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血壓的中醫治療3(3 / 3)

所以,凡是服用上述幾種能使血脂濃度增加的藥物的高血壓病患者,在服降壓藥的同時應定期檢查血脂濃度,發現血脂增高或血液黏稠度增加時,應及時加服一些降血脂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藥物,或改換其它降壓藥,以使高血壓病的治療趨於完善。

高血壓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過去是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等症的常用解熱鎮痛藥。有人研究發現,阿司匹林還能阻止血小板凝集,從而有效地預防血栓致腦梗塞、心肌梗死。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阿司匹林的危害是在某種情況下可能導致原來患有出血性疾病者出血不止,還有可能刺激胃黏膜而導致潰瘍病。

同時,女性高血壓病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而阿司匹林會嚴重影響腎血流量,極有可能導致並加重腎功能損害,還可能導致出血傾向的加重。所以,凡血壓高於170/110毫米汞柱,患有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女性高血壓患者,一般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而近期發生過由高血壓引起腦出血的女性患者,也不應該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誘發或加重腦出血。

另外,高血壓病患者合並有肝病、胃病、糖尿病、哮喘病等,也不宜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高血壓忌濫用滴鼻淨

“滴鼻淨”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導致鼻腔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的藥劑。其主要成分為麻黃素,一支“滴鼻淨”含麻黃素高達80毫克。研究證明,麻黃素有致高血壓的作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鼻腔的靜脈與顱內靜脈直接相通,同時鼻後部及下部的靜脈彙入頸內和頸外靜脈,上部靜脈又可經眼靜脈彙入海綿竇,亦可經篩靜脈通入顱內的靜脈和硬腦膜竇;加上鼻腔血管豐富,而血管壁又缺乏內彈力膜層,為多孔性,所以藥物經鼻黏膜吸收更完全。如此一來,如果大量使用滴鼻淨,藥物中所含的單麻黃素就會經鼻部靜脈進入顱內靜脈和硬腦膜竇,直接作用於大腦。

因此,高血壓病人不可濫用“滴鼻淨”,若用量過大,短時間內就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肢體麻木等症狀,同時血壓會驟然上升至200/100毫米汞柱以上,出現高血壓危象。如果必須使用,也應該遵照醫囑,掌握“滴鼻淨”的正確使用方法,一般以每日不超過20毫克(約1/4支)為原則,每次左右鼻孔各以2~3滴為宜,須間隔2~3小時再次使用。

高血壓忌服用避孕藥

雖然說避孕藥自問世以來已經曆了數十年的發展,其毒副作用幾乎降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但是,對於高血壓病患者的育齡婦女來說,醫學專家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給避孕藥下了“封殺令”。這項研究報告就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靜脈血栓病等心血管係統病的育齡婦女,忌服用避孕藥。

報告同時補充說,高血壓病婦女不論年齡大小,在口服雌、孕激素的複方製劑避孕藥一年後,70%以上者收縮壓上升5毫米汞柱,舒張壓上升1~2毫米汞柱,生化檢查可見血漿中的腎素活性、醛固酮和血管緊張素Ⅱ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分析認為,導致她們血壓升高的原因與避孕藥中所含的炔諾酮有效成分有關。

研究結果顯示,在30~40歲患心肌梗死的婦女中,長期口服避孕藥者比不服藥者高4倍。據分析,這一後果可能是避孕藥中孕激素通過對血脂代謝使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加速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再加上雌激素成分又促使造血功能亢進,導致血栓形成和冠狀動脈痙攣。所以,專家提醒40歲以上的婦女,或者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症的婦女,忌服用避孕藥。

另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避孕藥中的雌激素能夠引起血清內脂質增加,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濃度上升,血小板的黏附性也會隨之增高,以致血凝過程及纖溶反應改變,從而導致血黏度升高,為血栓的形成埋下隱患。所以,患有血栓靜脈炎的婦女,也忌服用避孕藥。

高血壓患者用藥宜忌

1憑感覺估血壓

特別是長期高血壓患者,由於對高血壓產生了“適應”,所以即使血壓明顯升高,仍可不出現任何不適感覺。由此,可能延誤治療。

正確的做法是:高血壓患者應主動定期測量血壓,1~2周應至少測量血壓1次。

2用藥不規則

病人有時服藥,有時停藥,不能持之以恒地治療,導致血壓不穩定。這可能導致一個時期使血壓處在較高的水平,而持續高血壓的存在,可造成心、腦、腎等重要髒器的損害。

正確的做法是:治療高血壓應堅持“三心”,即信心、決心和恒心,隻有這樣才能防止或推遲機體重要髒器受到損害。

3血壓一下降,立即停藥

即服藥——停藥——服藥,結果導致血壓出現升高——降低——升高。這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由於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將會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並發症,如腦溢血等。

正確的服藥方法是:服藥後出現血壓下降,可采用維持量,繼續服藥;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將藥物進行調整,可以增減藥物品種或服藥劑量,而不應斷然停藥。

4長時間服藥而不定期複查血壓

病人由於種種原因,如怕麻煩、出差等,不定期測量血壓,卻一味“堅持”服藥,此即為“盲目治療”。這可造成血壓忽高忽低,或者根本沒能控製高血壓。此即為另一種現象——“無效治療”,可能使患者出現不適感,並且易產生藥物副作用或耐藥性。

正確的做法是:定期測量血壓,按血壓的高低與周身情況,決定用藥種類和用藥劑量,並隨病情加以調整。

5單純依賴降壓藥,不做綜合性的治療

高血壓的病因多屬諸多因素造成的,因此,治療也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否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正確的做法是:除選擇適當的藥物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宜少鹽,適當參加文體活動,避免情緒激動,保證充足睡眠,肥胖者應減輕體重等。

6忽視降血藥的作用

有些患者認為降壓藥屬於“頂藥”,服不服藥沒多大差別。有8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原因不明的高血壓)。長期血壓增高本身即可引起心、腦、腎的損害。

正確的做法是:認清降低血壓的意義,積極控製高血壓。

7過分迷戀一種藥

盲目長期迷戀於一類降壓藥是不對的。這類病人過於信賴某種藥物,不願更改,不講究實效。

正確的做法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程、年齡、個體差異、髒器功能等情況,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

8不求醫,自行購藥治療

目前,治療高血壓藥物多達幾十種,各有適應證和一定的副作用,自行購藥服用,采取“對號入座”的方式治療高血壓,是極為不安全的。

正確的做法是:先經醫生診斷,做必要的檢查,包括心、肝、腎等髒器的功能測定,然後進行治療。

9忽視血壓偏高

有些病人覺得自己血壓隻是偏高,自認為不值得治療。事實是輕度高血壓同樣會對機體產生不利影響。

正確的做法是: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給予包括藥物在內的綜合性預防和治療。

10一味追求正常血壓

有些患者不根據具體情況,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老年人(指60歲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為此偏高些的血壓,有利於心、腦、腎等髒器的血液供應。如果不顧年齡及病人的內在情況,而一味要求降壓到“正常”水平。勢必影響上述髒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償失。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病人的年齡、髒器的功能情況,將血壓降到適當的水平,特別是老年人,不可過度降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