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症狀是心口窩周圍有按壓之類的負重感以及好像存了什麼東西似的存食感。這些症狀在開始階段,隻是在飯後才出現,當嚴重以後,始終都有,並且饑餓感消失。即使偶爾有饑餓感,隻要吃一點也就飽了。當硬行下咽時,會出現反胃、嘔吐以及胃有鈍痛感等,食欲越來越下降。
另外,常常還出現燒心、打嗝等,有時與胃酸過多症和胃潰瘍相混淆。但在胃下垂症時,胃酸多的人很少。由於腸的功能衰弱,容易出現便秘。
除了上述的胃症狀之外,還有身體倦怠、一點力氣也沒有、稍做一點事就容易疲勞以及因對疾病的不安和擔心而出現憂鬱症狀,或者由於焦躁而失眠等。
此外,在胃下垂症中,由於常常出現低血壓以及容易並發植物神經失調等,所以還會出現頭沉、頭暈、肩部酸痛、腰脹、上火、心跳、嗓子有異物感、手腳麻木等各種神經症狀。
另外,當疾病繼續時間一長或者不斷消瘦時,患者因懷疑是否是癌而苦惱。這也可影響胃功能,而使病情逐漸加重。
主要采取飲食療法
治療的根本,首先要信賴醫生,接受胃的精密檢查,從思想上認識到這是一種並不可怕的疾病,然後再進行以下的治療。
飲食療法,由於胃的功能弱,為了減輕胃的負擔,要吃量少營養價值高、不會在胃裏積存較長時間的食物。因此,要控製每次的食量,在進餐時不要考慮其他事情,要用足夠的時間細嚼慢咽。飯後至少要安靜地休息20~30分鍾,如果能右側靜臥休息就更好。
在主食方麵,與其勉強去吃粥,莫如通過認真咀嚼去吃米飯、麵包和麵條等。在副食方麵,要注意避免能在胃裏存儲時間較長的油膩性食物(炸蝦、鱔魚、肥肉、牛排等)和不易消化的食物(熏製品、貝類、幹鹹魚、鹹菜等),但在脂肪食物中,可攝取黃油、幹酪、半熟的雞蛋、牛奶等。
此外,肉類(蛋白質)要以魚肉和雞肉為主,牛肉要取不帶肥肉和筋的地方,燉爛或者絞碎以後食用。香辣調料和鹽可刺激胃增加食欲,可以少量吃點。
從刺激胃增加一些食欲的意義上可飲用少量的葡萄酒類。另外,由於容易出現便秘,要多吃水果和青菜,可以補充維生素,也是必要的。不過要避免過多的攝取水分,特別是啤酒、汽水、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由於會促進膨滿感,以不飲用為宜。
為了加強胃的功能,可使用藥物,主要可用副交感神經興奮劑的演化新斯的明,同時並用複合消化酶劑。當不安、焦躁、失眠等精神神經症狀嚴重時,可服用鎮靜劑。
在運動方麵,隻要不過勞,就有利於心情的轉變和解除精神緊張。如可以散步、體操、做輕度的體育活動,也可以用冷水摩擦和洗澡。腹帶(胃下垂皮帶)雖然不能將胃提上來,但是用了以後有好處。在係腹帶時,一定要仰臥,將腰部墊高,使腹部能從下向上抬起。夜間睡覺時可解下。偏靠右邊形
患十二指腸潰瘍
偏右形易患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是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盡管病因比較複雜,但學者們認為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馬格尼研究後指出,十二指腸潰湯病患者的個性特征是依賴、神經質和焦慮。對此,已得到醫學界的廣泛承認。
有人對一組用胃鏡檢查確診的十二指腸潰瘍病人進行研究,發現這些病人情緒大都不能穩定,常為自以為不該做而做了的事感到緊張(占725%),他們還經常為自己的健康狀況擔憂,無緣無故地懷疑自己患上了什麼病(占8824%),遇到難堪經曆後則會在很長時間內感到難受(占8235%)。上述情況在和其他人員進行對比時,有非常顯著的差別。
還有人發現,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常常將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內心裏,不讓其表現出來,卻又長時間忘不掉,因而他們的內心充滿著矛盾與不安。
依懶性也是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的一大心理特征,他們往往缺乏主見,遇事緊張、驚慌,自己對完成某項工作總感到有壓力,喜歡依賴於別人,附屬於別人之下,以為這樣才有安全感。這種依賴性還表現在主觀努力性差,進取心理不強烈等。
發現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上述心理特征有雙重重大意義,一是可以幫助一部分病患者早期接受檢查確診:二是可以告誡已被確診為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要想讓病情痊愈,克服和糾正依賴、神經質和焦慮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臨床發現,十二指腸潰瘍的男女發病率差異明顯,二者之比為39~85∶1,而80%發生在40歲以下,尤其以男青年為最多。男性飲食無節製,暴飲暴食,或空腹時間過長,情緒激動,過度疲勞,煙酒刺激,都可使胃酸分泌過多,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內科療法和外科療法
有內科療法和外科療法兩種,一般進行內科療法。
不伴有合並症的十二指腸潰瘍,由於即使放任不管也大都自然痊愈,故隻要門診治療也就可以。不過,對潰瘍的治療,保持身心安靜是第一要旨。另外,因為要進行飲食療法和輸液療法有時甚至還要采取輸血等措施,如能住院治療當然是最理想的。
當十二指腸潰瘍有所發展而引起合並症時,以及懷疑有複發和癌變時,因為要進行手術,當然要住院治療。
內科療法是在保持身心安靜的同時,進行飲食療法和藥物療法。內科療法與外科療法不同,由於複發的比率相當高,所以即使恢複了,也要十分注意。
潰瘍的發生與精神緊張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治療時,要保持身心的安靜,解除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緊張很重要。
對潰瘍病的治療,通過控製胃液中的鹽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以及加強胃和十二指腸粘膜的抵抗力是有效的療法。從這個意義上,可使用中和胃酸的製酸劑(堿、氧化鎂、氧化鋁)和抑製胃液分泌的胃液分泌抑製劑(副交感神經阻滯劑、抗膽堿劑)。為了加強粘膜的防禦能力,可使用各種氨基酸製劑、粘膜保護劑等。除此之外,已經開發和使用了抗胃蛋白酶劑、抗促胃泌素劑等。在這些藥物中,很早就開始使用的製酸劑和副交感神經阻滯劑,如果長期持續使用,有時會出現副作用,所以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