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陸地霸主”劍齒虎滅絕
劍齒虎是100多萬年前生活在陸地上的一種貓科類猛獸,長有一對暴露在外麵的獠牙,體型是現在獅子的兩倍大,但是它的四肢比較短,不善於奔跑。所以,雖然它非常凶猛,但是卻隻能躲在暗處伏擊,而不能像現在的獅子那樣靠速度追擊獵物。不過,它在當時仍然是百獸中的霸主。
可惜,大概在10萬年前,劍齒虎突然滅絕了,滅絕的原因目前還無法確定。
根據研究經驗,劍齒虎很可能是因為自然界的突然變化而滅絕的。同時很多跡象表明,與劍齒虎同時走向滅絕的還有大批其他物種。自然界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是大規模的病菌流行嗎?還是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呢?為什麼野牛之類的生物能夠逃過這一劫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學者。
最近,有資料表明:在劍齒虎生活的晚期,冰河時期正走向結束,天氣開始變暖,很多地方開始荒漠化,植物數量和種類在減少,很多動物是因為消化吸能力不強,營養不夠而餓死的。野牛等動物正是憑借它們非常強大的消化吸收能力才生存下來的。
可是,劍齒虎是食肉性動物,植物的減少應該不會對它們產生直接影響,況且,它們的主要食物野牛的數量是在不斷增加的。那劍齒虎到底死於何因呢?難道是在劍齒虎身上出現了特殊的病毒?可是從劍齒虎化石上看不到這一點。
“自殺”,有人提出這一結論。看起來比較荒謬,但是支持者這樣解釋:氣候變暖,植物滅絕,動物進化,使劍齒虎四肢短小的特點成為它們死亡的致命因素。劍齒虎短小的四肢無法追擊目標,隻能伏擊,而植物滅絕使劍齒虎失去了伏擊藏身的地方,它的捕食對象野牛則進化了,自我防護能力變得更強。因此,劍齒虎捕食越來越困難,最終因為自己短小的四肢而餓死絕種了。
91.“掠食霸王”袋獅
世界上最凶猛的動物是什麼?或許你會回答說是老虎、獅子、土狼、鱷魚之類的,不過你卻錯了,要知道在幾萬年前,在澳大利亞有一種比獅子還要厲害數倍的有袋類猛獸——袋獅。袋獅的體型大概是獅子的三分之一,但是其殺傷力卻比獅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惜的是,就是這樣一種占盡優勢的,在澳洲大陸少有敵手的殺手,在3萬年前突然消失了。
是什麼原因滅絕了這些猛獸呢?類似恐龍滅絕之說的“小行星撞擊說”,或者“地球板塊移動說”似乎都無法解釋這一突然消失現象。是海洋災難?是血性屠殺?科學家目前還無法解釋,隻能做一些推測。
目前,一些新的構想被部分前衛的科學家提了出來:生物鏈的斷節使這種凶猛的有袋類殺手突然在澳洲大陸上消失了。這些鋼牙利齒的家夥竟然是被餓死的?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但也不用覺得奇怪。要知道,當時澳洲大陸物產並不是非常富饒,生物種類和數量並不豐富,如此凶猛而又少有敵手的掠食霸王因“僧多粥少”而消失也不奇怪。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提供了較為合理的解釋。據說,有一種更為凶險的物種從其他大陸遷移到了澳洲大使這些原本很有優勢的物麵臨著滅頂之災。那這更為凶險的生物是什麼呢?根據科學家的推測,他們就是最早來到澳洲大陸的人類。為了爭奪對這片土地的統治權,人類可能對這種在澳洲大陸稱霸上百萬年的猛獸采取了滅絕性的行動。
當然,這些都是目前的一些推測,還無法得到科學的證明。可能一些自然病毒也會使這些生物消失,最近發生在澳洲袋獾身上的無法解釋的病毒性腫瘤很可能在3萬年前同樣發生在袋獅身上。如今科學如此發達,尚且不能保住袋獾的小命,3萬年前的袋獅更是難以幸免了。
92.冰川時代末期的猛獁象
猛獁象生活在最後一個冰川時代,與大象是同一個祖先。它們體形巨大,身披長毛,最長的毛有50厘米!長毛下麵還有絨毛,皮下脂肪有9厘米那麼厚,在頭頸部高聳著一個人駝峰,像駱駝一樣,是用來儲存脂肪的,這都是為了能住寒冷而食物較短缺的地方生存下去而進化出來的。猛獁象曾統治著整個北半球,它們在領地上縱橫往來,不可一世。可在一萬年前,它們突然消失了,隻給我們留下了些許它們曾在這個星球生活過的痕跡。
有人推測,猛獁象的滅絕也許是由於火山噴發或大型泥石流造成的。在墨西哥就曾發現了一個七口猛獁象家庭的全部骨骸化石,時間上正好與猛獁象消失的時間一致,而它們距波卡特佩特火山僅20千米。
接著,又有人推測,很可能是天氣的變化導致了猛獁象的滅絕。冰川時代晚期,氣候回暖,越來越炎熱,猛獁象生活的草地逐漸變成了長著稀疏灌木和仙人掌的沙漠,猛獁象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根本改變,但是它們卻無法適應這種改變,就逐漸滅亡了。
還有專家推測,猛獁象的懷孕周期很長,達22個月以上,這樣,猛獁象本身的出生率就很低,而且在人類及其他猛獸的獵殺下,猛獁幼象的成活率更低,所以猛獁象的數量一直處於負增長狀態。在經過漫長的時間後,猛獁象最終沒有擺脫掉滅亡的命運。
可在美洲另外一個地方出土的猛獁象遺骨化石上,卻發現了有被人類傷害的跡象。在南美洲發現的1500個猛獁象遺址中,有60個人類在場的證據。這樣看來,人類的過度捕殺可能造成了猛獁象的滅亡。再後來又有新的發現,猛獁象好像是染上了某種傳染力非常強的疾病,這種可怕的疾病使得這個種族最終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