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血壓的飲食療法9(2 / 3)

(2)不要在血壓呈上升趨勢時過性生活。

(3)性生活時間最好安排在清晨。因早晨起床前血壓水平較低,且經過一夜的充足睡眠之後,精力也較為充沛,並且早晨人體性激素水平比較高,會令性生活達到滿意的效果,故性生活以此時進行為宜。

(4)在性交過程中,動作宜輕緩,以防血壓劇烈上升而引起後患。在性交體位上,如男方為高血壓者,可采取女上位式,以減少運動量。在性交過程中,妻子或丈夫應注意觀察對方的反應,注意保護對方,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立即中止性交。

(5)飲酒、飽食、吸煙、過度緊張、焦慮、興奮過度、過於疲勞,以及寒冷刺激等因素皆可使血壓暫時性升高。因此高血壓病人應忌在這種狀態下進行性生活。

高血壓患者忌情緒低落

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病人發現血壓增高後,心理負擔過重,情緒極不穩定,終日憂心忡忡,結果導致血壓居高不下,病情加重;有的患者容易消極沮喪,不願按時服藥,不肯在非藥物治療方麵進行配合,等待“最後的歸宿”;也有的患者因一時血壓下降得不理想,對治療失去信心,變得焦躁不安,諱疾忌醫。

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產生絕望心理,那他患高血壓的幾率就會比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高3倍。研究人員分析了600名高血壓病人,發現心情絕望的人比心情樂觀的人病情明顯嚴重,而前者的並發症是後者並發症的3倍。

其實,高血壓病患者應該看到,盡管高血壓病目前尚缺乏治本的方法,需要長期治療,但如果能避免增加心理負擔,改變生活方式,在自我調理的基礎上,配合家人、親友和醫務人員積極護理和治療,病情還是可以控製的,並發症也是可以防止或減輕的。

高血壓患者忌情緒過激

調查發現,一般對社會環境的迅速變化在心理上適應良好者,血壓不易變化;而適應不良者,血壓很容易隨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波動。由此得出,情緒對血壓的高低有著很大影響,高血壓病患者忌情緒過激。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情緒過激,不論是憤怒、焦慮、恐懼,還是大喜大悲,都可能使血壓驟然升高,其原因是由於神經、精神因素引起高級神經活動紊亂,致使調節血壓的高級植物神經中樞反應性增強,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質如兒茶酚胺等分泌增多,小動脈痙攣收縮,從而引起血壓升高。

情緒屬於高級神經活動。情緒激動會引起大腦皮質的反應,從而使交感腎上腺係統的活動明顯增強,此時,遍布全身的交感神經末梢所釋放的神經介質去甲腎上腺素增多,由腎上腺髓質分泌入血液的腎上腺素量也大大增加。在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麵,心髒收縮驟然加強、加快,血液的心輸出量增多;另一方麵,人體大部分區域的小血管快速收縮,外周阻力增大。這兩大因素都會導致血壓的一時性升高。同時,如果情緒能很快得到緩和,那麼,一方麵采自大腦皮質的神經衝動減少,交感腎上腺係統的活動減弱,可以使血壓有所下降;另一方麵,當血壓驟然升高時,神經係統還可通過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條件反射,使血壓恢複。

不過,對於高血壓病患者來說,雖然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具有調節心血管運動中樞從而平衡血壓的作用,但是,情緒過激所引起的血壓一時性升高,很容易引發中風或心肌梗死、腦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高血壓病患者忌情緒過激。

高血壓患者忌過於任性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人的性格也是千差萬別,沒有固定的標準。所以,很難說高血壓病患者必須轉變自己的性格。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高血壓患者甚至正常人,因過於任性而引起情緒激動,以致麵色發紅、發白、發青,甚至在盛怒之下猝然昏倒而發生中風,嚴重者危及生命。引發這一結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劇烈情緒變化引起血壓突然升高。

研究證實,那些個性過強,過於偏激,遇事急躁,難以自抑,過分自負,刻板固執,多疑多慮,個性怪癖,或嫉妒成性,具有攻擊傾向,爭強好勝的人,最容易引起體內代謝失調,生理功能紊亂,以及罹患高血壓病。據報道,在一次有關高血壓的調查中,過於任性的人占高血壓組的191%,這意味著這種過於極端的個性特征,也是高血壓病的一種易患因素。

現代醫學認為,人在情緒改變時,大腦皮質和丘腦下部興奮性增高,體內會產生一些特殊物質,如腎上腺素、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等,這些物質會使血管痙攣,導致血壓增高。

同時,原發性高血壓病是生物因素與社會心理因素綜合作用所致的疾病。一些人格心理研究者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決定對環境的獨特適應性,而高血壓病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身心係統不能適應環境變化的結果。

總之,高血壓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切忌率性而為。

高血壓患者不要抑製歎息

現代生活競爭越來越激烈,來自生活、工作、學習上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種高壓狀態下,人們自然而然地以歎息來發泄心中的壓抑。歎息,從生活意義上說,是消極、悲觀的表現。但是,從生理學和心理學角度來看,歎息一下,對健康是有益的。

歎息時,吐音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吐“籲”字養肝,吐“嗬”字強心,吐“呼”字健脾,吐“泗”字清肺,吐“吹”字固腎。但要注意吸氣應順其自然,口型、吐音、動作要積極配合。曾有醫生給臨場前的運動員和心理緊張的考生進行體檢發現,讓他們歎息幾聲後,可使收縮期血壓下降133~267千帕(10~20毫米汞柱),舒張期血壓下降0677~133千帕(5~10毫米汞柱),呼吸和心跳減慢,心理緊張狀況會暫時得到改善。因此,在生活中沒有必要抑製歎息。二、高血壓患者的養生保健

高血壓綜合調養的意義和方法

高血壓屬慢性疾病,多數病人需長期、終生治療。采用藥物控製高血壓,盡管能產生持續、可靠的降壓作用,並減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但藥物治療隻是高血壓防治措施之一,並且常因藥物的副作用以及長期服藥的經濟負擔而使許多患者不能堅持從而導致治療失敗。研究表明,非藥物的綜合調養措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控製高血壓方法,並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和推薦。這些措施包括減輕體重、限鹽、運動、限製飲酒、鬆弛療法等等,已被列為控製高血壓的基礎療法。

目前,原發性高血壓病因與發病機製不明。我們隻了解其發病的危險性除遺傳外,與鈉鹽攝入過多、肥胖、久坐少運動、心理應激以及飲酒等因素有關,而這些危險因素與人們的社會行為和生活方式有關。如鈉鹽攝入過多與飲食習慣有關;肥胖由不合理膳食及身體缺乏運動引起;心理應激與社會及心理環境不良有關;酗酒屬不良的生活行為等。因此,原則上講人類這些與高血壓有關的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可以改變或控製的。1995年世界高血壓聯盟的《維多利亞宣言》鄭重提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及心理健康為人類心髒健康的“四大基石”,再次將非藥物措施列為預防與控製高血壓等心血管病的基礎。

高血壓綜合調養的意義

作為高血壓的一級預防,國內外經驗證明:在人群中開展有效的一級預防是從根本上扼製高血壓對人類健康危害的一項戰略措施。一級預防是針對人群中存在的高血壓易患因素進行防治。通過早期開展非藥物措施幹預,減少或消除個體及人群的危險因素,降低高血壓的患病率。在成人及少年兒童的高血壓一級預防措施研究中,均證實了非藥物措施的顯著效果。

(1)控製輕型高血壓:輕型高血壓(收縮壓140~159毫米汞柱,舒張壓90~99毫米汞柱)占高血壓2/3以上,亦即高血壓人群中絕大多數屬輕型高血壓。Framinham的研究指出,輕型高血壓也有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且治療肯定有效。由於長期藥物治療的不良副反應、醫療費用和較低的依從性,使人們對藥物治療輕型高血壓產生爭議。因而,單純非藥物治療措施控製輕型高血壓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迄今,有多項研究證明非藥物措施治療輕型高血壓有效,已被列為其主要治療手段。目前,無論是《我國人群高血壓檢出和防治方案建議》還是《WHO/ISH輕型高血壓處理準則》都將非藥物措施列為輕型高血壓前3~6個月的首選或基礎治療。

(2)作為中、重度高血壓的輔助治療:目前,國內外學者都主張對中、重度高血壓在積極、有效的藥物治療同時,堅持配合非藥物措施。它可減少降壓藥的劑量和服藥次數,明顯增強降壓效果,有利於高血壓的控製(特別是頑固性高血壓),間接減輕降壓藥的副作用,也是某些高血壓治療過程中,藥物減量或停藥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對大多數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有效。

(3)預防或減少心血管並發症:高血壓既是一種疾病,又是一種危險因素。多數高血壓病人最終將導致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和並發脂質、糖代謝紊亂及胰島素抵抗等。高血壓病人在降壓治療同時,積極地、及早地針對易患因素進行非藥物措施幹預,可預防、減輕、延緩靶器官損害和並發症的發生。

盡管抗高血壓藥物的研製及臨床應用近年來發展迅猛,出現了多種新的門類和品種的降壓藥,但非藥物措施仍為一種不容忽視和不可替代的治療措施。它具有減輕症狀、降低血壓、減少用藥、穩定療效和改善預後等作用,且有方便易行。經濟安全、無毒副作用的特點。無論是針對高血壓個體,還是普通人群均適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業已證明,幾種非藥物措施都能不同程度地預防或控製高血壓,如兩種或兩種以上措施聯合使用,比如減重與限鹽,運動與限製飲酒等,可產生協同作用,增強療效。此外,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措施相結合也引起人們的重視。研究發現,減輕體重、增加鉀鈣和限製鈉鹽攝入,能在小劑量使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控製血壓。與單獨調整生活方式或單獨藥物治療比較,藥物治療結合非藥物措施不僅能降低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還能更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方麵的危險。

輕症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

據統計,輕症高血壓人數占高血壓病症總人數的70%。對於輕症高血壓,醫療上傳統的對策是采用藥物降壓控製,盡管在控製血壓升高方麵起到較好的作用,但隨之而來的藥物不良反應也十分常見。由於患者的個體差異,一般情況下很難掌握好合適的藥物劑量。另外,單一品種藥物長期大量應用,還可對肝、腎等重要器官造成某些損害。鑒於此,國內外一些醫學家新近研究認為,一般輕症高血壓不必要服藥,而應采取放鬆、按摩、運動等自然保健措施。

1放鬆

美國應激專家認為,使病人產生放鬆反應是對輕症高血壓有效的治療方法。專家們在一項研究中,先教100名患者學會如何使自己放鬆,然後讓病人堅持每天兩次放鬆活動,每次30分鍾,結果20名患者雖停服藥物,另80名患者減少藥量,血壓仍繼續下降,大多數患者血壓都維持在正常水平。研究結果證明,輕症高血壓病人要學會更好地控製和表達自己的感情,注意改變自己的呼吸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急躁,不憂鬱,不輕易過分激動,保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鬆弛的精神狀態,調節好情緒,可使血壓趨於穩定。這與我國古代醫家所倡導推崇的調神靜養異曲同工。

放鬆療法的具體條件是:安靜的環境,舒適的姿勢,每次呼氣時重複一個單詞或短語,排除雜念。具體方法是:仰臥床上,先用口微微呼氣,同時默念“鬆”字,並逐步通過神經反饋使頭、胸、背及內髒、關節、四肢放鬆。每次30分鍾,每日2次。若能結合堅持半小時慢步、快走、騎自行車等,則效果更好。

2按摩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手法按摩不僅能對局部起作用,而且能對全身各個組織和髒器起調整作用。對輕症高血壓病人實施按摩療法,可刺激神經感受器,在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下,使血壓趨於正常。其具體方法:

(1)閉目靜坐,雙手扶膝,舌抵上齶,兩唇稍分,呼吸均勻,持續5~10分鍾。

(2)兩拇指分別按揉雙攢竹穴,有明目作用,可使高血壓病人眼花目糊症狀得以緩解。

(3)兩中指按揉百會穴(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兩拇指分別按揉兩率穀穴(將耳朵向前折起,耳尖直上兩橫指處)。可平肝降火,使頭部不適症狀得以減輕。

(4)兩手指微微分開,置於前發際處,再慢慢向後發際移動,如梳頭發一樣,同時在風池穴(在枕骨之下兩側)作環狀揉動,可使頭腦清醒。

(5)頭微向左傾,右大魚際置於左耳後主骨斜向前下方,動脈搏動處作自上而下的揉動,然後同法再揉對側。

(6)兩肘部、兩手手指微屈,掌心向下,兩上肢慢慢提至與眉平,同時深吸氣,兩上肢慢慢放下至與臍平,同時深呼氣,可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上述按摩療法簡便易行,不受時間、場地限製。不過在施行按摩時須平心靜氣,呼吸勻暢。

3運動

輕症高血壓病人的運動療法主要有三種:輕鬆的快步行走、自行車運動和遊泳。這三種可任選一種,其運動方式的共同特點是動態的等張性運動,可使肌肉反複收縮。肌肉中有很多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常被稱為第二心髒,肌肉收縮時靜脈血被驅出,肌肉鬆弛時靜脈血管擴張使血液進入。通過這種運動方式可使舒張期血壓下降。

運動強度心跳維持在110次/分左右為宜,這樣便於病人在運動時掌握適當的運動量;運動時間一般為每日1次,每次30~60分鍾。如有條件可檢查血乳酸含量,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血中乳酸含量會迅速上升,並呈間歇曲線狀,其曲線的第一尖峰即相當於最大氧攝取量的50%。此時的運動強度即為理想的運動強度。經臨床觀察表明,此種運動強度連續運動10周,收縮壓、舒張壓均可有所下降。如這種運動療法持續20周,則可使肥胖型輕症高血壓患者體重持續下降,中性脂肪減少,從而使血壓穩定性地降低。而且,運動療法對缺血性心髒病(如腦血栓形成)效果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