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誰滅絕了地懶
在冰河時期,生活著一種和現代樹懶有著親屬關係的巨型動物——地懶,它的體型和現在的大象相當。但是,大約從11000年前,這種冰河時期的巨獸開始從地球上逐漸消失。大約到5000年前,生活在中美島嶼上的最後幾隻地懶也死去了,宣告了該物種從此徹底消失。
那到底是什麼滅絕了地懶呢?研究者們對此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並且一直爭論不休,至今誰也說服不了誰。這兩種觀點聽起來似乎都有一點道理。
一種觀點認為,地懶的滅絕與猛獁象一樣,是因為冰河時期末期氣候發生急劇變化的結果。地懶在經曆了整個冰河時期後,在冰河末期,它已經能夠適應那種寒冷的氣候,它有厚厚的脂肪,有長長的毛。但是到了冰河末期,氣候突然開始變暖,已經適應了寒冷氣候的地懶無法適應這種變化,最終走向了滅絕。
反對者認為,如果地懶是因為氣候變化而滅絕的,那為什麼中美洲島嶼上的地懶到5000年前才滅絕呢?這些島嶼又不像格陵蘭島,可以維持較低的溫度。
所以,就產生了另外一種觀點:是人類的捕殺導致了地懶的滅絕。這種觀點的支持者認為,11000年前美洲大陸地懶開始滅絕,恰好是冰河時期晚期,但是也正是人類涉足美洲大陸的時期。中美洲島嶼上的地懶又生活了6000年,這也恰好是人類登陸這些島嶼的時期。所以,地懶的滅絕顯然與人類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可是,10000多年前,人類的數量有多少呢?他們為什麼隻捕殺地懶呢?如果不僅僅是捕殺地懶,那麼多動物他們捕殺得完嗎?為什麼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滅絕了呢,而隻是地懶和其他部分動物呢?一切又充滿了疑問。
地懶是滅絕了,可它的滅絕之謎卻仍然沒有完全解開。
94.汗血寶馬今何在
傳說,汗血寶馬是一種非常神駿的馬,能夠日行千裏,夜行八百。這種馬在急速奔跑後,肩部會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所以被叫做“汗血寶馬”。
曆史上關於汗血寶馬的記載,最著名的,要數西漢時期,漢武帝為了爭奪汗血寶馬而引發的兩次血腥戰爭。此後,有關汗血寶馬的傳說流傳至今。汗血寶馬自漢朝時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後來卻突然無影無蹤了。
那麼,汗血寶馬這種神奇的動物又怎麼會消失了呢?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專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0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日本專家在中國新疆的天山拍到了“汗血馬”的照片,確實“汗如鮮血”。對此,有些專家說這是有可能的,可能汗血馬的毛細血管非常多,而馬在高速奔跑時體溫會比平常高出5℃左右。在高速奔跑後,隨著血液循環的加快,少量血就會從細小的毛孔中滲出。
但是也有些專家稱,馬流“汗血”隻是一種馬病,是吸血寄生蟲鑽到了馬的皮下,使得馬皮流血。也有專家說,汗血寶馬隻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說法,因為馬在出汗時是毛先發潮,然後汗才流下來,有些紅色的馬在出汗後馬毛的顏色更加鮮豔,人們就有一種錯覺:馬在流血。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麼汗血寶馬,也就不存在消失這種說法。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會流“汗血”的馬確實存在,但是可能不像傳說中的“日行千裏,夜行八百”。比如古代的驛站,用快馬來傳訊息,稱“六百裏加急”,但最長的驛站也不超過250千米。長時間高速奔跑,任何馬都會累死。
但也有專家認為,汗血寶馬確實存在,而且到唐代末期仍然有。但是在引進了純種汗血馬後,人們讓它們與其他的馬雜交,汗血馬的特性就漸漸消失了。
95.渡渡鳥的悲哀
三百多年前,在非洲的毛裏求斯島上生活著一種奇特的大鳥,這種鳥翅膀短小,不會飛翔,也不善於奔跑。它長有一張奇特的大嘴,沒有天敵,也不怕人類。最初發現這種鳥的西班牙殖民者管它叫渡渡鳥。但是渡渡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很快就從毛裏求斯島上消失了,地球上再也見不到這種鳥。
對於渡渡鳥的消失,世人一直爭論不休。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普遍認為是人類的到來使渡渡鳥消失了。人類貪圖渡渡鳥香噴噴的肉,對其進行大量的捕食,而隨著人類來到毛裏求斯島上的豬、貓、狗等動物,對渡渡鳥的卵和幼仔也進行了大量破壞和獵殺。最終,對人類毫無防備的渡渡鳥從毛裏求斯島上逐漸消失了。
不過,後來在毛裏求斯島上發現的一處動物墓葬,使渡渡鳥的消失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研究者發現:早在人類來到毛裏求斯島之前,渡渡鳥就曾遭遇過一次毀滅性的屠殺。讓人們困惑的是,是什麼屠殺了渡渡鳥?要知道,渡渡鳥在毛裏求斯島上是沒有天敵的。難道在西班牙殖民者之前,有過其他人類,或者更先進的文明來到過毛裏求斯?人們無法獲得答案。但是,在渡渡鳥的墓葬中,人們還發現了海龜等其他動物的屍體以及許多已經滅絕的植物標本。據此,研究者推測:毛裏求斯島可能發生過大規模的自然災難。比如,海嘯、龍卷風、地震等,是這些接二連三的自然災難使渡渡鳥和那些動植物大規模死亡。不過這隻是人們的推測,事實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但是,不管以前發生了什麼,的確是人類的捕殺使毛裏求斯島上最後的幾隻渡渡鳥也消失了,人類對渡渡鳥的消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