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時,老師推薦他去學計算機。市裏要舉行少年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區少年宮也迅即成立了一個計算機小組。從此,小李勁迷上了計算機。在少年宮裏,李勁充分顯露出他的計算機天賦,為了培養他,專門抽了一個指導老師陪著他練習,他成了少年宮的“電腦娃娃”、“寶貝疙瘩”。

市裏的少年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如期舉行了。預定的參賽時間是1小時,可李勁隻用了3分45秒,他以絕對優勢,壓倒了參加上海市少年計算機比賽的所有對手,奪得了冠軍。

1984年2月16日。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鄧小平來到上海展覽館,參觀了李勁小朋友為鄧爺爺作程序設計的表演。鄧爺爺非常高興,還當場表揚了李勁。

59.天上的星星

“夜晚是美麗的,深邃的夜空,群星眨著眼睛……”

許多兒童文學作品中都有這樣精彩的描寫。可你認真觀察過天上的星星嗎?

在燦爛的星空下,卻有一個孩子在認真地看天上的星星,這個孩子就是小天文迷樊曉暉。

樊曉暉的爸爸是個工程師,他十分重視對曉暉熱愛科學的教育。有一天,他帶曉暉去天文館參觀,夜空像平靜的湖麵,星星如一粒一粒的珍珠,太美麗了,讓人不由得不向往。從此,曉暉對天文著了迷。二、三年級時,他已能憑著星圖指示的位置,在浩繁的星海中準確辨認出行星、恒星,說出北極、大熊、天鵝等100多星座的方位、名稱和活動規律。

10歲那年,他從報上得知1月10日夜晚將發生月全食的消息後興奮極了,一夜沒有睡覺。淩晨3點17分,白白的圓圓的月亮被“天狗”整個吃掉了,月亮的形狀、光亮在變化,多麼奇妙呀!他把自己的觀察寫成報告《第一次觀測月全食》,參加了《中國少年報》“科學小園地”征文,還獲了獎。

以後,他參加了北京西城區少年宮天文班,在何成俊老師的辛勤澆灌下,這個“神奇”的小苗茁壯成長了。10歲的樊曉暉和王弢共同設計並製作的“袖珍赤經儀和赤緯儀”獲“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少年組發明一等獎。12歲那年,他倆又設計製作“天體坐標變換器設計方案”獲“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少年組發明二等獎。同時獲得“首屆中國少年科學獎”二等獎。1988年,16歲的樊曉暉帶著他的論文《試論新星與再發新星的關係》,應美國西屋公司邀請到美國參加第三十九屆國際學和工程博覽會。

飛機飛上藍天,樊曉暉離天上的星星更近了,他看得更真了,數得更清了。說不定,他還能摘幾顆星星回來,獻給他的親人。

60.喜愛夢的女孩

在一條崎嶇蜿蜒的小路上,

行人稀少,

隻有那厚厚的雪,

還在作夢——

……

這時雪醒來,

自己已變成一條小溪,

流向遠方……

這首《雪之夢》多麼浪漫、美麗而富有詩意!1981年5月的《星星》詩刊,登出了這首詩。而它的作者是一位年僅9歲的喜愛夢的女孩——劉夢琳。

小夢琳上學之前,就已經會背誦許多首詩,會講很多的故事。6歲那年,她要上學,爸爸帶她去報名,因為年齡小,學校不肯收她,非要考考,小夢琳一口氣寫下100多個漢字,算了幾道算術題,老師才高興地破格收下她。

上學以後,小夢琳認的字多了,她就看連環畫。二、三年級後,開始讀童話、寓言、故事小說。大量的課外讀物豐富了她的知識,同時也讓她掌握了很多的詞彙,作業上有造句或填空時,小夢琳從不抄書,而是自己思考出新穎的詞語或句子。

她試著開始寫詩。自從《雪的夢》發表以後,她的詩情被激發了。藍天、白雲、高山、流水;白天的花開花落,夜裏的星星月亮,都變成為夢幻般的美麗而神奇的世界,她觀察、想象,把這一切都融彙在她的詩句中。

月亮好像問我們,

你們看我像啥?

……

我說,

你像隻大月餅。

月亮聽了我的話,

怕把自己吃了,

急忙鑽進了雲層……

她不斷做著詩的夢,不斷寫下夢幻般的詩,她出版了《我是一滴雨點》、《詩葫蘆》、《閃爍的小星星》等詩集。1984年12月,12歲的劉夢琳榮獲了首屆“中國少年科學獎”一等獎。

61.小數學迷

1986年11月,在我國首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上,北京13歲的陸昱榮獲第一名。他的名字第一個刻在了“華羅庚金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