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血壓的飲食療法9(3 / 3)

總之,放鬆、按摩、運動這三種療法對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增進其健康水平及生活樂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血壓十怕歌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刊登何效迅的高血壓十怕歌,特摘刊以饗讀者。

一怕性子急,衝動發脾氣。

二怕有苦衷,心情受壓抑。

三怕事忙亂,煩憂多難題。

四怕災禍至,精神強刺激。

五怕嗜煙酒,體胖血流細。

六怕連失眠,熬夜不節欲。

七怕頭猛震,抬舉出力過。

八怕大便幹,內燥體溫起。

九怕烈日曬,風寒亦應避。

十怕病嚇倒,又怕太大意。

按歌細檢點,可防腦溢血。

高血壓病人的“二多、二少、二堅持”

高血壓病人的自我保健要做到“二多、二少、二堅持”。所謂“二多”:要比一般人多睡一些,晚上睡足八小時,並堅持午睡。睡眠可以降低血壓;每日比一般人多吃一點蔬菜、水果和豆製品。這些食品中含有維生素C、亞油酸等能保護血管的物質。所謂“二少”:少吃鹽,每天食鹽攝入量要比正常人減少一半,多數病人隻要低鹽飲食即可降低血壓;少生氣,少發怒。病人一動肝火可使血壓驟然升高,容易誘發意外。所謂“二堅持”:就是堅持長期按時服藥,使血壓保持穩定,不要高出150/95毫米汞柱;堅持定期測量血壓,做到心中有數。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三個“半分鍾”

目前我國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出血、腦卒中以及因突然性體位變化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且這些病多在夜裏發生。醫學專家提醒我們,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應該注意以下三個“半分鍾”:夜裏要上廁所時,先在床上躺半分鍾,然後坐起來半分鍾,兩腿下垂半分鍾,經過三個半分鍾,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老年高血壓患者還需注意的是,當大便後站起來時,血液回流減少,使腦供血不足,導致血壓下降,頭暈目眩,極易發生意外。因此大便後站立時要緩慢,千萬不可動作過於迅速。平時宜多吃蔬菜水果。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三個“半小時”

三個“半小時”是指早上活動半小時,跑步、做體操都行,中午小憩半小時,晚上再散步半小時。中午睡覺對健康非常有益,有午睡習慣的人冠心病死亡率明顯低於無午睡習慣的人。醫學資料表明,每天堅持午睡半小時,冠心病死亡率就下降30%。因為午睡這段時間血壓正好處於低穀,從而有效保護了心髒。同時,按照生物鍾節律,該休息還得休息,工作再忙,也不要長時間工作,“一張一弛”不僅是“文武之道”,同時也是“生活之道”、“養生之道”。

高血壓患者的家庭護理

家庭護理是高血壓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會因為高血壓病的不可治愈而伴其終生。要做好高血壓病的家庭護理,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了解高血壓病的知識:合理安排生活與工作,注意勞逸結合,定期測量血壓。

(2)注意休息: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維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種不良刺激的影響。

(3)不穿緊身衣褲:避免領口或領帶過緊,以防壓迫頸靜脈竇引起血壓升高。

(4)采取合理的飲食結構:盡量減少鈉鹽、動物脂肪的攝入,忌煙、酒。

(5)防便秘:以避免屏氣大便引起腹壓升高,使血壓驟升。必要時服用瀉劑。

(6)適當參與運動:散步、慢走、打太極拳、騎車和遊泳等活動都可使血壓下降。運動強度以不引起心慌、脈搏明顯增快為宜。

(7)保持血壓接近正常水平:以防止對髒器的進一步損害。不要隨意添加或停用藥物。

(8)定期隨訪:血壓持續升高或出現頭暈、頭痛、惡心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高血壓患者忌夜間護理掉以輕心

雖然說血壓在一天之中呈白天升高、夜晚降低的趨勢,但是,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有高血壓病患者夜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意外出現,而且常因搶救不及時而出現嚴懲後果,甚至猝死。所以,高血壓病人及其家屬千萬不能因為患者一般會在夜間血壓下降而掉以輕心,特別是對有嚴重並發症的高血壓病患者和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更應該密切關注血壓變化,做好夜間護理工作。

一般來說,高血壓病患者夜間保健應注意以下事項:

(1)睡前避免情緒浮動、看書太久、娛樂過度、交談過晚、精神緊張等,否則會影響睡眠,導致睡眠不佳、多夢,影響高血壓的控製。

(2)睡前不宜進食、飲酒、喝茶和吸煙,以免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加重心髒負擔。同時,高血壓病人夜間起床動作應緩慢一些,最好在床上坐1~2分鍾後,再慢慢下床,避免因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而摔倒摔傷。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晚間不宜服用安眠藥,以免發生頭暈腦脹,步履不穩,容易跌跤等副作用,同時,服用安眠藥還會使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產生類似動脈硬化性癡呆的表現。

(3)不宜獨睡一室,特別是有嚴重並發症的高血壓病患者,應該有人與之同居一室,以便在出現意外時能夠及時搶救。高血壓病患者如果出現鼾聲異常、呼吸急促、自述不適、呻吟不停等現象,應立即通知急救中心或就近醫院急診科派人診治。

(4)如果發現高血壓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跳驟停,應立即做口對口的人工呼吸,以及心髒拳擊和胸外按摩。切忌隨意搬動患者。同時通知急救中心或附近醫院急診科醫師進行現場搶救,並予積極配合。

(5)如果發現高血壓病患者出現腦卒,應盡快送往醫院搶救。

高血壓的急救處理辦法

在生活中,由於高血壓病容易受到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加上高血壓病本身的特點等,患者極易突然發病。有鑒於此,患者及其家屬都應學會包括初步判斷、適當處理等在內的急救處理措施。

一般來說,高血壓病患者及其家屬應學會判斷以下病情及掌握相應的一些急救措施:

患者血壓突然升高,伴有惡心、嘔吐、劇烈頭痛,甚至視線模糊等症狀,即已出現高血壓腦病。這時病人及其家屬必須保持鎮定並立即讓病人臥床休息,同時讓其服用常備的降壓藥,還可以另服利尿劑、鎮靜劑等。若服藥後症狀仍不見緩解,要及早護送病人到附近醫院急診治療。

如果病人在勞累或興奮後出現劇烈的心前區疼痛、胸悶,且可放射至頸部、左肩背或上肢,重者有麵色蒼白、出冷汗等症狀時,可初步判斷為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此時,病人必須安靜休息,並在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或吸入一支亞硝酸異戊酯。家中如備有氧氣袋,可同時讓病人吸入氧氣。如症狀不見減輕應迅速通知急救中心或備車送往醫院。

如病人突然心悸氣短,呈端坐呼吸狀態,口唇發紺(稍微帶紅的黑色),伴咯粉紅泡沫樣痰時,可能為急性左心衰竭。此時病人應雙腿下垂,采取坐位,予以吸入氧氣,並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壓病患者在發病時,會伴有腦血管意外。如果病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並伴有嘔吐,甚至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這些都是腦血管意外的前兆。此時要讓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免意識障礙。伴有劇烈嘔吐時,嘔吐物吸入氣管,然後通知急救中心。

高血壓患者宜按時測量血壓

高血壓病患者日常護理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測血壓,以及時掌握血壓高低及自我判斷降壓藥物的療效。自測血壓有很多客觀優勢,而且更便於患者掌握自己的血壓狀況。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血壓呈明顯晝夜節律性,即在白天活動狀態時血壓較高,夜間入睡後血壓較低。而且,調查顯示,白天血壓有兩個高峰期,即上午6~10時及下午4~8時。從而有必要在這兩個時段測血壓,了解一天中血壓的最高點。

在判斷藥物療效方麵,由於不同降壓藥物的作用時間也不相同,例如同一類鈣拮抗劑有長效製劑、中效製劑,也有短效製劑。一般長效製劑降壓作用持續時間長,每日服一次降壓效果可持續24小時左右,中效製劑作用時間約12小時;而短效製劑持續時間短,服藥後6~8小時療效即消失。為了判斷上述三種不同劑型藥物的降壓效果,有必要在下述幾個時段自測血壓:

1每天早晨睡醒時即測血壓

此時的血壓水平反映了所服藥物降壓作用能否持續到次日清晨。如果早晨血壓極高,則應測24小時動態血壓,以便了解睡眠狀態血壓。如果血壓在夜間睡眠時和白天水平大體相同,則應當在睡前加服降壓藥;如果夜間睡眠時低而清晨突然升高,則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剛醒時甚至清晨3~5點時提前服降壓藥。

2服降壓藥後2~6小時測血壓

這是因為短效製劑一般在服藥後2小時即達到最大限度的降壓,中效及長效製劑降壓作用高峰分別在服藥後2~4、3~6小時出現,這一時段測壓基本反映了藥物的最大降壓效果。

通過正確掌握自測血壓的時間,患者可以比較客觀地了解用藥後的效果,從而也有助於醫生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及服藥時間,以及采用更為適當的治療或用藥方法來幫助患者更好地控製血壓。

高血壓注意中風的發生

中風是腦血管意外的俗稱,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腦血管栓塞等引起的缺血性中風,另一類是腦溢血所致的出血性中風。這兩類中風都與高血壓有關。缺血性中風與腦動脈硬化直接有關。腦動脈硬化,管腔會變得十分狹窄,阻滯血流而形成腦血栓,在高血壓情況下,腦動脈硬化程度越發厲害,腦動脈痙攣也十分明顯,發生腦血栓機會顯著增多。出血性中風更與血壓猛然升高有關,因為在長期高血壓情況下,腦部硬化的小動脈受到高壓血流衝擊,會出現許多微小的動脈瘤,該處血管壁十分薄弱,如遇上突然血壓升高(如用力使勁、情緒激動),容易破裂出血,加上硬化的動脈失去彈性,閉合止血的本領也很差,於是發生腦溢血,以大腦深部(內囊出血)為最多見,其次為腦橋出血、小腦出血等。腦溢血以50歲左右的高血壓患者最為多見。在上述兩類腦血管意外中,因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類出血性中風更為多見。高血壓中風大多病情嚴重,預後差,死亡率高,需高度重視。

高血壓注意中風的預兆

高血壓中風是一種來勢凶猛的病征,老年人在發病之前幾小時或一二天內往往會出現如下一些預兆:突然嘴歪、流口水、說話困難、吐字不清、失語或語不達意(呐吃)、視覺失常(視物模糊或將一個物體看成兩個物體)、一側肢體活動無力或不靈活、走路不穩、肢體抽筋跳動等運動方麵障礙;持續存在程度不同的頭痛、頭暈等腦血管痙攣現象;麵部與舌頭麻木、肢體麻木、耳鳴、聽力改變等腦與神經感覺機能變化;孤僻寡言、表情淡漠、多語急躁、意識模糊等精神狀態改變,以及偶爾可見的全身乏力、出虛汗、低熱、胸悶、心悸、突然打呃、嘔吐等自主神經係統功能異常等表現。總之,高血壓中風預兆症狀各式各樣,凡是出現上述一些預兆或者其他異乎尋常的症狀,都要想到有高血壓中風的可能,應該及時就醫加以提防,切勿掉以輕心。

高血壓患者謹防大便時中風

高血壓患者為什麼在廁所大便時易發生中風呢?據調查,患者大多是在蹲式大便時發生中風的。當蹲著大便時,下肢血管受到嚴重的屈曲,如腹股溝與膕窩處的彎曲角小於40度,這一點對於高血壓患者極為不利,再加上屏氣排便,腹內壓力增加,此時血壓可以升高30毫米汞柱左右,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患者突然出現一側肢體麻木、無力或短暫的說話不流利,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診治。坐著大便股動脈雖然也會受到點彎曲,然而其彎曲角則在90度左右,且全身的重量都在臀部,下肢用不著持久用力,血液流動就跟平常一樣了,因此也就不易發生中風。

所以,老年人應盡量不采用蹲著的姿勢大便。農村裏如果安裝坐便器不方便的話,可以給老年人準備一個中間挖孔方凳放在廁所裏備用,以免除老年人蹲便之苦。

老年人要注意高血壓危象

高血壓危象是高血壓病程中驟然發生的一種危及生命的現象,一般是在高血壓基礎上,又突然因情緒激動、使勁用力、疲勞失眠、酗酒等因素激發下產生。老年人發生高血壓危象的主要症狀:劇烈頭痛、嘔吐、肢體麻木、抽搐(甚至驚厥與昏迷)、心跳加快、氣急、心前區疼痛、浮腫、少尿或無尿、視力模糊或突然失明、麵色潮紅或蒼白等。當然,此時血壓也會猛然升高。產生這些症狀都是相應髒器裏的小動脈血管一時性強烈收縮的緣故。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特征有:

(1)收縮期血壓升高明顯。

(2)急進型高血壓非常少見,但並發中風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頻率高。

(3)每日之中及不同季節之中,血壓升高的幅度變動較大。

(4)治療反應具體病人的差別大。

治療老年高血壓病,應以緩和降壓藥為主,以免引起副作用,且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調節藥物用量。

老年高血壓的生活保健要訣

對於患了高血壓病的中老年朋友,奉送下列措施:清淡飲食,多鈣少鹽。大便通暢,充足睡眠,避免激動,保持愉悅,消除肥胖,堅持鍛煉。勤測血壓,藥物細選,小量開始,細酌增減。堅持治療,益壽天年。高血壓治療中忌使血壓大起大落,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