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血壓的中醫治療7
健身球療法
健身球,俗稱鐵球,是中國的傳統健身術。
有關專家曾對理療科的高血壓住院患者進行了係統的觀察發現,每天用手掌旋轉健身球30分鍾,逐漸增至1小時,3個月後,收縮壓平均下降27千帕(203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下降131千帕(98毫米汞柱),自覺症狀也有明顯改善。其中,有2/3患者自鍛煉健身球後完全停服降壓藥物,1/3患者服藥量減少。說明健身球運動對高血壓確有治療效果,是一種無創傷、無痛苦、簡便易行的自然療法。
健身球運動為什麼能降低血壓呢?其機理是經常用手旋轉健身球,通過健身球對手部少陰心經的少府穴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勞宮穴的刺激,可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功能,解除精神緊張,促使身心疲勞恢複;空心健身球在旋轉時可發出高低音相間的悅耳的叮咚聲,對大腦是一種良好的刺激,也有利於解除大腦緊張;經常旋轉健身球,不僅可以使經絡保持疏通,氣血保持通暢,還可以使血管擴張,微循環改善,從而調節心血管功能,促使血壓下降。
健身球主要用於手掌旋轉,所以又稱“掌旋球”。目前,鍛煉健身球的花樣不斷翻新,玩球的技藝不斷提高。現將幾種常見的鍛煉方法介紹於此:
1摩擦旋轉法
球體與球體緊貼,相互旋轉的方法。可分為正旋轉和反旋轉兩種,右手順時針方向,左手逆時針方向的旋轉稱為正旋轉;右手逆時針方向,左手順時針方向的旋轉稱為反旋轉。摩擦旋轉主要依靠五個指頭的發力、屈伸和收展來完成。熟練後,手掌平伸,僅運用五指的抖動,便能使球摩擦旋轉。要求互繞盤旋時球體之間不能有空隙,不能發出碰撞的雜音,隻允許出現輕微的摩擦聲,球不能從手中滑落。初練摩擦旋轉者可先掌握單手雙球摩擦順旋轉和反旋轉,左右手交換練習,打好基礎後可逐步練習單手三球平行摩擦旋轉、雙手四球摩擦旋轉、單手四球摩擦旋轉等技藝。
2離心旋轉法
即兩個球體於旋轉時分離,在手掌邊旋轉的方法,也分為順旋轉和反旋轉兩種。此法比摩擦旋轉難度大,需在熟練掌握好摩擦旋轉後再學習此法。掌握好單手雙球離心旋轉後再學習雙手四球離心旋轉。
3裏外跳轉法
即雙球在手掌的“槽形”中上下翻動、互相跳越的方法,分為外向裏跳轉和裏向外跳轉兩種。外向裏跳轉時用中指、無名指發力由外向裏撥球,經中指尖從另一球上方跳躍而過,裏側的球順勢便擠向外側,這樣便完成一次跳轉動作;用大拇指和手掌發力,使掌心裏側的球從另一球上方向外跳越落入掌心。如此循環往複。稱為裏向外跳轉。
4橫向跳轉法
即雙球在手指根部橫向的互相跳躍、上下轉動的方法。拇指用力把一球擠向另一球,使另一球上升到該球上麵,垂直後再用中指、食指把它向食指根部撥下,使二球橫向互換位置,也可向相反方向跳轉。如此循環往複,不停跳躍。
5帶音節旋轉法
即在雙球旋轉中有節奏地發出帶上音節的相互碰撞聲。在掌握離心旋轉的基礎上可以學習此法。先練習轉圈,找出一個碰撞響聲,繼而再找二聲、三聲的碰撞點,反複練習,便能得心應手地掌握帶音節旋轉,增添鍛煉的樂趣。
6多球帶轉法
有“四球轉三帶一”、“五球轉四帶一”等方法。即三個或四個大球托在掌心,上麵再放一個小一號的健身球,該球依靠下麵三個球或四個球平行旋轉力量的帶動而出現自轉,如同“大輪帶小輪”一般。此法難度較大,且要一定的基本功和較大的指力、腕力和臂力。
7自由多變法
即指各種技藝嫻熟後,鍛煉健身球的方法自由多變,隨心所欲,不拘一格。不少健身球高手左右兩手玩球的個數可以不同,雙手鍛煉的方法常常各異,雙手的鍛煉方法往往變幻莫測,出神入化。
初練健身球的高血壓病人,應注意以下事項:
(1)在選擇健身球品種時,應以保定空心健身球為佳,不宜選用自製實心鐵球及石球,這兩種過重過涼,不利於肢體遠端小動脈痙攣的緩解、血管的擴張和血壓下降。初練健身球的高血壓病患者,擇球應根據自己手掌大小、手力強弱來選擇適合的球,一般先從小號健身球(球體直徑45毫米、每副重量400克)或袖珍健身球(球體直徑40毫米、每副重量250克)開始鍛煉,等指力、臂力提高後再改用大一號的健身球。
(2)運動量應循序漸進,可根據自己的體力狀況和原來是否經常參加運動來決定,運動時間逐漸增加,運動量逐漸增大,旋轉速度可隨著熟練程度而自行增快,但不宜過快,一般可保持在每分鍾60~80次左右。
(3)鍛煉健身球時應全身放鬆,精神要愉快。手指旋轉健身球時的握球鬆緊要與手指的伸展、屈曲動作相配合。即當兩隻健身球在手中旋轉到橫向平行時,手指屈曲用力握球;旋轉到縱向排列時,手指逐漸伸展放鬆,這樣一緊一鬆的旋轉有利於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4)左右手並用,雙手應頻繁地交替旋轉,使左右手的活動能力協調發展,使整個鍛煉過程輕鬆自然,鬆緊相兼。
(5)運用健身球防治高血壓病,必須有恒心和耐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日久才能收效。采用健身球療法,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方可見效。
散步療法
散步是一項簡單而有效的鍛煉方式,也是一種不受環境、條件限製,人人可行的保健運動,大量臨床實踐表明,散步也是防治高血壓病的有效方法。通過散步,可促進四肢及髒器的血液循環,調節神經係統功能,促進新陳代謝,調節人之情誌,解除神經、精神疲勞,使人氣血流暢,髒腑功能協調,降低血壓,減輕或消除頭暈頭痛、心煩急躁、失眠等症狀。
散步時要保持身體自然正直,抬頭挺胸,兩眼平視,呼吸自如,隨著步子的節奏,兩臂自然而有規律地擺動。要全身放鬆,緩步而行,宜以個人體力確定速度快慢和時間的長短,順其自然,不宜強求,以身體發熱、微出汗為宜,一般速度為每分鍾60~90步,每次散步20~40分鍾,每日散步1~2次。
散步何時何地均可進行,但飯後散步最好在進餐30分鍾以後;散步時衣服要寬鬆舒適,鞋要輕便,以軟底鞋為好,不宜穿高跟鞋、皮鞋。散步的場地以空氣清新的平地為宜,可選擇公園之中、林蔭道上或鄉間小路,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山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