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偏激心理會影響健康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健康長壽的首要條件。相反,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異常波動的情緒,突然暴發的激情,或者偏激的大喜大悲等,均是有害的心理因素,它們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中醫學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中的任何一種情緒、情誌異常,都會影響或損傷髒腑的功能,造成體內代謝的失調,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等,使得髒腑衰敗,導致疾病的產生,影響健康。從現代心理學的理論來看,情緒和不良心理致病,一般可分為激情致病和心境致病。前者就是猛烈爆發的情緒,比如像某事引起的大怒、狂喜、懼驚等均可引起相應髒腑的疾病;不良的心境,就是一種在較長時間內存在的不良情緒狀態,如抑鬱、優思、苦悶等,它猶如慢性殺手,對人體慢慢地發生不良的影響和反應,引起人的疾病。偏激心理,就是多偏重於前一種“激情致病”的有害心理狀態。
偏激心理對人心理健康的影響,目前較普遍的認識是通過中樞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和免疫係統而起作用的。
首先,偏激心理對中樞神經係統有著不良的影響。神經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離不開以大腦皮質為中心的中樞神經係統。不良的社會心理刺激都可通過大腦皮質的某個部位在被人感知後,產生一定的情緒和生理變化,情緒直接調節中樞,通過在邊緣係統和下丘腦,及其大腦皮質控製著自主神經係統,調節著身體內髒的功能。不良心理刺激,特別是偏激心理所形成的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不良情緒反應,可以使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功能作用紊亂,甚至造成喪失、超常、錯亂調節等,使人體發生一係列的病理變化,出現症狀和疾病。
其次,偏激心理對內分泌係統有著不良的影響。人的心理活動影響內分泌係統,而內分泌係統反過來又影響著人的情緒、意誌等心理活動。偏激心理所產生的不良情緒反應,會導致內分泌係統的紊亂,如激素分泌過量或者減少,而激素分泌的正常與否,又直接影響機體的正常代謝作用和某些行為的變化。偏激心理者,在經常性的不良心理狀態下,下丘腦的電活動或神經生化活動增強並伴有生物胺的變化,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對其它腦區產生相互影響,使機體產生一係列的自主神經內分泌反應,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兒茶酚胺分泌增加,造成血管收縮性興奮衝動占主導地位,增強了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使神經纖維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作用於心髒的受體,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血量增加,在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下,全身小動脈痙攣性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強,血壓升高,所以,性格偏激的人,一般易患高血壓病。患了高血壓症的偏激心理者,一般會難以控製病情,會繼續惡化,並引發一係列的並發症,造成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所以,有的人稱高血壓病為情感病,這是很有道理的。
再次,偏激心理對免疫係統有著不良的影響。偏激心理者經常化的緊張刺激或情緒變化,可以通過下丘腦及由它所控製的內分泌激素而影響免疫功能,從而降低機體對病毒、細菌或過敏物質的抵抗力,從而產生疾病,危及健康。
綜上所述,偏激心理是一種具有很大危害性的心理障礙,我們應該認清它的危害,從而更加自覺地進行有效地預防和矯治。
七、預防偏激心理
偏激心理與偏激行為是互為因果、互為作用的,有其心理,必有其行為。作為偏激心理指導下的行為偏激,或作為偏激行為強化了的偏激心理,均是可以進行心理預防的。對偏激心理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調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也是極其重要的心理保健措施。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預防偏激心理,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培養辯證思維方式
所謂辯證思維方式,就是反映客觀現實的辯證法思維模式,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辯證法去進行思維。恩格斯說:“辯證思維,不過是自然界中到處盛行的對立中的運動的反映而已。”辯證思維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是反映客觀現實的科學思維方式。偏激心理,可以說是違反辯證思維方式的不健康思維心理,它的主要表現是以偏激的認識方式和思維方式來認識和看待事物。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什麼人隻要對某些問題了解不夠,沒有很好地調查研究,對事物不進行客觀地分析,而是主觀地去認識和看待,必然會產生認識上的片麵性和行為上的盲目性,即背離辯證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產生偏激心理和偏激行為。如我們改革中出現的某些不良社會現象,如個別地方出現的社會醜惡現象,像賭博、嫖娼等,這隻是改革中一時出現的不良現象,固然不好,但不能因為出現一點社會汙水,就認為這是改革的過失,全麵否定改革,那些政治上的偏激心理者就是全麵否定改革的。他們不懂得辯證法,不懂得辯證地看待事物,而是偏激地觀察圓現實,所以得出的結論,不是肯定一切,就是否定一切,用偏激的繩索牽事套人。
預防偏激心理的產生,就是要堅持客觀的辯證思維方式。辯證思維方式的運用和堅持,要求我們首先要做到全麵係統地學習、掌握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的有關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掌握這個思想武器,我們就無法分辨是非,就無法運用辯證思維的科學方法去解決實現行動中的難題。
其次,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調查研究,反對主觀主義。主觀主義是偏激心理產生的一個思想根源,也是影響辯證思維方式運用的思想障礙。主觀主義者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在工作中不深人實際,不堅持調查研究,全憑想當然辦事,所以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為極端的偏激,沒有辯證思維的閃光之點。因此,要堅持科學的辯證思維方式,就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到工作和生活的實際中去調查研究,這樣,才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以此來有針對性地處理問題做好工作,從而克服主觀主義,有效地預防偏激心理的發生。隻有堅持實事求是和調查研究,才能正確地運用辯證思維方式,使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依據建立在對客觀事實的分析基礎之上,這就能有效地預防偏激心理和偏激行為的發生。
再次,要注意在實踐中鍛煉提高自己的認識和思辨能力,要在運用中學會掌握辯證法,而不能陷人書本的抽象理論之中。認識偏激是心理偏激的前提,認識偏激必然會導致心理偏激,因此,鍛煉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是預防偏激心理的重要心理條件。認識能力的提高,有賴於理論素養的積累和提高,理論素養是人們認識思維的導向和基礎,沒有這個導向和基礎,認識不會上升、不會提高、不會深入,隻能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而低層次的認識,就隻能帶來偏激的可能和偏激的後果。
人們培養自己辯證思維的能力,主要是培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
幫助有關青年拓寬興趣範圍,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引導他們全麵、靈活、完整地評價事物,冷靜、客觀地看待問題,也是預防偏激心理發生的有效途徑。
(二)培養自我調控的意誌力
意誌是人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動,並與克服困難相聯係的心理過程。研究表明,意誌與情緒有著密切的關係,意誌與偏激心理更有著密切的聯係。意誌堅強的人,往往能夠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有效地預防偏激情緒、偏激心理和偏激行為的發生。因此,培養較強的意誌力,是預防偏激心理和偏激行為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