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弛-默想訓練方法可概括為四個要素:
(1)反複的自我精神鍛煉(注意力集中於一個恒定的精神上如反複默念或輕聲朗讀一個詞、一個單詞、一句短詞或集中於某種身體感覺上,如呼吸或肌肉緊張度)。
(2)默從的態度(如果背誦的思緒紛亂,鍛煉者應置之不顧並將注意力集中到刺激上,不必擔心完成鍛煉情況的好壞)。
(3)放鬆的姿勢(身體處於肌肉盡可能放鬆的體位)。
(4)安靜的環境(極少受外界幹擾的安靜環境)。
一種簡便易行的鍛煉方法:
(1)靜坐於一個舒適的位置。
(2)閉上眼睛。
(3)盡量放鬆所有肌肉,從腳開始,循序逐步向上直至麵部,保持肌肉高度放鬆。
(4)通過鼻子呼吸,當呼氣時默念“一”。
(5)持續鍛煉20分鍾,可睜眼核對時間,不要用鬧鍾。結束時,先閉目靜坐數分鍾,然後睜開眼睛。注意鍛煉時不要擔心自己是否已達到高度鬆弛,保持若有若無的態度,讓自己鬆弛下來。但思想紛亂時,由它去,不要自我責難,持續複誦“一”。每天堅持鍛煉1~2次。
(4)太極拳:太極拳是我國傳統的健身拳術之一。由於其動作舒展輕柔,動中有靜;圓活連貫,形氣相隨,外可活動筋骨,內可流通氣血,諧調髒腑,故不但用於技擊、防身,而且更廣泛地用於健身防病,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養生法。
太極拳對於防治慢性疾病,促進身體健康,非常有益,在高血壓病的醫療保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據太極拳的特點,符合高血壓病患者活動鍛煉的要求。由於動作柔和,不致使血壓波動過大。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適當鍛煉。太極拳還可通過“起勢”的高低,鍛煉時間的長短來調節活動量。因此太極拳可作為高血壓病人的強身健身和輔助療法之一,但是對高血壓未經控製而血壓仍較高的患者,不宜勉強作此鍛煉,以防發生意外。
練功要領如下:
(1)神靜、意導:練習太極拳,要始終保持神靜,排除思想雜念,使頭腦靜下來,全神貫注,用意識指導動作。神靜才能以意導氣,氣血才能周流。
(2)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含胸,即胸略內涵而不挺直;拔背,即指脊背的伸展。能含胸則自能拔背,使氣沉於丹田。
(3)沉肩墜肘、體鬆:身體宜放鬆,不得緊張,故上要沉肩墜肘,下要鬆胯鬆腰。肩鬆下垂即是沉肩;肘鬆而下墜即是墜肘;腰胯要鬆,不宜僵直板滯。體鬆則經脈暢達,氣血周流。
(4)全身諧調、渾然一體:太極拳要求根在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隻有手、足、腰協調一致,渾然一體,方可上下相隨,流暢自然。外動於形,內動於氣,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內外相合,則能達到意到、形到、氣到的效果。
(5)以腰為軸:太極拳中,腰是各種動作的中軸,宜始終保持中正直立,虛實變易皆由腰轉動,故腰宜鬆、宜正直,腰鬆則兩腿有力,正直則重心穩固。
(6)連綿自如:太極拳動作要輕柔自然,連綿不斷,不得用僵硬之拙勁、宜用意不用力。動作連綿,則氣流通暢;輕柔自然,則意氣相合,百脈周流。
(7)呼吸均勻:太極拳要求意、氣、形的統一和諧調,呼吸深長均勻十分重要,呼吸深長則動作輕柔。一般說來,吸氣時,動作為合;呼氣時,動作為開。呼吸均勻,氣沉丹田,則必無血脈之疾。
體操療法
就像學生每天早晨做廣播體操進行體育鍛煉一樣,高血壓病患者作為特殊人群,也應該積極參加降壓體操鍛煉。
目前國內有多種針對Ⅰ、Ⅱ期高血壓病患者的降壓體操廣為推行應用,而且效果頗佳。做降壓體操的目的在於增強人體組織的調節功能,讓四肢大幅度的活動與放鬆的腹式呼吸相結合,以幫助降低周圍血管阻力,從而降低血壓。
降壓體操對臨界性高血壓和血壓波動幅度大的輕症高血壓的良好療效有數據為證:據相關資料報導,高血壓病患者在參加了降壓體操鍛煉後,收縮壓可下降106~139千帕(8~18毫米汞柱),舒張壓可下降067~20千帕(5~16毫米汞柱)。
高血壓病患者如果能積極參加降壓體操鍛煉,再配合以其他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長期堅持,一定會收到滿意的降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