桂林市民主小學接受他為名譽學生。

從小李剛就喜歡數學,他對數學很有天賦。4歲開始學習數學,每天學4個小時,隻用一個月的時間便學會了四則運算。小李剛做題時,常常用心算。像一位數乘多位數,多位數的加減,他心算得又快又準。5歲時,他能心算三位數乘以三位數。6歲5個月的時候,桂林市民主路小學舉行了一次心算比賽,題目是二位數乘以二位數的10道題。參加比賽的共16人,除李剛外,其餘的全是三到五年級中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其中有8人用心算,另外8人用電子計算器算。結果心算的8人中隻有李剛全算對了,他隻用了一分半鍾,比電子計算器還快。李剛榮獲第一名。

李剛超人的心算能力得到專家的好評。他曾應邀參加許多場心算比賽,有時還表演給外賓看。1980年10月,6歲的小李剛被特邀參加在杭州舉辦的全國珠算技術邀請賽,在會上作了心算表演,因其心算速度快,準確率高,而榮獲心算優勝獎。

68.八歲的女孩獲專利權

1986年12月12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新華社的通稿:“……浙江省東陽縣吳寧鎮第一小學三年級女生吳超……因設計、發明出一種‘方便蚊香灰盤’……成為我國目前年齡最小的專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