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血壓的飲食療法5(2 / 3)

桑寄生茶

中草藥桑寄生為補腎補血藥劑。用桑寄生煎湯代茶,對治療高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療效。可以取桑寄生幹品15克,煎煮15分鍾後飲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山楂茶

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並通過擴張血管而降低血壓。飲用方法為,用新鮮山楂果1~2枚沏水飲用,每日數次。

葛根茶

葛根對因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及腰酸腿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功效。其製作方法十分簡單,將葛根洗淨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後代茶飲用。

菊花茶

用3克左右蘇杭一帶產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泡茶,每日飲用3次,不久便能見效。或者用菊花加甘草、金銀花同煎代茶飲用,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對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十分有效。

槐花茶

用開水浸泡晾幹的槐花,每日數次,可以預防血壓升高。另外,槐花還有收縮血管、止血等功效。槐花性味偏寒,脾虛便溏者慎用。

綠茶

在各種各樣的茶裏麵,綠茶應該說是最好的。因為綠茶含有豐富的茶多酚,而這種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我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對喝綠茶的地區進了專門研究,發現腫瘤病人和動脈硬化病人遠遠低於其他地區。

首烏茶

取首烏20克,加水煎煮30分鍾後,待溫涼後當茶飲用,每天一劑,可以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需要注意的是,痰飲較盛,舌苔厚膩者不宜飲用。

高血壓患者不要經常喝濃茶

茶葉含有黃嘌呤、茶堿、茶多酚,其利消作用對治療高血壓有益。同時,茶葉中還含有少量的維生素C、P、B及咖啡堿等,具有興奮神經,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強血管韌性和彈性,防止動脈硬化等作用,而且有助消化、抗癌、抗輻射等功效。研究表明,茶多酚能促進維生素C的吸收,從而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同時增強血管的彈性和滲透能力;維生素P能擴張血管,引起血壓下降;茶堿能擴張血管,也有利於降低血壓。

但是,長期喝濃茶可加快心率,增加心髒負擔。除茶堿外,茶葉中的咖啡因、可可堿等活性物質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能加快大腦皮質的興奮過程,使腦血管收縮,這對已患有腦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病人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很可能促使腦血管病的意外發生。所以,凡是患有嚴重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的患者,一定要忌長期過量喝濃茶。此外,由於睡前飲濃茶會引起失眠,所以高血壓病患者也不宜飲濃茶。

還需注意的是,茶中的鞣酸易和藥物結合生成沉澱,所以降壓藥物忌用茶水送服。

高血壓患者烹調用油要適量

脂肪攝入過多是引起肥胖和高血壓病的重要因素,而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更是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所以,高血壓病患者在烹調時不應攝入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而盡量多采用植物油。

日常食用的植物油有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均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是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人的“康複油”。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進入人體後,變成二十二碳脂肪酸,該物質是合成前列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是前列腺素前體。研究表明,前列腺素除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外,還能防止血液凝固,預防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此外,不飽和脂肪酸有抑製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調整膽固醇代謝,促進膽固醇氧化,生成膽酸,並進一步與膽固醇結合成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酯,增加血液膽固醇的運轉。

另外,植物油中的維生素E還有延長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也可以預防腦血栓;所含的大量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並發症有一定作用。

基於上述原因,高血壓病患者為了防止動脈硬化逐漸加重及其並發症發生,平時烹調應注意選擇植物油,少用動物油。

不過,植物油雖然對人體有益,但是攝入過多也會對高血壓病患者產生負麵影響。畢竟脂肪攝入過多會增加熱量。研究表明,1克植物性脂肪可產生3347千焦熱量。熱量增加,體內脂肪分解自然減少,體重便會逐漸增加。此外,植物油的食用並不能使血中原有膽固醇降低,反而會使膽結石的患病率比吃普通食物者高,因此,過多的攝入植物油對高血壓患者也無益處。

由此可見,高血壓病患者宜常食植物油,但同時必須控製食用量。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食用鹽

食鹽是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必要物質。但是攝入食鹽過多,卻又可誘發高血壓病。

我國拉薩的藏族高血壓發病率高達17%,為全國首位。當地藏民長年累月喝鹽茶,鹽攝入量極高。華北、東北也為高發病區,發病率超過9%。這是由於當地居民普遍口味較重的緣故。在南方廣州、福州等高血壓低發病區,發病率不超過5%,他們每日食鹽量隻有6~7克。

有關資料表明,凡食鹽攝取量極低的地區,幾乎未發現有隨著年齡增長而血壓升高者;而每日攝入食鹽20克以上的人群,約有30%發生高血壓病。對於原發性高血壓病人,一經限製食鹽,就可以使血壓下降。對於輕度高血壓病人,不服降壓藥,隻限製每日食鹽量,就可以使血壓出現有意義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