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處理聽講和筆記的關係

聽課的過程中,作筆記是必要的,但是,“聽”和“記”畢竟是兩回事。注意力分配在聽課上麵,筆記就難以記全,而將注意力分配在記筆記上,聽課的質量就要下降。

因此,需要正確處理聽講和記筆記的關係我們認為,對於學生的聽課來講,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是應該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聽課的主要注意力應該集中在"聽"的方麵。至於“記”的問題,隻需要記一些重要的東西。

聽課應該注意教師所用的方法

學生學習成績是多重的因素來決定的,學習態度是關鍵,學習方法的改進是促進因素。學習的動機、方法的使用與研究、學習效率的達成是互為牽扯的,猶如哲學家所研討的一些問題一樣,不能割裂來看,應該是統一的整體來看。是個係統工程,多因而成正果。

11.促進學生課上有效傾聽的方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全方位、高質量、多層次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

課堂上,教師一味追求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總想讓學生多發言,活躍課堂氣氛,卻無形中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其實,傾聽遠比發言更重要。“聽”是人們一切語言交際活動中最重要、最基礎的環節,是人們獲取信息、求得知識的主要渠道。

隻愛自己說話而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孩子是不可能學得好的,正所謂“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人的生存、學習、發展乃至創造,都必須有較好的聽力。

聽,是語文學習的精髓,培養傾聽能力對於小學生尤為重要,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讓有效傾聽貫穿課堂始終,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進而提高課堂實效。

言傳身教,樹立傾聽榜樣

“你上課要專心聽講啊。”當我們這樣提醒學生時,別忘了自己也要敞開心扉,打開耳朵,用心傾聽孩子的回答,傾聽孩子的心聲。教師隻有在課堂上實現真正的傾聽,才能喚起學生自主、積極地投入學習,使生命與生命呼應與交融。

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專注的神情、欣賞的態度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言,不打斷、不製止、更不能取笑孩子,用足夠的耐心包容孩子,引導孩子多想多說,在不經意間巧妙加以引導,給予糾正,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樹立自信,掌握知識。

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僅僅滿足於聽到了學生的言辭,還善於在傾聽時察言觀色,了解學生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欲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的嗬護和細心的引導,必要時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學生是從教師的言行中學習傾聽的,教師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

潤物無聲,強化傾聽意識

在教室的牆上,貼上關於傾聽的名言。如:“一雙靈敏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聽也是讀,用耳朵來讀。”讓孩子們多聽優美的詩句、故事或謎語。每周評出幾名“傾聽能手”,讓能手向大家介紹自己認真傾聽的方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暗示、引導孩子善於傾聽,化有限的空間為傾聽的樂園。

在課堂上,教師的注意力往往隻集中在那些正在“讀”或“說”的孩子身上,而常常冷落了更大一部分正在“聽”的學生。因此,教師要有意坐到“聽眾”中間和孩子們一起聽,讓他明白“傾聽”不光是老師的事情。

在傾聽學生發言的時候,注意環顧四周,以了解學生聽的情況。對聽得認真的孩子,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讚揚,讓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一個眼神,一次表揚,一個微笑往往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

“瞧,偉誌今天聽得多認真啊!”“大家看,石瑞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鴻飛真厲害,這麼小的區別都被她聽出來了,他有一雙金耳朵!”“老師欣賞積極發言的孩子,老師也同樣喜歡專心傾聽的孩子。”

往往受表揚的是一個,受益的是一大片。這些評價就像興奮劑,把同學們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他們一個比一個聽得認真。強化傾聽意識,就是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做一名傾聽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