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僥幸處世必招禍——僥幸心理分析及其矯治(一)(2 / 3)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日本帝國主義同樣懷著一種僥幸心理,企圖吞並中國的東三省後,進而霸占全中國,然後再稱霸東亞和世界。侵略者的邏輯是:中國是一個弱國,國力單薄,經濟落後,國防力量更弱,真正是不堪一擊。日本帝國主義甚至在戰爭初期就狂妄地叫囂,個月占領全中國。但在這種僥幸心理的作用下,根本不可能正確估價中國人民潛在的實力。由於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運用統一戰線的戰爭策略,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戰,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年抗戰,終於擊敗了日本帝國主義,迎來了抗日戰爭的黎明和勝利的曙光。年初,美國發動了侵朝戰爭,其主要軍事指揮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名的戰將麥克阿瑟。其人一向自滿自負,目中無人,野心勃勃,自恃強大,喜好冒險,心存僥幸。戰爭開始後,他的確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但他被初期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心理上掉以輕心、麻木不仁了,趕著美軍長驅直人,越過三八線後,仍無視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向著鴨綠江邊急進。此時,中國政府在金日成主席的請求下,已出兵援朝,第五章僥幸處世必招禍―有許多準確的情報送到了麥克阿瑟的手中,由於他的僥幸心理,他充耳不聞,毫不理會,竟派飛機轟炸我東北城市,在公海炮擊我商船,直接威脅我國的安全。在麥氏看來,“中國已失去了參戰的機會”,況且新中國剛成立,國內戰爭剛結束,元氣還未恢複,且中國軍隊裝備極差,因此他斷言中國不敢出兵。所以他無所顧忌,不顧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依然分兵冒進。結果在誌願軍突然發動的第一次戰役中,被打了個猝不及防,損兵折將萬餘人。此次失敗後,本應吸取教訓,收縮兵力,轉攻為守了,但他仍然不甘心失敗,認為我軍此時出兵仍不過四五萬人,企圖對我實施“大規模壓縮式包圍”,並狂叫在“聖誕節前結束戰鬥”。沒想到我軍早已布下了陷阱。在我軍的打擊下,他們又遭受了一個慘痛的失敗。經過五次戰役的打擊,我誌願軍將敵人趕出了“三八”線,並迫使敵人與我們簽訂了停戰協定,中朝軍隊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無數事實證明,軍事上的任何僥幸心理,都將會釀成不可挽回的大錯。這是被無數次戰爭實踐證明了的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二)政治上的僥幸

僥幸心理表現在政治舞台和政治活動中,也就是政治上的機會主義。在中外曆史上,有許多政治野心家、陰謀家,玩弄政治遊戲,企圖以饒幸心理爭權奪勢,其結果隻能是落個身敗名裂、自取滅亡下場。政治上的僥幸心理,隻能導致政治集團內部勾心鬥角,互相傾軋。公元年月,沙皇俄國發生了一場以政治上的僥幸心理導致的政治鬧劇,鬧劇的導演者,就是女皇伊麗莎白。她登基後,考慮最多的事情,就是皇位的繼承問題。她把已故姐姐安娜的長子彼得爾斯烏爾裏希立為俄國大公、俄國皇位的繼承人。在她的一手策劃下,彼得結婚了,可是因為生理方麵的缺陷,彼得無法同房,婚後年不能生育。彼得本人也不得不承認他沒有做丈夫的能力。這時,彼得的妻子,仍是處女的葉卡特琳娜有了一個情人,這本來是一件家族中的不光彩醜事,但在伊麗莎白看來,卻積&昏暗的極鼓勵他們兩人私通,當初次懷孕流產後,還強迫那個情人來宮裏與葉卡特琳娜同居,直到懷上了野種後,她才放心了。後來私生子出生後,伊麗莎白又大事張羅,舉國慶賀。原來,伊麗莎白所以這樣做,無非是為了滿足政治上的僥幸心理的需要。她為了牢牢地掌握統治權,必須堵死任何覬覦皇位的人的野心,彼得大帝缺乏生育能力,她用“借雞下蛋”的辦法堵住了他人的口,保住了自己的皇位,但臭了自己的名聲。這完全是在僥幸心理支配下的一種政治野心的露骨表演。

翻開我國的曆史,眾多的官迷心竅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懷著僥幸心理,去幹一些蠢事。戰國時代,楚考烈王年老無子,趙國有個名叫李園的人,聞知後馬上帶上自己妹妹來到楚國,把妹妹獻給了楚王,但後來不但沒有做成大官,竟被趕出了宮。北魏孝明帝時,劉騰專事朝政,崔亮為了自己飛黃騰達,讓自己的妻子劉氏以身體奉侍劉騰,事後也同樣是受到冷遇。這些以玩弄政治野心,並想僥幸得手的人,最終會被無情和曆史所嘲弄,落得個“偷雞不著蝕把米”的下場,成為後人唾罵的對象。

(三)經濟上的僥幸

在經濟生活中,切不可有什麼僥幸心理,特別是不能產生任何僥幸發財的心理。前幾年出現的“傳銷熱”,就是利用了人們僥幸發財的心理,說每發展個傳銷者,就可以獲得上萬元的傳銷費,誘使人們在傳銷中獲大利、發大財,騙取人們進行地下傳銷,發展客戶。其實,正是由於有不少人懷著僥幸心理,企圖在傳銷中發大財,結果有的人不但發不了財,還賠了大本,甚至有的傾家蕩產,家破人亡。還有不少人懷著炒股票發財的心理,參與炒股票。其中有不少人,他們並不真正懂得“炒股”的奧秘,都懷著一種僥幸心理在炒作,這種盲目性很大的玩股票,結果隻能是越玩越上火,賠了本也要玩,不惜借了錢去炒股票,當然多數人是賺不了錢的。因此,在經濟活動中,除了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一定的經濟運作方第五章僥幸處世必招禍―麵的知識外,還要熟悉市場經濟的規律,了解市場行情,並謹慎從事,切不可憑自己一時的僥幸心理去行事。現在,有許多“皮包公司”、“空手道”等騙人公司就是利用人們想發財的僥幸心理,誘使人上鉤、落水的。

現在有的個別領導幹部,特別是某些公職人員,總想利用自己的現職現權,撈點什麼,搞點特殊,事前想著多撈多占,總懷著貪占財物和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以為“伸手不會被捉”,但是,不少公職人員犯罪,都是在僥幸心理占上風時陷進去的。他們具有自決心理機製突出的“鴕鳥心態”。一方麵,他們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生活上有保障,並不願意因貪汙賄賂而丟掉公職,希望“魚與熊掌”兼得;另一方麵,他們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智商較高,往往自認為身份特殊,見多識廣,保護傘厚,且行為隱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贓證匿藏天衣無縫,或相信朋友不會出賣自己,在自信能僥幸過關的情況下走上犯罪道路的。這種撈了就跑的僥幸心理正是貪心十足幹部的處世之道。具有僥幸心理的人,大多數在開始作案前或在作案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後路。他們並不打算在一個地方或一個單位長期工作下去,隻要認為把錢撈到一定程度後,就攜款潛逃,或申請調動到另外的單位去另謀出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就是作案後被告發,似乎組織上也奈何不了他的,但這種僥幸心理是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