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血壓的中醫治療8
心理療法
1精神心理因素的影響
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高血壓等心身疾患已是當代社會中人類普遍存在的多發病和流行病。
(1)情誌內傷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情誌又稱情感,它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精神心理活動的綜合反映。情誌變化與血壓波動息息相關。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況下,屬於正常的精神生理現象。因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現,而且各種情誌活動都有抒發自己感情、協調生理活動的作用。但是,當憤怒、悲傷、憂思、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壓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便對健康有害,甚至會引起疾病,如血壓升高、冠心病、心絞痛等。情誌波動過於持久,過於劇烈,超越了常度,則將引起機體多種功能紊亂而導致高血壓病的發展和加重。
高血壓病病人有一定的心理特征。各種引起精神緊張的情緒因素,特別是憤怒、恐懼、焦慮均可使血壓升高;而沮喪或失望時血壓的變化相對較輕。焦慮時,血壓升高,以收縮壓為主,伴皮膚和肌肉電阻、電位值增高;憤怒和敵意時,則以舒張壓升高為主,皮膚電阻和電位值也是增高的。進一步研究表明,若焦慮或憤怒情緒外露時,血內之甲腎上腺素濃度可有升高。如有敵意情緒而強製阻抑,血內去甲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水平則明顯增高。因此被壓抑的敵視情緒可能是導致高血壓病的重要心理原因。其生理機製被認為是大腦皮質、丘腦下部和交感腎上腺係統的激活現象。開始是精神緊張狀態下的陣發性血壓升高,經過數月乃至數年的血壓反複波動,終於形成持續性的高血壓病。
因此,修身養性,調暢情誌對高血壓病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情誌變化的個體差異:人的體質有強弱之異,性格有剛柔之別,年齡有長幼之殊,性別有男女之分。因此,對同樣的情誌刺激,則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①性別差異:男性屬陽,以氣為主,性多剛悍,對外界刺激有兩種傾向:一是不易引起強烈變化;二是表現為亢奮形式,多為狂喜、大怒,因氣鬱致病者相對少些。女性屬陰,以血為先。其性多柔弱,一般比男性更易因情誌為患。故《外台秘要方》有“女屬陰,得氣多鬱”之說。女性對於情誌的刺激,以憂悲、哀思致病為多見。正如《千金要方》說:“女人嗜欲多於丈夫,感病倍於男子,加以慈戀、愛憎、嫉妒、憂憤,染者堅牢、情不自抑,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控”。誠然,婦女的稟性未必盡如以上所說,但女性多情誌為患卻已被臨床所證實。因此,相對來講,女性高血壓患者更易受情誌的影響。
②體質差異:體質強弱不同,對情誌刺激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差異。如《醫宗必讀》說:“外有危險,觸之而驚,心膽強者不能為害,心膽怯者觸而易驚。”《靈樞·通天》認為人們的體質有陰陽之氣稟賦不同,對情誌刺激反應也不同,“太陰之入,多陰無陽”,精神易抑鬱;“少陰之人;多陰少陽”,心胸狹窄,多憂愁悲傷,鬱鬱不歡;“太陽之人,多陽無陰”,感情易暴發;“少陽之人,多陽而少陰”,愛慕虛榮,自尊心強。《靈樞·行針》指出:“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說明不同體質特點的人對情誌刺激產生的好發性各異。相對而言,太陽、少陽之人易患高血壓病。
③性格差異:性格是人們個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麵;一般而言,性格開朗樂觀之人,心胸寬廣,遇事心氣平靜而自安,故不易為病;性格抑鬱之人,心胸狹隘,感情脆弱,情緒常激烈波動,易釀成高血壓疾患。有人報道2/3的患者具有一定性格的特征。A型行為模式的人除易發生冠心病外,亦易患高血壓病。李明德等(1985)的研究,發現高血壓病病人中A型行為模式者占636%,而B型對照組中僅為364%,兩者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