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學會對孩子的日常病症進行最基本的救護 (2)(1 / 3)

對付小兒發燒,目前一般家庭常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服用退燒藥物,二是采取外部降溫。其實,這兩種方法都不值得提倡。發熱對肌體有保護作用,但家長往往怕兒童燒出什麼毛病來,不時地給孩子服退燒藥,結果,即使溫度暫時降了下來,一會兒也會再度上升。正確的方法是應及時給孩子補充一定的營養和充足的水分。如果確實需要給孩子服用退燒藥,也要按醫生的處方嚴格執行。

如何對待幼兒感冒發熱

幼兒即使發燒,體溫較高,也不必如臨大敵。相反,如果此時的寶寶體力和精神都很不錯的話,那就無須太過擔心。如果隻是得了一般感冒,就直接服藥進行正確治療即可。

若是幼兒出現高燒不退,同時還合並有意識不清、嚴重嘔吐、活動力很差等症狀時,那就可能是比較嚴重的病症,請馬上就醫急診。

幼兒發熱時,父母不可忽視,首先就得確定寶寶是否發燒了,幼兒的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當幼兒的耳溫或者肛溫超過38℃時,就應視為有發燒現象,不過,有時一些外在因素也可能引起幼兒體溫的上升,比如剛洗完澡、剛喝完奶、周圍環境太熱等等。所以,當孩子體溫升高的時候,要排查一下這些因素。

發熱本身並不是病,它代表著身體對抗外來病原體侵襲所出現的正常反應,因此,一定要找出發燒的根本原因才行,並不需要對“發燒”本身過於擔心,隻有長時間地超過42℃的高燒才使腦細胞受損,否則的話發燒隻是一種“症狀”而已,對孩子的大腦沒有影響。

夏季小兒發熱怎麼辦

夏季,小兒發熱多由氣候所致,這並不表示小兒發病,一般進行下麵的方法即可。

◎ 房間通風。

◎ 鬆開孩子的衣被。

◎ 對於在高燒40℃以後的患兒,可用冰袋降溫。或用毛巾浸水幹敷於額部、腋窩、肘部、腹股溝大血管通過處,每2~3分鍾更換一次。

◎ 溫水洗澡。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另外水分由體表蒸發時,也會散失一部分熱量,孩子的體溫可降低一兩度。

◎ 給孩子多喝水,吃流質食物,可以促進皮膚出汗而散熱,達到退燒的目的。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發燒

很多家長常常摸摸孩子的前額,以判斷孩子是否發燒,其實這是很不準確的。有的時候,即使孩子體溫正常,摸孩子的頭也許感覺有些發熱。孩子有時候低燒,摸著感覺是正常的。有時,父母自身手太涼或太熱,再通過“摸”的方法判斷孩子是否發熱,已不準確。

孩子發燒最好進行體溫監測。目前許多家長不會科學測量孩子的體溫,因此有的時候也會得出孩子經常發燒的錯誤結論。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發熱呢?最好一天給孩子監測3次體溫,如早、中、晚三次固定檢測,才能判斷孩子是否發燒了。而且,家長還要注意家中的溫度是否適宜,是否太幹燥,以及孩子穿的、蓋的是否太多。

所以,最好用體溫計給孩子測量體溫,先將溫度計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然後放在寶寶腋下,注意不要隔著孩子衣服,否則,測出來的體溫不準確。小兒腋下的正常體溫是37℃以下,盡量不測量孩子的口溫和肛溫,以免給孩子帶來不適和恐懼感。

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一般來說,不要輕易給孩子服用退燒藥,否則,幹擾孩子體內的免疫力,使孩子病情加重。在物理降溫無效後,下麵的情況方可服用退熱藥:

◎ 小兒體溫達到38.5℃時,再開始服藥,每次服藥要間隔4~6小時。

◎ 小兒最好選擇帶有甜味的水劑。一般不給小兒打退熱針,除非過高的體溫。

◎ 退熱藥不能與其他藥有反應。

◎ 小心對消化道有刺激的退熱藥。百服嚀、泰諾林、美林和消炎痛等對胃腸道有刺激,應給予注意。

79.兒童腹瀉的處理

其實,孩子腹瀉是常有的病症,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種。感染性腹瀉多是由於嬰兒消化功能不完善,腸壁薄,免疫功能差,父母不必對此過於擔心。最重要的是,了解腹瀉以及有效治療方案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