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與環境、與他人、與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感”,為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創造新生活、創造新人生、創造新文化打好精神的底子,最終實現教學由傳授知識到啟迪學生感悟智慧、實踐智慧、內化智慧、發展智慧的轉變。

13.調動學生上課學習主動性的方法

學生上課學習主動性的定義

學生上課學習主動性包括社會適應性和學習適應性,而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學習主動性是其整個主動性的核心。學習主動性是影響知識、技能掌握和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僅如此,與學習主動性有關的內部心理品質,如需要、自信心、意誌、情緒情感等本身就是個性中最活躍、最核心的因素,是影響主體性發展的關鍵性素質,因而學習主動性也是教學的一個最直接、最終極的目標。

調動學生上課學習主動性的意義

提高教學效果和節省時間消耗是教學最優化的標準。優化教學過程,就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隻有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才能達到教學最優化的標準。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承認學習可能性差異的客觀存在,懂得如何去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力,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而追求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教學過程的效益,取決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可是如今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高,呈被動狀態或消極狀態。

比如,讓學生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有的學生很被動,就是不張嘴,不放聲讀,怎能培養語感?老師發現了,要求他放聲讀,才勉強讀起來,下次不關注他,又依然如故。還有的學生,老師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他兩眼無意識地盯著,發呆,老師提醒,才開始讀書,經常這樣。

還有的學生,上課雖不違反紀律,但聽不進,腦子開小差,喊起來,竟不知問的什麼問題?因此,分析學生上課被動消極的原因,探索科學的方法,采取切實可行措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無論對學校教育還是對學生發展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興趣驅動下就能產生參與欲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件事物發生興趣時,注意力就會特別集中。這時,他們的求知欲望高漲,思維敏捷、反應靈敏,學習積極性高。

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們應精心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巧設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分享成功的喜悅。把枯燥的知識賦予情趣與活力,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搞上去了。

(2)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心理學研究指出:每個人自身存在的潛能是巨大的,隻要有堅強的信心和不屈的競爭意識,通過努力都會獲得成功。在這一年的教學中,我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有所發展,及時激勵學生,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評價,給予針對性的鼓勵語言。

表揚應該讓學生有一個清楚明白的感覺,好在哪?應給予針對性的表揚,這樣不但給受到表揚的學生有一個清楚明白的喜悅收獲,還能啟發和激勵其它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從內心發出“他行,我也行”,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3)有利於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在每學期的課題活動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課後在討論、評議的基礎上再寫好案例分析,從而使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正確地教學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軌,主動地吸取教學科學提供的新知識、新理論,深入地開展各類教改實踐和課題研究,加速了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這樣既提高了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堂教學藝術,又提高了我校的教學質量,為我校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調動學生上課學習主動性的方法

(1)為孩子營造興趣環境

日本的大教育家鈴木鎮一能夠讓800個三四歲的孩子一同拉小提琴,他又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當有的孩子到他的藝術學校去報名的時候,他首先要讓孩子的母親先去學習簡單的琴法及演奏。

把小提琴學得很精通不容易,但是,演奏簡單的曲子對於成年人來說還是不難的。而後,再讓孩子到班裏去旁聽,讓孩子親自去感受其他的孩子是如何演奏的。當孩子看到如此多的同齡小朋友都能演奏,一定會產生一種內心觸動。

回到家之後,鈴木鎮一還要送給孩子幾盤音樂磁帶,不僅讓孩子的媽媽來演奏小提琴,而且讓孩子親自去聽,去感受音樂的美妙。這之後即便是孩子自己不提出要學習小提琴,哪怕是家長提出要送孩子去學琴,孩子也往往不會拒絕了。

(2)給學生一個自己的活動空間

熱愛主動,喜歡自由是學生的天性,教學理應順應孩子的需求與發展規律。我們所教的學生正處在張揚個性的時期,我們應當抓住這一關鍵時期正確引導,為學生創造屬於自己的活動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①重視課前預習,做好學案。課前給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布置學案。教師要精心設計學案,把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新知識中的易錯點、易混點、關鍵點、規律、思想和方法等一係列問題都設計到學案中,教案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裏的原則。

學生把在做學案的過程中產生的疑問以及自己的感悟都寫在學案裏,以便在課堂上相互討論,合作探究,為課堂上的學習活動做好鋪墊。

②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恰當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人人參與的教學情景,發揚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鼓勵並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利,喚起學生學習的自尊性、主動性、創造性。

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不同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所學的內容有不同的體驗、認識、選擇、評價、重組和整合,真正把知識變為自己的一種能力。

當學生的主體地位被確定的時候,當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充分發揮的時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被完全地激發和釋放出來。

③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的舞台。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表達欲,都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都願意成為主角,教師要善於給學生提供表達的場景和舞台,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和能力。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進行遊戲和表演,把枯燥的學習變為快樂的學習。

④培養學生的合作性。合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理性思考,提升學生的境界,拓寬學生的胸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發現和挖掘學生各自的優勢與長處,求知的過程要提倡個人“資源”互補、優勢共享,才能少走彎路,共同提高。合作不僅能夠使學困生在學優生的幫助下得到提高,而且能夠使學優生在幫助學困生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