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7

12.培養小學生英語記憶力的方法

在教學中經常感到困惑:教過的英語單詞、句型、語法,學生既感覺難記,又感覺遺忘得快。盡管他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收效甚微。

具體表現為:“聽”,對所聽到的話反應不過來,甚至連學過的很簡單的單詞、句型也不能聽音會意,聽力測試時手忙腳亂,顧此失彼,胡亂地選一個答案。“說”,不能準確、熟練、恰當地用已學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讀”閱讀時對學過的單詞、各種短語、習慣用語不能很快讀出並確定詞義,似是而非。“寫”不能準確拚寫單詞,每每誤拚,不能準確寫出完整的句型,語法。

原因何在?我認為,除了其他因素外,關鍵在於要“對症下藥”,采取相應的記憶策略。

利用趣味情境

小學生的注意和記憶指向,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因此,英語課堂教學必須增強口語訓練的趣味性,在趣味學習與訓練中增強記憶力。

首先要增強口語趣味性,盡量設計有趣的呈現情境,激發學生急於學習、模仿的積極性,然後泛讀,引導學生仿讀、跟讀,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

在教學中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教學Unit7時,我事先準備了牛奶、桔汁、糖等,上課時把它們陳列出來,講台便成了小吃店的櫃台。教師、學生扮演顧客或營業員,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Anything else?How much are they?

表演完一遍以後,教師再用學生學過的其他飲食單詞套用句型,然後讓學生兩人一組到台上進行表演,表演的過程就是鞏固操練句型的過程。

利用韻句,培養語感

無論任何一種語言,韻文都因為它的言辭凝練,語境優美,聲律合轍,順口易讀,悅耳難忘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席位。韻文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小瞧的。一方麵,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麵,有利於正音正調、培養語感,增強記憶。

多感官刺激中呈現英語口語

記憶是靠外界環境對大腦進行刺激並形成痕跡的,大腦神經受到的刺激越深,記憶的持久性就越強。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教授新單詞時要把單詞信息,即音形義,準確地從句子、對話、課文背景材料中凸現出來,也就是說,首次輸入單詞信息要準確,刺激大腦皮質要強烈。

比如,在學習horse時教師可以播放馬的叫聲引出單詞,然後把house也板書出來比較音、形,並操練I can ride a horse. Same horse masks.I live in a new house.Near my house等短語、句子。應運用各種形式、媒體教授,引導學生同時使用多感官感知,使大腦同時接受到來自眼睛、耳朵、肢體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信號。在這種氛圍下聽說英語的口語,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很好,且學生記憶很牢。

利用“複現”鞏固英語口語

學生對新掌握的語言材料遺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缺少必要的多次“複現”,即重複再現。因此,要讓學生有計劃地經常複現語言材料即英語口語,才能引導學生克服遺忘現象。

在課堂教學中,當新語法、口語句型或單詞等語言材料被學生接受並進行一定操練之後,教師要在後繼的課堂教學中經常聯係予以再現,讓學生進行複習性操練,提高其複現率,使之得到鞏固和深刻記憶。

當然,“複現”的方法應該多種多樣,既可結合教材內容有機地自然“複現”,也可有計劃地強製重現,做到每日重現(複習)一次,每周重現(複習)一次,甚至每月重現一次,或每單元重現一次。這樣,學生就能牢固掌握已學過的英語口語。

比如,學習like doing這個語法,第一次學習時強化訓練很重要,like cooking/fishing/reading/watching TV/playing basketball…要讓學生說得滾瓜爛熟。後麵的複現也很重要。在課文、練習、考卷中隻要碰到都要反複訓練,另外還要與like apples/dogs區分清楚。

在語段的朗讀、背誦和理解中增強記憶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語言環境,學習了知識後也缺乏應用或者練習的機會。不應用不練習就記不住,記不住就看不懂聽不懂說不出。

俗語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裏的“皮”就是語言環境,“毛”就是語言知識,除了課堂沒有實際的語言環境怎麼辦?課文中蘊含大量的單詞句子,讀音語法。如果皮足夠多,再來更多的毛也是容得下的,因為它們已經有適宜的生存環境。

俄國大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過:“我每天做兩種操,一是早操,一是記憶力操,每天早上背書和外語單詞,以檢查和培養自己的記憶力。”每天的“記憶力操”實際上就是反複“複現”。隻要教師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反複“複現”,學生的英語記憶力一定會不斷增強,英語教學的質量也會不斷提高。

13.中學生記憶能力的特點

1985年5月,中共中央製定了《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其目的是為了祖國四化建設,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而人才“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鬥的獻身精神,都應該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這就是黨所提出的我國當代人才的規格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