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營造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

課堂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創造性思維需要以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為前提,教學過程應該自始至終充滿溫馨寬容的氣氛,讓學生在思維上積極,在情緒上放鬆,沒有壓抑,能愉快地敞開自己的心靈,充分展開思維的翅膀。

能讓學生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盡量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達的,盡量讓學生表達;能讓學生作結論的,盡量讓學生作結論。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生和教師一起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有了自信就會敢想敢說,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膽量和自表現意識,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把教的過程轉化為學的過程,讓學生去揭示問題;讓學生去探索知識;讓學生去發現規律;讓學生去歸納學法;讓學生去評價效果。

(4)給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

以往的教學中,學生沒有選擇的機會,致使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問題·分層·活動》課堂教學模式解決了這一問題。分層即在班級團體教學中,依據教學目標,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的學習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全麵提高學生的素質,大麵積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我們可以有選擇地說,有選擇地讀,有選擇地背,充分發揮他我們的主體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選擇,可以為學生心理減負。讓學生選擇,可以還學生創新的自由。

(5)為孩子提供形象興趣知覺

德國的教育家卡爾·威特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對地理知識感興趣,就經常領著小卡爾·威特到附近的村莊去遊玩。讓小卡爾·威特登到村莊的最高處俯視四周,然後細細地畫出村莊的道路及其明顯的建築物。這樣便可加深孩子對抽象地圖的形象理解。

(6)父母要具備對孩子的信心及耐心

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會有這方麵的天賦;然後,再從生活中細細地觀察,不錯過任何一個生活細節,去觀察孩子的內心潛質。

如果還沒有觀察出孩子的興趣所在,也可以利用學校、家庭、社會上的各種活動機會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從中體察孩子們的興趣所在;最後在孩子們興趣培養的過程當中,父母再時時地鼓勵,切不可讓孩子們泄氣。如果你的孩子有了信心,他便與成功隻有一步之遙了,即方法和時間。

(7)通過多種方式使學生建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習行為和內部需要的中介。隻有幫助學生在自願、自主的基礎上建立學習的具體適當目標,知道自己在某段時間內該做什麼,自己應該從哪方麵努力,才能產生積極、持久的動力。

新學期伊始,我們印發教學大綱並抽出專門課時組織學生學習,通過教師的講解、分析,學生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本冊教材的內容、要求、重點、難點;在自我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教學要求製定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形成文字甚至具體落實到每天掌握多少字詞,朗讀幾遍課文,多少天寫一篇日記等等。

通過自我檢查,同學互相檢查和教師抽查等方式進行評價和督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本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的重點。學生明確了要求,知道要掌握的內容,學起來就有方向、有勁頭、有效率。

(8)建立教師精講來激發學生積極性

小組合作學習和學生自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引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按學生的性別、基礎、能力、性格、家庭條件等好中差搭配。

小組學習的要求有三點,首先是變以個人競爭為主為小組競爭為主,消除對差生自尊和自信心的損害,培養對集體負責的學習動力和合作意識。

具體作法是:課堂教學中向各小組提出相同任務,各小組內部通過分工或合作的形式掌握任務,教師檢查小組的集體成果來確定優勝組。在引進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加強教師精講並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精講仍是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形式,對於有些課文和教學內容,不能僅用討論和自學的形式掌握。

(9)采用評價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減少評價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避免評價對學生自尊的損害;實行充分獎勵,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反饋功能;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與自己比較,以體會自己的進步,消除差生的沮喪情緒,增強自信。

在教學目標上規定基本要求,隻要達到要求就給予獎勵;采用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元評價方式進行評價,如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學生評教師、教師評學生等,在評價內容上改變過去單純的結果評價,注重對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的評價。

每課書、每單元、每學期結束後教師均引導學生有重點地進行多種方式的評價,並使之成為教學的一個固定環節,逐步養成學生自我分析的習慣。如引導學生問自己,我學到了什麼?還能學更多嗎?怎樣改進?今後應朝哪方麵努力?等等。

好的教育離不開好的評價,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必須公正。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學生自評價以及小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通過評價,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通過評價,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質量進行自反省,自完善,發現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並不斷地采取改進措施。

學生永遠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我們理應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各自的特長,發揮學生各自的興趣,體現學生各自的愛好,使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在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上,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能夠體驗到教學相長的喜悅,品味到與學生共同發展的幸福。

(10)建立尊重、關心、理解的合作型人際關係

這樣,可以使人際關係成為動力,促進學習主動性的發展,良好人際關係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基礎,隻有消除敵對、冷漠等不良人際關係,建立師生間、同學間的和諧感情,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學習、接受教育,生動活潑地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注意加強學生間的交流。通過合作技能訓練、同桌交心、優生幫差生、集體幫個人、發現對方優點、小組成員特長展示等活動培養同學的互相認同、相互幫助、相互團結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交往的信心和熱情。

目前,互助、尊重的風氣和集體目標已初步形成,同學們的目標是:為小組爭全班第一,為全班爭全校第一。同學們還自發組織了交流好書活動、介紹學習方法活動和談學習心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