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血壓的飲食療法6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水分的補充
水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對於高血壓病患者,水更是具有特殊而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血壓病患者本身極易出現血管失去彈性引起的血管壁變厚,血管內腔狹窄,以致出現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與此同時,一些老年患者的血液本身也變得與年輕時不同,紅血球與白血球等固體成分占的比率增高,尿素與尿酸等代謝產物的排泄不良,所以血液黏度增加。
黏度增高的血液勉強地通過動脈硬化血管的管腔,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形成腦血栓,導致腦梗塞和心肌梗死。
醫學認為,血液是由45%的紅血球與白血球成分及55%的含有蛋白質、糖、脂肪、礦物質的血清液體成分組成的。除了紅血球和白血球的比率增高引起血液黏度增加外,血液中的脂質增加,也會使血黏度增高,影響血液循環。多餘的脂肪貼在血管壁上極易引起動脈硬化。
可是,減少過多的脂肪需要時間,而高血壓病患者又不能有效避免動脈硬化,惟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設法使血液保持暢通,改善血液循環。
研究表明,補充水分是改善血液循環的有效途徑,因為水可以稀釋血液,使血液恢複流暢的狀態;反之,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則會進一步促使血液黏度增加,從而引起血壓升高,甚至形成腦血栓。同時,人體缺失水分也會使大便幹燥,容易引起便秘,這也是導致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
不過,一次飲水過多,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增加血液循環量,從而引起血壓一時性上升,所以,高血壓病患者一天之中應多飲幾次,每次少飲一點,一天飲水總量合計在1000~1800毫升左右最好。
高血壓患者要清晨飲水
據專家統計,每日上午9~10點左右是高血壓病的發病高峰時刻。這一現象的發生是什麼在作怪呢?
專家認為,水分從呼吸道、皮膚、大小便等不同渠道大量散失,從而使體內水分減少,影響血液循環。使人發生頭暈、眼花、心悸。特別是患有高血壓、腦血管硬化的老年人,飲水過少,會增加促使血液黏度,容易形成腦血栓。這種現象在上午9~10點左右尤為常見。因為這類病人動脈多半已經發生粥樣硬化,血管狹窄,並會使病人出現肢體麻木、乏力,甚至偏癱。清晨補充水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有利於防止高血壓在9~10點發病高峰期發作。
高血壓患者要經常飲用硬水
所謂硬水,不是根據水的質地所說,而是相對於水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含量來說的。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含量越高,水的硬度就越大。化學上將硬度為16~30度的水稱為硬水,而將硬度低於8度的水稱為軟水。由於地殼中礦物質的分布隨地殼的深淺而變化,所以,一般來說,從地層深處流出的泉水和深井水多屬於硬水;雨水、小溪和池塘等地麵水屬於軟水。
根據最新調查顯示,我國飲用軟水的居民,其心髒病的死亡率竟然比飲用硬水的居民高25%,生活在硬水地區的居民血壓及血清膽固醇也普遍低於生活在軟水地區的居民。專家研究認為,這一結果是由於血清內鎂的含量決定的,含量越高,冠心病與高血壓病發病率就越低;反之,含量越低,冠心病與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就越高。
另據研究發現,許多因心髒病而猝死的病人,其心肌細胞中,鎂的含量都比正常人低。通過對比研究,醫學家最終得出結果,當鎂離子攝入不足時,人體動脈血管壁的肌細胞就會因為缺鎂而造成鈣離子的大量內流,從而導致動脈的痙攣和血壓升高。而冠狀動脈痙攣,是引起心肌損傷和壞死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見,高血壓病患者經常飲用硬水,可以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鎂,從而起到防止血壓升高的作用。
同時,飲用水中的鈣、鎂離子還可促使腸道內的油脂性食物發生皂化,使脂肪分解成無毒成分排出體外,從而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起到預防高血壓病的作用。
當然,飲用硬水隻是高血壓病患者降低血壓的途徑之一,並不能取代其他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手段。而且,由於硬水中含有的鈣、鎂離子會與蔬菜中富含的有機酸物質化合成難溶於水的堅硬的有機酸鹽,使菜肴風味大減,所以用硬水烹製某些萊肴會給家庭主婦們帶來麻煩。
高血壓不要飲水過量或過少
水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對於高血壓病患者,水更是具有特殊而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血壓病患者本身極易出現血管失去彈性引起的血管壁變厚,血管內髒狹窄,以致出現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與此同時,一些老年患者的血液本身也變得與年輕時不同,紅血球與白血球等固體成分占的比率增高,尿素與尿酸等代謝產物的排泄不良,所以血液黏度增加。
黏度增高的血液勉強地通過動脈硬化血管的管腔,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形成腦血栓,導致腦梗塞和心肌梗死。
高血壓患者要經常飲茶
我國人民在幾百年前就開始飲茶了,飲茶不僅可以提神養氣,而且對高血壓有一定療效。下麵介紹幾種茶葉的用法與功效,供高血壓病患者參考:
荷葉茶
荷葉茶具有擴張血管,清熱解暑及降血壓,減脂去肥的功效。其飲用的方法是:用鮮荷葉半張洗淨切碎,加適量的水,煮沸放涼後供茶飲用。
蓮子心茶
蓮子心就是蓮子中間青綠色的胚芽,味苦。用蓮心12克,開水衝泡後代茶飲用,每天早晚各飲一次,具有降低血壓、清熱、安神、強心的作用。比較適用於煩躁、失眠者。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