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血壓的中醫治療3(2 / 3)

除以上幾類降壓藥外,對胃有刺激作用的藥物需餐後服用,以減少空腹服用時胃部不適的症狀,如吲噠帕胺一般應在早餐後服用。老年人如有餐後低血壓反應者,應在兩餐間服降壓藥。如偶爾忘記服藥,且該藥應在餐後服用,可在少量進食後補服藥物。

高血壓患者要清晨醒後服藥

生理學研究證明,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在清晨醒後可以在數分鍾之內上升133~4千帕(10~30毫米汞柱)。而午後血壓逐漸下降,晚上睡眠後,血壓會進一步下降。這種血壓變化規律致使患者很容易在早晨和夜間發生腦中風或腦出血。傳統的服藥方法是每日三次,沒有考慮患者的血壓變化規律,隻想著降低血壓就可以了,結果使清晨時的血壓控製不好,而下午和夜間常使血壓偏低,最終可能導致缺血性腦中風,即腦血栓。新的服藥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清醒後的血壓劇烈變動,使血壓處於平衡狀態。下午和晚上,無需再服藥,這樣就可避免因夜間血壓過度降低,而導致腦中風的危險。

高血壓患者睡前勿服降壓藥

高血壓病人切勿在臨睡前服降壓藥。人入睡後,由於機體“生物鍾”的控製作用以及人體處於安靜狀態,可使血壓自然下降,較白天平均下降20%左右,尤以入睡後兩小時最為明顯。如果臨睡前服了降壓藥,兩小時後正是藥的高效時間,加上機體血壓自然下降,會導致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特別是腦部血流量減少、血流減慢,非常容易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質等凝血物質附著血管的內膜上凝集成栓子,如果一支腦血管被栓塞,就會發生缺血性中風。可見,高血壓病人,尤其是有動脈硬化的中老年病人,除醫生有具體規定外,不要在臨睡前服降壓藥。

高血壓患者要常服降壓藥

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目的是使血壓能盡可能地保持常態。降壓藥能降低病人血壓,但不能根治高血壓症。所以,病人一旦停服降壓藥,血壓就容易上升。高血壓患者必須堅持長期地持續地服用降壓藥,可能要服用一生。如果血壓下降後,就隨意停服降壓藥,隔一段時間,患者又會出現頭暈、頭痛、目眩,就是說,血壓又升高了。有的病人雖無上述症狀,沒有異常的自我感覺,其實血壓還是很高的,而腦中風的危險往往就在這種情況下發生。

高血壓病人隻要堅持服藥,同時禁煙,少飲酒,注意低鹽、低脂肪飲食,堅持適量體力活動,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血壓才會自然下降。

高血壓患者忌用藥不當

目前,市麵上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多達幾十種,各有適應症和一定的副作用,許多高血壓病人憑“自我感覺”,如覺得頭痛、頭暈就吃兩片,否則就不服藥了。有時操之過急,超量服用藥物,總認為血壓降得越多、越快就越好。這些做法往往會使已患病的血管難以承受,從而誘發腦出血或腦血栓。

此外,自行購藥服用,實在有點盲目。正確的做法是:先經醫生診斷,使用必要的儀器進行心、肝、腎等髒器功能的檢測,然後再對症下藥。如果自己濫用藥,藥的類型不對路,降壓作用不但不能充分發揮,而且有可能用錯了藥而造成其他意想不到的後果。

高血壓病患者在用藥時,必須隨時測血壓,一旦發現血壓有升高趨向,首先應該考慮是否存在用藥不當,並立即采取相應的減量、停藥或換用其他藥物等措施。切忌用藥時麻痹大意。

在治療高血壓過程中,如果不合理用藥,不僅收不到預期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為了避免不合理用藥,高血壓病患者必須了解以下常見降壓藥物的特點:

(1)伴有血脂異常的高血壓患者不宜使用大劑量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

(2)痛風患者不宜使用利尿劑。

(3)伴有肝髒疾病的患者不可使用甲基多巴。

(4)伴有周圍血管疾病的高血壓患者不宜使用β受體阻滯劑。

(5)β受體阻滯劑對於患有哮喘、心動過緩及抑鬱症的高血壓患者有很大副作用,不宜服用。

(6)房室傳導阻滯患者不宜使用β受體阻滯劑和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類藥物。

(7)合並妊娠的患者不宜服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高血壓患者忌服會使血壓升高的藥物

由於用藥方法不當引起的高血壓,屬於繼發性高血壓。了解必要的用藥常識,對於原有心血管病患者來說,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根據有關資料報道,長期使用生理鹽水、血漿製品、抗生素鈉鹽(如青黴素鈉),服用非甾體消炎藥如消炎痛、炎痛喜康、布諾芬等,可引起血壓升高。口服避孕藥、腎上腺皮質激素、中藥甘草及其製劑以及酒精等,也會通過增加細胞外液而使血壓升高。另外,痢特靈、胃複安、滅滴靈、紅黴素、中藥生地和腎毒性抗生素如慶大黴素、林可黴素、鏈黴素等,也有引起高血壓的副作用。

除此之外,服用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如痢特靈、苯環丙胺(抗抑鬱藥)時,酪胺的化學結構類似於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在單胺氧化酶製劑使酪胺代謝受阻之後,自然就使血壓升高。故應忌食富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動物肝髒、香蕉、紅葡萄酒、醃肉等。

長期飲酒既可刺激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提高血漿兒茶酚胺水平,增強血管平滑肌收縮,增加外周阻力,也可直接損傷肝細胞,使鹽皮質激素在肝髒減少。因此,人們應該高度警惕酗酒的危害性。

對於藥源性高血壓的防治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血壓升高一點不用大驚小怪,對身體危害不會太大,這都是錯誤的看法。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壁彈性本身就已減弱,且大多數可能存在血管硬化的情況,突然的血壓升高,很可能誘發腦中風和心髒猝死,所以對藥物所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應及時對症處理,否則持續時間越長,發展成為終末期胃病的危險也就越大。

高血壓忌服會引起高脂血症的藥物

高血壓與高血脂、高血糖一起被稱為現代人的“三高”,都是目前無法徹底治愈的疾病。可是,許多高血壓病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血壓雖然得到了有效控製,但患者的血脂水平卻出現增高。正所謂“此消彼漲”。血脂增高,即血液黏度增高,很容易發生血管栓塞,引發缺血性心髒病和缺血性腦中風。所以,服用降壓的藥物時,必須考慮會不會對血脂產生不利的影響。

目前臨床發現至少有以下4種常用的抗高血壓藥物可引起血脂升高:

(1)雙氫克尿塞:此藥為利尿藥,一般與其它降壓藥合用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病。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雙氫克尿塞可使血液中的三酰甘油明顯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引發高血脂。

(2)複方降壓片:是最常用的降壓藥物之一。患者服藥後,血壓緩慢下降,但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卻明顯增高。複方降壓片對血脂的不利影響還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這就更容易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增多,促進動脈硬化的進展。

(3)心得安:常用的抗高血壓藥物。患者用藥後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酰甘油都呈明顯增高趨勢。

(4)硝苯啶:是一種鈣離子拮抗劑,具有較好的降低血壓和擴張血管的作用。服用此藥後,血液中的三酰甘油和膽固醇濃度顯著上升,但對高密度脂蛋白的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