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係統論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聽明白概念或結論是實現輸入信息有效性的保證,弄明白其道理即明白新舊知識的內在聯係是信息加工的過程;沒有聽懂作保證,即沒有輸出信息有效性作保證,信息加工便不可能進行,信息貯存、輸出、反饋也就不複存在,聽課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2)要理清教師的思路

教師的思路,即教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方法、思維規律。學生聽課不能僅滿足於把新知識弄懂,還應把教師講裸的思路理清。理清教師思路的意義在於,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習如何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發展能力,掌握治學本領。這是我們研究學習方法的根本意義所在。

某位全國高考理科狀元曾說過:“聽課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維方法與教師的做比較,找出差距,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可見,理清教師講課思路的重要意義。事實也證明,這種聽課方法也正是那些優秀學生所共同運用的方法。

(3)要善於問答

“學問學問,不問難以成學。”在課堂,必須設問,但也不可亂問,一定要認真思考,問到點子上,問到關鍵處。旨在尋求答案的問於培養能力無益,旨在尋求思路的問是善問之道,並有助於培養能力,學生在善問的同時,還要養成喜歡積極回答和善於口答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問題的習慣。10.提高學生上課學習效率的技巧

學生的課堂學習有許多類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講,聽老師的講解還是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們在這裏主要討論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聽教師講解的策略問題。

要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保證能夠聽好教師的講解,並掌握教師講解的內容,一方麵應該主動的講解,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性,另一方麵,應該注意運用一些科學的聽課方法和策略。在這裏,我們主要討論聽課的方法和策略的問題。

做好聽課的準備

聽課準備工作做得好壞,將直接影響聽課的質量。聽課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麵的內容:

(1)知識的準備

這主要是通過預習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掌握聽新課需要的知識,如果發現自己還不具備這種知識基礎,便要在聽課這前及時補上。這樣可以保證在教師講新課的時候“聽得”懂。

(2)物質的準備

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往往是根據課本的內容來講解的。另外,學生在具體的聽課過程中,對於一些重要的內容還將記錄下來。有時,教師講解需要一定的學習用具相配合。因此,學生在做聽課的準備工作時,還應該準備好使用的課本、筆記本和其它的學習用具。

(3)精神的準備

聽課的精神準備有兩方麵:一是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二是注意勞逸結合,保證上課有充沛的精力。

集中注意力

閱讀、思維和觀察等一些學習活都是可以服從個人的意誌、能力和願望進行控製。但聽老師講解這種學習活動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進行有效的控製。這是因為,這種學習活動涉及到另外一個人,即教師。因此,在準備工作做好的基礎上,要聽好課,首先集中注意力。

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學習內容,聽覺通道的暢通當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僅僅把學習心理活動的主要著眼點放在“聽”的方麵還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是“聽”,那麼,充其量是聽懂。聽懂不一定是掌握。從聽懂到掌握之間不定期存在一個思維過程的問題。

因此,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課的時候,不僅要帶耳朵,而且要“大腦”用“心”想。也就是聽課過程中,大腦思維活動一定跟上老師的講課節奏,才能保證高效的課堂學習效率。

聽課要有針對性

聽課的針對性是指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具體的聽課方法。這是聽課策略的一個重要的方麵。毫無疑問,要求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真正要符合班級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僅僅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因此,學生在具體的聽課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一定的策略,調整自己的聽課活動。

積極的回答問題和提問題

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效果,會向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會鼓勵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對此,學生應該積極要求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配合老師做好雙向的交流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