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活中的僥幸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心存僥幸心理的人們,他(她)們本想依靠自己的小聰明,報著僥幸心理去投機鑽營,不曾想反被生活所玩弄。北京某報刊曾報道,北京市有一位歲的“夢幻女孩”霍某,就是一位幻想生活得更好,僥幸碰運氣找對象,不想被生活所欺騙的姑娘。一天,霍某在王府井大街上與一位冒牌港商巨富遭遇激情,那巨富一個勁兒直誇霍某氣質好,說她比電影明星都強,才貌俱佳,是理想的大陸分公司總經理的人選。霍某也為遇到這樣一位能真正把她品出味兒來的港商“伯樂”興奮不已,那港商稱要給她這個新任職的分公司總經理“五個一”的待遇:就是一套五星級的賓館辦公用房,一輛奔馳轎車,一部全功能手持電話,一筆萬元的公關費,一位會外語的翻譯,等等。
在一番狂熱的鼓噪中,霍某暈了頭,沒幾個小時就投入了那位港商的懷抱,再一番雲雨過後,那位港商就一去不返了。就在她企盼那位港商突然出現在她麵前時,一天偶看電視,突然看到那位曾要給她“五個一”待遇的人,卻是一位在“嚴打”中落人法網的罪犯。原來那位港商竟是一個詐騙犯,她驚得半天合不上嘴。有了前車之鑒,她本應長一智,可她的“夢幻”性格注定是不易改變的,她隻信僥幸,不信客觀。後來又跟了一位漂泊而來的房地產生意人,搞空手融資,結果資沒融到,自己一大筆錢,也被那生意人給騙走了,眼下她又跟一位號稱有“中華民國國庫”鑰匙的人攪在一起,做著榮華富有的美夢,其結果不用說又是血本無還。她懷著僥幸心理多次受騙,屢次不改,她為此仍存有僥幸地說:“我明知有火坑,也要跳下去,萬一有一天成了,以前的損失就可以補回來,要不然我太虧了。”霍某目前就是抱著僥幸心理在試探著,走著自己僥幸發財的路。像這樣在生活中存有僥幸心理的人,絕不是個別的。事實上,他(她)們在僥幸心理的支配下玩弄著生活,生活也在客觀規律的支配下玩弄著他(她)們,但最終他(她)們還是逃不出客觀規律的懲罰,最終是會被僥幸心理所葬送的。
三、少女偷吃禁果的啟示
具有僥幸心理的人,必然會在行為上表現出明顯的特征來。探明其心理特征,對於人們認識和了解僥幸心理的本質,有效地做好第五章僥幸處世必招禍:預防和矯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那麼,僥幸心理主要有些什麼樣的心理特征呢?
(一)盲目性
饒幸心理具有盲目性的特征。僥幸心理是一種外化了的無把握、碰運氣的盲目行為,其心理指向是有目標的,其動機是碰運氣的,其行動是盲目的,其開局是無準備的,其結果是沒把握的。如前些年,在國內出現了一股養殖中華鱉的熱潮,人們以為可以掙大錢,許多人不研究市場供求狀況,完全是抱著僥幸心理,一哄而上盲目養殖。一時間你也養,我也養,人人都在養,使養殖量嚴重飽和,供大於求,進而出現了銷路不好的狀況,許多人養殖的中華鱉賣不出去,給一些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社會上有不少參加各種考試的人,有時會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其突出的表現是,不下苦功夫全麵複習,而是要麼搞猜題“押寶”,把取得好成績寄托於碰運氣上,要麼在考場作弊,搞弄虛作假。這種人產生僥幸心理的原因,從主觀上看,不外乎是對考試的目的和意義不明確,他們希望得高分,假如得不到高分,也不在乎;他們存在著嚴重的名利思想,虛榮心理強。從客觀上看,是由於考場紀律不嚴,有投機取巧的可能性。但主要是當事者對考試作弊存在僥幸心理,在外化的行為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以為是可以得手的。但殊不知這隻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
(二)趨利性
僥幸心理是一種具有嚴重趨利行為的不正常心理,趨利性是它的突出特征。所謂趨利性,就是指僥幸心理的行為動機是為了個體一定的利益,為個人的蠅頭小利所驅使,除此別無他求。正因為僥幸心理者具有這種不健康的、貪占便宜的心理需要,因而其行為大多會是急功近利、盲目行事,不顧一切,舍身取利。因這種僥幸心理者的動機是主觀的、片麵的,它為利益所驅使,可以不考慮客觀實際,可以鋌而走險,可以盲目行事,可以草率行動,希求盡快獲取自己想要的目標,達到自己心理上的充分滿足,從而得到最大的心理自慰。許多在事業上懷著僥幸心理的人們,總是從利己的動機出發,僥幸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且能取得事業的成功,但往往卻不能腳踏實地地工作,而是企圖以“小聰明”來取勝,這種人在多數情況下,最後失敗的結局會等著他們。“守株待兔”講的就是那位愚人為了不費吹灰之力,企圖獲取一定利益的愚蠢行為。在我國的反腐敗鬥爭中,那些心存僥幸心理的腐敗分子,都是在趨利動機的驅使下,才走上腐敗道路的。幾乎所有查處出來的反腐敗案件,都說明了這個問題。這些腐敗分子,在趨利動機的支配下,僥幸自己的腐敗行為不會暴露天下,殊不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他們最終的下場隻能是“伸手必被捉”。這些僥幸心理者,崇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拜金主義哲學,在金錢的誘惑下,隻要能撈到好處,得到經濟上的利益,什麼黨性原則、榮譽尊嚴、道德良心甚至自由生命都可以置之腦後。在“有權時撈一把,難道正好能被逮住”這種僥幸心理驅使下,他們膽大妄為,頂風作案,明知早晚要翻船,仍如飛蛾撲火,最終必定要自毀前程。現在,人民群眾最恨的就是官場和官員的腐敗現象。“不放過一個腐敗分子,不浪費一個反麵典型”。人們在多年的反腐倡廉的實踐中總結出一條規律,那就是許多腐敗分子墮落的原因就是心存僥幸,他們在金錢、美色等的誘惑下,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淵。現在,我們黨已經加大了打擊腐敗犯罪的力度,為給抱有僥幸心理的人以警示,黨和政府一方麵加大了查辦腐敗案件的力度,高密度地對各單位進行執法監察,發動群眾舉報,有線索必追究,一查到底,決不姑息。另一方麵,也對查出來的腐敗案例不遮遮掩掩,不管是多大的官,多麼大的後台,多麼有靠山,總是一抓到底,精挖細審,公開審理,決不姑息。目的是用這樣的一個個反麵典型墮落的過程,來教育更多的幹部和第五章僥幸處世必招禍―群眾。“前車之覆,後車之鑒”,這些發人深省的案例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特別是對那些心懷僥幸心理的貪官,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