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早期身體抵抗力弱,肯定是要生一些感冒、發熱等一般病症的,想要孩子後天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一些看病的常識,以便疾病來時做到從容應對,藥到病除。嚴格來說,一個懂得一些病症常識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帶來福音,他們才是孩子最好最安全的“醫生”。
75.孩子用藥基本常識
一般來說,孩子不會有什麼大病,頭疼腦熱倒是常有的病症,吃藥是治療孩子病症的重要途徑。因此,掌握一些安全用藥的常識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父母應重視的兒童安全用藥常識
家長們掌握一定的安全用藥常識,對孩子的健康是大有好處的,把兒童用藥常識多積累一些,家長便不會在孩子來病時病急亂投醫了。
首先,家長應對孩子所常用的藥物進行一個比較全麵的了解,這個了解可以不太深,但一定要了解藥物的一些關鍵成分、治療的原理、適合什麼樣的患者、能否適合給孩子吃、用量、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等。這樣,家長才不會給孩子濫用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第二,注意兒童的本身狀況。在選擇藥物的時候,不要盲目,成人用藥絕不要給孩子服用。另外,還要考慮孩子的自身特點,比如,年齡、體質強弱程度、患病輕重和肝功好壞,以及平常用過什麼藥和有無過敏史等等。這樣,便於合理用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第三,由於孩子的身體發育不完善,尤其是嬰幼兒,各係統和髒器發育不健全,不能行使其應有的功能。所以,對孩子用藥應謹慎行事,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第四,選擇兒童藥物不宜過多過濫。在給孩子的常用藥中,父母應選出幾種療效最佳的藥品,品類不可過多,同時服用幾種藥物的時候,要注意藥物在體內的相互作用,和產生的副作用。所以,幾種藥物最好分開一點時間服用。把握不準的藥物,不要同時服用,以免給孩子帶來傷害。
第五,孩子在哺乳期時,母親用藥也要謹慎。有一些藥物可以通過乳汁排出,比如雌激素、口服避孕藥和紅黴素等等都可對哺乳期的兒童造成一定的影響,母親服用這類藥物要小心為好。
第六,口服藥物是最好的途徑。因為,打針輸液容易嚇著孩子,不利於疾病的康複。
第七,兒童用藥要及時。孩子生病之後,應及時用藥,防止病情進一步擴展或發生並發症。
孩子用藥為什麼要慎之又慎
對於兒童用藥,有一個原則: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能用中藥不用西藥,能用湯藥不用成藥。這是因為孩子的髒腑嬌嫩,經不起強烈藥物的作用。
藥畢竟是藥,它不同於食品,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孩子的髒器發育不全,其功能受到很大限製,所以容易受到藥物的傷害。特別是一些西藥,毒副作用很大,容易使孩子肝腎受到損害。所以,如果不服用湯藥或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服用中成藥為好。比如,市麵上經常銷售一些兒童顆粒狀中成藥的療效就不錯。
幼兒的腦血管屏障保護性不強,很容易被一些藥物突破。這是因為,藥物進入幼兒體內後,和膽紅素爭奪白蛋白。那些未能和白蛋白結合的膽紅素超過腦血管的屏障,從而損害腦組織,誘發危害生命的核黃疽。這些具有安全隱患的藥物包括:安定、小兒安、新生黴素和水溶性維生素等等,這類藥物一般都不適宜給幼兒服用。
孩子用藥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麵
新生兒處於生長發育期間,新陳代謝旺盛,吸收、排泄都比較快,抵抗力弱,對藥物的反應敏感性強,用藥不當,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 盡量避免解熱鎮痛劑的使用。因這類藥物容易引起新生兒紫症、貧血,以及肚臍出血、吐血、便血等。
◎ 盡量少用抗生素類藥。如氯黴素對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影響,容易誘發新生兒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粒細胞缺乏症等等。
◎ 注意用藥時間。不同的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時間不同,有的藥是4小時一次,如果4小時過後再用藥,體內藥的濃度就會發生下降,給體內病原體喘息之機,增強了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