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社會心理環境,對青少年偏激心理的形成,是一種“助長劑”。目前,社會上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風、精神汙染、不合理現象、社會醜惡現象等,尤其對偏激心理的形成影響巨大。為此,我們應當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並努力淨化社會心理環境,讓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有一個健康的社會心理氛圍。
(四)形成於某些疾病的誘變
有的人患上某些疾病後,隨著病程的延長,其偏激心理可能會越來越重,這種偏激心理的形成,來源於疾病的變化和誘發,也是疾病後遺症的一種表現。有些人的人格偏激,往往與其腦部病變的病位、病性、病情、病勢、個體原來的素質及心理因素等的影響具有密切的關係。
慢性酒精中毒可誘發偏激心理。由於嗜酒,便毫無節製地飲酒,開始是借酒澆愁,或借酒宣泄內心的抑鬱,發泄心中對現狀的不滿,久而久之,人格開始出現變化,如變得不知羞恥,情緒不穩定,易激動,好打罵別人,對他人漠不關心,辦事偏激而又偏執,從而形成了偏激心理。某男,歲,工人,年前開始嗜酒,開始少飲,後每餐必飲,以致發展到以酒代飯,飲後醜態百出,有時酒後竟衣不遮體地在大街上“扭秧歌”,甚至睡於街頭,後逐漸變得情緒急躁,辦事偏激,動不動就愛發火,打人,回家後打老婆,老婆為此提出與他離婚,自此家庭破裂。
慢性精神分裂症可誘發偏激心理。初患精神分裂症的人,由於療效不穩定,反複發作,日久轉為慢性,此時病理表現大都相對減輕,但偏激的人格缺陷日益加重,孤僻、冷漠、陰險、猜疑、急躁、常有不軌行為發生。
生理發育中的某些誘因也可導致偏激心理。有的青少年正值青春期,內分泌功能迅速發展,大腦皮質及皮質下中樞的興奮度常迅速地增強或減弱,形成大起大落的態勢。這樣,反映在個性和情緒方麵,就會形成情緒的波動不安,容易出現偏激認識和衝動行為。
(五)形成於知識和經驗的不足
知識和經驗的不足,辯證思維的發展尚不成熟,不善於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往往抓住一點就無限地誇大或縮小,自以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極易出現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斷,導致錯誤的結論,引發偏激的心理和行為。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是其行為的導向工具。離開這個工具,這個人就無法生存。也就是說,一個人當其知識和經驗貧乏時,就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分寸,做起事來必然會是偏激的和怪異的,有時甚至使人難以理解,不可捉摸。無知常常與偏激和無恥聯係在一起。有些人心理和行為的偏激,簡直到了不顧任何倫理道德、沒有任何羞恥的程度。春秋時齊國國君薑諸兒與親妹妹通奸;蔡國國君蔡同跟兒媳通奸;楚平王莘叔疾為兒子莘建聘秦國公主孟贏為妻,但聽說孟贏是個絕代美女,竟把孟嬴留在自己的宮中不讓回到兒子身邊。前趙武帝劉聰死後,其兒子劉粲繼位,第一件事就輪流與五位皇太後睡覺。
六、人生的絕境
偏激心理是一種具有極大危害性的心理障礙。它的形成和產生,不但可以危害家庭幸福、個人、社會安定,而且還可以誘圓變形成身體的疾病,甚至危害健康、生命。
(一)偏激心理會引起犯罪行為
研究和實踐均證明,異常心理犯罪、變態心理犯罪,均與偏激心理有著密切的關係。
犯人是辦理弄素與人格變態者,其中因偏激而造成觸犯法律的約占35%。
目前,我國在這方麵尚無確切的統計。但可以說,凡是觸犯了法律的人,其中絕大多數會與心理異常有關。或因心理變態而觸犯法律,或因偏激心理和行為而造成了對他人與社會的危害,觸犯了法律,特別是有些案犯作案動機不明、作案手段和情節怪異,並造成惡性後果的,主要是偏激心理為主的人格異常或變態者,可見,偏激心理引發的犯罪案例並不少見。那麼,偏激心理和行為,為什麼會引發犯罪呢?偏激心理會使人失去理智。理智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產生的情感,是人們用推理來抵禦意識到的即將麵臨的緊張情緒,或對個人麵臨的問題進行有條理的、理性的、機智的解釋和控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某個人有“理智感”。一個具有偏激心理的人,他們往往不能控製自己的緊張情緒,更不能對個人麵臨的問題進行理智的解釋,也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控製,以致做出一些越軌的、過激行為,多數甚至會觸犯法律。
偏激心理會使人產生衝動。偏激是一種偏頗的激情狀態,這種激情一旦產生,則會形成一種難以抑製的衝動。衝動是一種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依靠激情推動的行為。這是一種受到情緒左右、缺乏意識能動調節作用的行為。一般來說,衝動常發生於心理不成熟的兒童,成人心理不成熟者也可發生。其特點是做事帶有盲目性,對行為的後果和目的沒有明確的認識,感情用事,理智對行為的控製作用減弱甚至缺乏。衝動的行為力量雖強,但不能持久,隨著緊張性的減弱,隨著激情的釋放,衝動會逐漸減弱和消失。一個人產生衝動是意誌薄弱的表現,衝動行為一般都是消極的,往往帶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性。衝動性人格,是一種偏激的人格,具有這種人格的人,在產生衝動時往往難以自控,會做出令人不可思議的舉動來。據北京某報報道,韓某與丈夫長期感情不和,丈夫提出離婚,她便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經法院多次傳喚仍不到庭。後法院缺席判決兩人離婚,並將夫妻二人共同居住的兩間房屋判給了韓某。但此後,兩人因財產、孩子教育等問題仍經常發生糾紛。年月的一天,韓某為發泄心中的不滿情緒,帶著打火機、安眠藥到其丈夫的新住所,將屋內生火用的燃料點燃,自己則服下大量的安眠藥準備自殺。幸好其女兒正好回來,韓某自殺未遂。韓某的偏激做法和衝動行為,隻能惡化事態的發展。
偏激心理會令人有法不循。一般來說,心理狀態正常的人,對於國家的法律、製度、規章、規定等,以及社會行為規範、行為總則、社會道德等都能有正確的理解、掌握和遵循;而偏激心理者,由於其認識的偏激、情感與態度的偏激,或者行為的偏激,必然會對社會的各種法律、製度、規章、規定等,以及社會行為規範、社會行為總則及社會道德等都不能正確地理解和把握,甚至會給予歪曲,所以會做出一些社會不能容忍甚至是違法犯罪的偏激行為。在偏激心理的支配下,他們會喪失是非判斷能力,不理解自己行為所帶來的社會負麵影響和不良後果,最終走上違法犯罪之路。
(二)偏激心理會影響團結
偏激心理是影響團結、破壞人際關係和諧的不良心理因素。偏激心理者,在相處和共事中,對小事過分敏感,斤斤計較,引起別人的反感或自己對別人的不滿,從而影響團結。偏激心理者往往對自己估價過高,隻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這是影響團結的心理原因之一;偏激心理者往往非常固執,辦事偏執於一方,守舊刻板,常不能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自以為是,經常與人發生衝突,這是影響團結的原因之二;偏激心理者,在與人相處中,常常不能容人,不肯讓人,一點小事,也會突然引發非常激烈的惱怒和衝動,自己難以控製自己,從而產生暴烈的攻擊性行為和偏激行為,這是影響團結的原因之三;偏激心理者嫉妒心理非常嚴重,二者合為一體,互相影響,使得其不能與有才華、有學問、有特長的人相處,一旦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就會以激烈的言行對待別人,從而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這是影響團結的原因之四;偏激心理由於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容易接受別人的不良暗示,聽信他人的引誘,被別人欺騙和利用,為他人充當“炮灰”,不善於處理人際間的各種關係,容易與他人發生糾紛,這是影響團結的原因之五。偏激心理者由於以上的心理弱點,會導致影響與人的相處和共事,影響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