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偏激處世誤終身——偏激心理分析及其矯治(三)(3 / 3)

培養自我調控的意誌力,克服和預防偏激心理的產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人手。

經常汪意擔界觀的改造。世界現是人的認識活動的定向工具能力、全麵考慮問題的能力、分辨事物主流的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等。這幾種能力提高了,辯證思維的能力就提高了。而辯證思維能力的提高,就會有效地預防偏激心理的產生。

一輩子都名學習卻從不把學來的用於實踐的人,像蝸牛一樣拎著沉重的殼。腿飛和行為活動的最高調節器,世界觀的改造是培養意誌力的基本條件。一個人有了正確的世界觀,才能對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做出正確的評價,明辨是非,判斷正誤,對自己所做的事,做出恰到好處的行為選擇,確定正確的做事導向,不致迷失方向,不致在偏激心理的導向下產生偏激行為。世界觀的改造,應該注意把崇高的理想同眼前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處理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矛盾,不致引發偏激心理和行為。

經常心理的自製。心理的自製,是人的意誌力的體現,它與預防偏激心理關係極為密切。特別是人在激情和行為不能自製的情況下,往往容易說過頭話,做過頭事,產生偏激心理和偏激行為。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往往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遇事不冷靜,不沉著,不能克製自己的衝動行為和偏激心理;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產生灰心喪氣以及一味的對抗心理和偏激心理。因此,人的心理自製是經常性的要求,每時每刻都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去克服自己隨時萌發的偏激心理,特別是在遇到委屈的時候,更應如此。經常注意自己的心理自製,意誌力就隨之而培養出來了,就能有效地預防偏激心理和行為的發生。同時,要使人們明確自己行為的主要目標,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就會提高自我控製能力,就會克服偏激心理。

要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逐步磨練意誌。一個人能做好小事,並能堅持做好小事,是其意誌力的很好體現。高爾基說:“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遇事總是一味地放縱自己,原諒、遷就自己,或者不斷地為自己的開脫,“等明天再說吧”,這樣隻能使自己在錯誤、缺陷、惡習的斜坡上越滑越遠,最終不能自拔。事實上,一個人的意誌力的形成,也是靠一點點地磨練而成的,從做好小事開始,持之以恒地磨練自己的意誌,就能形成較強的意誌力。遇到激情事件將要控

如果產生了偏激心理,就要及時地進行心理的矯治,這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對偏激心理進行矯治,基本的心理學途徑或非心理學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及時回避刺激源

環境是人的各種心理的策源地:良好的心理環境,可以驅除人們的不良情緒,矯治不良的心理;不良的心理環境,可能增加人們的心理壓力,使偏激心理更加嚴重。

偏激心理的產生,離不開一定的心理條件和心理環境。不良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偏激心理產生的心理條件;不良環境的不良刺激,是人的偏激心理產生的環境條件。當某人自身存在某種不良的心理因素時,在特定的環境中,遇到某些不良的刺激,就會引發偏激心理。文前提到的曹咎,就是在劉邦等人的辱罵和挑逗的刺激下,才出現偏激心理的,從而造成成皋的失守。所以,不良的刺激源,是誘發偏激心理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引發偏激心理的環境裏,會不間斷地受到心理刺激,從而加重偏激心理,那麼,矯治偏激心理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及時製不住時,可以在心中從一默數到十,在這個過程中盡量使自己平息下來,也可做出決定是否行動,也就是說,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

此外,堅持參加體育鍛煉,也可以在嚴寒、酷暑和各種艱難困苦中經受磨練,培養勇敢、頑強、堅韌、機智、果斷、團結、互助等良好的意誌品質,有效地增強自控能力。

八、避開不良的心理刺激源——偏激心理環境。

避開不良的刺激源,為什麼會有利於矯治偏激心理呢?主要原因在於,及時離開不良的環境,有利於幫助人們調節情緒,消除不良的情感,這樣會減少不良的刺激,平複偏激情緒。所以,善於及時地回避偏激心理的刺激源,不失為矯治偏激心理的第一良方。

(二)及時運用暗示法

偏激心理的產生,離不開自身心理素質中的弱點與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的交互作用。特別是與缺乏自我控製的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心理刺激有很大關係。當遇到強烈的刺激時,是最易產生偏激心理的。這時,及時進行正確的自我心理暗示,就有助於調節、控製和矯治偏激心理。實踐證明,運用心理暗示,不但可以矯治偏激心理,而且可以鍛煉、提高自我心理調控能力,強化心理訓練,提高心理素質,有效地矯治其它不良心理。

進行心理暗示,選擇最佳時機,是運用暗示矯治偏激心理成功的首要環節。時機的選擇不當,則不會產生心理暗示的效應,不利於克服和排除偏激心理。一般來說,進行自我心理暗示的時機,應選擇在偏激心理產生的初期,即由偏激心理向偏激行為演化的初期,這一過程是偏激心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時期,其偏激心理處於相對冷靜、平靜的情緒狀態下,還沒有激化、升華和演變或行為化,此時進行自我心理暗示,就能進一步穩定情緒,打消偏激的念頭,矯正偏激心理,取消偏激行為。

進行心理暗示,要注意創造心理條件。如果人在心理亢奮、情緒急躁、心情極不穩定的情況下,是不會進行自我暗示或接受自我暗示的。因此,在進行心理暗示前,要先使偏激心理者的情緒穩定下來,處於相對平靜的狀態,這樣才能接受暗示。

進行心理暗示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最基本的就是運用心理學的基本原理,發掘和運用一套有效的心理學方法,對人的心理施加正麵的影響,以抵消負麵的影響,達到克服、排除和矯治偏激心理的目的,主要包括利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利用環境進行自我暗示、利用動作進行心理暗示、利用態度進行心理暗示、利用對方觀點進行自我暗示、利用意識轉換進行自我暗示等。自我暗示的方法,屬於自律訓練法,每個人都可以自我進行的幹擾。

(三)中醫中藥法

對某些因生理、疾病或情緒的原因而形成的偏激心理和偏激行為,可以適當地運用中醫中藥法進行調治。

對於某些因疾病原因造成的脾氣急躁、做事偏激的患者,就要考慮對症進行相應的調治。隻要消除了疾病的困擾,其偏激心理才會得到相應的矯治。一般來說,中醫認為患慢性肝病、心病、血液病等的患者,極易產生隨症性的偏激心理和偏激行為,如有些肝病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其陰血暗耗,肝失血養,肝火旺盛,情緒也變得不穩定,脾氣也急躁起來,有時就會變得偏激。此時,我們如果能用一些養肝陰、補肝血的中藥,幫助其補養肝血,就會對肝病的治療和心病的矯治,有所幫助。具有心髒病的患者,一般脾氣急躁,個性偏激。這是因為“心主神誌”,心的功能與其情誌和情緒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人患上心病,必然睡眠不好,情緒不穩定,性情偏激。運用養心安神藥進行適當地調治,就會大大地減緩這種不良的負性情緒的影響,以減少偏激心理的幹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