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傳之甲(2 / 3)

南臨城最大的歌舞伎館“眠月樓”的老板,才貌絕豔當世,人稱琴聲“催雲遮月”的蘇諾,也聽說了無休公子的琴技,在看了曲雲中的詩文以後,相約與無休公子在月南河的雲台橋下賭鬥琴技,彩頭是曲雲中珍藏一把阮鹹,據說是梘棟木雕琢而成,價值千萬。唐無休欣然應約,當日,月南河船舶為之一空,守城的士兵都耐不住請假回家去看一看這場絕世琴技的對決。二人從黃昏一直對琴到了月上樹梢,你來我往,琴聲高絕飛鳥,止水瞬息,眾人是聽得如癡如醉,甚至有人痛哭失聲。琴聲中並無高下之意,卻有相惜之情,輾轉反側,極盡柔和。然而正當蘇諾的琴聲依稀透露出絲絲愛意,脈脈柔情之時,唐無休的琴聲卻突然急轉,“金玉鏗鏘,清剛決絕”之聲響徹滿城。蘇諾的琴聲一顫,眾人都還未曾反應過來,隻聽“嘣”的一聲,唐無休的琴弦斷了。

“今日賭局,卻是蘇小姐贏了,曲兄珍藏,名符其實。”他淡淡的吐出這幾個字之後,便收起琴離去。場中隻留下目瞪口呆的眾人和眼淚滑落在月南河水中的蘇諾。從那天以後蘇諾不再教人彈琴,而是斂起紅妝,專心做起了眠月樓的幕後老板,從此後不再提及琴樂。隻剩下呆若木雞的曲雲中,價值連城的樂器,蘇諾和唐無休都推卻不受,他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是好。也因為如此,不知為何絕情而去的唐無休在南臨城的少女熱切地目光裏愈發變得光彩四射,隻是在春閨中,口是心非的少女們還是讓他落得一個“無情公子”的外號。然而所謂絕情的理由,似乎隻有能夠與他琴聲相和的蘇諾明白,這個看似絕情冷漠的人,心裏藏著怎樣的一團火。

當此時的人們,還沒有從那場驚豔的琴聲中回味過來的時候,他們並沒想到,一場改變南臨城商業格局的巨變正在發生。

“皇武七年十月初三,定河斷流,運河罷行,財貨滯於臨水原,幸得南臨唐公無休興陸路,規轉運,南臨七商行得以為繼。”——楊慎之《晉史·南臨公本紀》

皇武七年十月的一個早上,正當清晨上城輪值的士兵想到護城河邊洗把臉的時候,他震驚的發現,靜靜流淌了六百多年的月南河水,竟然幹涸了。他不知所措的騎上快馬,直奔南臨城七商行大宗主顏千帆的府邸,半個時辰之後,南臨城裏的商人們聚集在顏千帆府邸的門前,想知道南臨七商行七位金主商議的結果。這個季節正是秋天水漲順風行船的季節,南臨城八成以上的貨物運轉都是靠定河水運來維持的,然而此時定河卻突然斷流。去年的本金與紅利今年已經全部投入了今年的交易之中,如果沒有按時轉運南北貨物,那麼今年生意的蕭條和打擊可能令在座的諸人好幾年都翻不過身來。

這個時候,唐無休出現在了南臨七商行的議事大廳,提出以貨運流轉為資本,要求在南臨七商行中占得兩成股份。商行宗主顏千帆驚訝的看著他,反問道:“公子亦為商乎?”唐無休輕笑曰:“不才以輕重車馬兩千乘,解諸公之危。”

僅僅片刻過後,城外五裏,車馬滾滾,風塵遮天蔽日而來,南臨城裏的人們都以為發生了地動而驚惶不已。塵埃落定,城外整整齊齊排列著兩千四百輛輕重車馬,車上旗幟鮮明,車夫衣裝統一,皆是白底燮龍藍紋紅字標,赫然一個鮮明刺眼的“休”字。

實力說明一切,縱是顏千帆等人萬般不情願,卻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看似溫和善意的要求,因為他們實在輸不起,定南大運河的斷流在不到七日內已然震驚全國,盛都掌管國家賦稅的國金府八百裏加急文書疾馳南臨城,要求南臨七商行旗下的產業一月之內恢複貨運流轉。南臨七商行的船運也負擔著大晉朝廷秋後的賦稅運輸,若是因此延誤,就算朝中有內應之臣,也不敢說結局如何。唐無休迅速與南臨七商行訂立合約,約定以陸路貨運流轉占有兩成股份,以此為資本,帶著隨車馬而來的七十二名門客,在南臨城創下自己的基業。人們驚歎於他隱藏的實力,隻是看到了他休字旗上的榮耀與財富。卻不知道這個文弱少年花了三年時間測算定河與南江源頭的水文情況,也不知道這個白衣公子的宅院中堆積如山浩如煙海的計算手稿,更不知道他早就買下了北荒最大的林場和馬場,一年前就已經開始營造和準備運輸用的大車和強健的馬匹,甚至連北荒都護府六鎮兵馬馬匹的鞍韂上,都帶有“休”字的印記......最重要的是,人們不知道這個極盡風雅的白衣公子,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商人。

唐無休一躍而起,成為控股份額僅次於顏千帆的南臨七商行的金主之一,這件事本已經出乎大晉朝商人們的預料,然而僅僅過了一年,他便令南臨城頭飄揚的旗號變成了“休”字。

皇武八年六月,人們已經對定南大運河的斷流習以為常,在當年開春的時候依然看不到上遊流過一滴水。唐無休找到了當時南臨城最大的航貨運老板,也是當時的南臨城主商會宗主顏千帆,提出以自己車馬轉運局的一半股份,換得顏千帆此時遺棄在幹涸運河內不得動彈的萬石黃雲大船。顏千帆不解唐無休為何如此。顏千帆問道:“公欲何為?安得此不堪之物所累?”(公子要這種拖累自己的東西做什麼呢?)唐無休回答說:“黃雲之木,久經水澤,吾以其材,以營水閣。”(黃雲大船上的木材久經水汽浸泡,我想用它興建幾座水閣。)顏千帆樂得將那些在他眼裏已經無用的大船換得唐無休車馬轉運局的那一半股份,殊不知無休公子早已算準了源自龐阿朱摩雪山的定南大運河將在當年十月恢複徑流,到那時,黃雲大船將重新占據南北貨運周轉的主要地位,轉運局車馬隊雖然規模巨大,但是與萬石黃雲大船相比,無論在日常維護還是在運載量上,卻仍落下風。唐無休馬不停蹄的又將手裏剩下的一半轉運局股份換得了其他兩位金主手裏的船隊。如此,南臨城航運,盡歸無休。

皇武八年十月,定南大運河水勢恢複,甚至較往年徑流量更為龐大,當唐無休的船隊在清晨的朝陽中揚起帶著白底燮龍藍紋紅“休”字的風帆的時候,南臨城七商行出售給唐無休航運的兩位金主一位墜城而死,另一位自縊於府內。同月,南域都護府大都督上表晉朝廷,以“經營不利,有礙國賦”為罪名,請求罷免顏千帆的城主地位,更立唐無休為南臨七商行宗主並領南臨太守之職。晉武烈帝在國金府的建議下,下旨命唐無休入盛都朝覲。當時的晉武烈帝原陽嶽也對這樣一位一年內能夠翻雲覆雨,執掌南臨商行的年輕人充滿了好奇,更重要的是,他的地位讓他無法將這座商業重鎮交給一個他未曾謀麵並宣誓效忠的人。然而也正是因為朝覲,才使得唐無休“南臨公子”名號流傳天下。

史載,唐無休初入朝,“風采卓然,進退有度,言及大晉財貨商殖之時務,字字精要。帝大悅,賜域世家,賞紫袍玉帶,欽封大晉南臨太守,並以‘公子’呼之。滿朝皆稱‘南臨公子’。”

但是,顏千帆在朝中的勢力並沒有死心,他們在保護顏千帆地位的同時試圖置唐無休於死地。十一月,禦史趙榮廷上奏,要求朝廷徹查定南大運河斷流之事,並在奏本中提及,有傳言說唐無休以妖法邪術掌控定南運大河水勢,魅惑人心。次日,晉武烈帝召集諸王大臣,商議此事。朝中支持與反對唐無休的大臣一時間爭執不下,丞相南宮振提議,讓唐無休在眾人麵前展示一下他的測算能力,以解眾人之惑,安國人之心。武烈帝深以為然,下旨將唐無休召入朝中。

傳旨內監馬不停蹄的到達南臨城,發現唐無修並不在府中,府中隻剩下幾個麵容淡定的門客。內監大驚失色,以為他畏罪潛逃,正要命兵士滿城追捕的時候,他們哭笑不得的發現這位帶著國世家爵位的南臨公子正帶著自己的琴,喝醉了躺在小舟裏,繞著內城一圈一圈的飄在月南河上.....

唐無休昂然入朝,與他同行的隻有他的兩個門客。朝堂之上,當著滿朝文武,唐無休麵無懼色,逐條駁斥參奏他的那些罪名,到最後朝廷的禦史台啞口無言,隻有趙榮廷一人死死的咬住唐無休測算定南大運河水文的方法並非計算,而是妖術。幾百年未曾絕斷的定河為何會斷流,唐無休又是為何在這個時機恰好號來到南臨,這一點確實無法說得通,就算說得通,大臣們也是對其將信將疑。“既如此,多說無益。”唐無休說道“陛下聖裁,微臣自有測算之法,願當殿一試。”晉帝應允,唐無休麵色不改,要求派兩位門客回到南臨,替他帶一件常用的算籌。

兩位門客快馬加鞭,十日後,一件東西擺在了大晉安國宮觀政殿前。

“紫籌金算盤,長九尺寬尺餘,共計九尺八十一位,此物一出,朝野震驚,皆言此物唯有仙人測算天道,非凡人之力所能為之。”這句話赫然出現在大晉用以描述當時場景史料中,可見唐無休的測算能力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晉武烈帝所出一題,大晉禁宮所用金磚玉瓦琉璃頂,各自數目,所費幾何?唐無休命內監各取一金磚一玉瓦一琉璃頂及當年禁宮初建時圖紙至此,少頃,三物齊至,圖紙鋪滿了觀正殿的玉台。唐無休打量一番後略一沉吟,單手操盤,上下飛舞,殿中隻聞其聲,不見其形,片刻之後,唐無休停下動作,手指輕輕勾了一下最後一位算珠,朗聲說道:“共計兩千七百八十二萬金磚,一千一百五十三萬玉瓦,琉璃頂一千零五十一座。所費銀兩按一百二十二年前的市價折算為兩萬萬八千零四十一萬七千七百五十三钜。”此時內監打開積滿塵埃的盛都營造賬冊,上麵赫然寫著“盛都禁宮營造,共計取兩千七百八十二萬金磚,一千一百五十三萬玉瓦,琉璃頂三千零五十一座。所費銀兩除耗損共計兩萬萬八千零四十一萬七千七百五十三钜。”此言一出,群臣啞然,國金府速算官目瞪口呆,渾然不覺手中奏折墜落於地。皇帝亦頷首許之。

趙榮廷仍不死心,要求無休公子以國稅為方,驗算皇武八年間的稅收總賬。丞相南宮震當庭喝止:“此實荒謬,大晉國稅,案卷盈庫,南臨無罪,豈有故作刁難之理?”唐無休卻一口應允,皇帝也徹底被唐無休激起了好奇心,傳旨令內監百餘人取來皇武八年國稅案卷。等案卷搬上來,眾人後悔不已,甚至連皇帝都後悔了,案卷竟然擺滿了觀政殿前的三丈八十一階玉階,眾人皆以為唐無休此時應也有了後悔之心,誰知唐無休又一次令眾人改變了對於算學的印象,甚至幾十年後,大晉國金府見識過那次比試的速算官們,回想起來都不由得哀歎:“南臨之後,世無神機。”當然,那個時候,唐無休的學生楊慎之尚未進入世人的視線。

唐無休命內監傳賬冊至階前,兩位門客手執雲扇。眾人不知此是何意,門客執扇,輕風漸起,賬冊一頁頁隨風翻過,唐無休目視賬冊,如生千手,眾人隻聽算珠清靈之音,不見計算之形,如是四個大時之久方得止息,從日未正中到燭火通明,唐無休汗流浹背,手寫一行小字上呈皇帝,皇帝不解何意,正待發問。唐無休躬身說道:“請陛下傳速算官演算一番便知。臣敬候。”皇帝遂傳國金府七十餘位速算官進殿,驗算半月,方得結果。驗算官的結果上呈皇帝之後,皇帝在朝會之上當著滿朝文武打開當時唐無休上呈的紙張,所算答案無一不合,唐無休的答案甚至精確到了收支結餘的地步。當天打開唐無休的答案之時,紙張的最後甚至用一行恭謹的小楷寫著這麼一句話:“臣料國金府驗算完成之時,當在十五日之期,臣初算雲氣,料有大雨,雨打金簷當得水兩寸有餘,望祈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