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撥開疑雲心扉亮——心理分析及其矯治(三)(3 / 3)

懷疑心理產生後,就要及時地進行矯治,防其演化成為可怕的過激行為,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矯治懷疑心理的方法不外乎如下幾種。

(一)溫故知情,以情化疑

發生在男女雙方愛情生活中的互相懷疑心理,如果能做到及時重溫舊情,那麼,感情中的懷舊成分及其引發的留戀心理,有助於產生對他人的信任和親近,有助於消除疑團。

懷疑心理往往發生在相互認識的人們之間。人們不會懷疑一個與自己毫無聯係的人會做傷害自己的事。但是,相互認識的人發生懷疑,又往往是“不相知,常相疑”,相識歸相識,但了解還不深入,相互之間信任不足,疑慮有餘,此時就會因事產生懷疑心理。如果相識又相知,信任又情深,往往不易引起懷疑。因此,當雙方產生某種疑團、在感情還沒有“白熱化”的時候,就需要重溫舊情,感情上的交融和互相溝通,有助於增加雙方的信任度,能夠有效地克服和排除懷疑心理。有一對青年男女,共同的大學生活,使他們建立了戀愛關係。後來,男方畢業後參了軍、提了幹,被分配到南方的一個海島上工作,環境艱苦,條件較差。而女方畢業後卻分配到了北京,在銀行工作,環境條件優越。不久,男方聽說女方另有所愛。但男方思前想後,重溫雙方之間的舊情,始終沒有輕信,沒有產生懷疑。後來男方利用休假去看望女方,證實女友根本沒有“移情他人”。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在夫妻、同事或一般的朋友之間,如果一時產生了懷疑心理,通過及時重溫舊情,想一想對方的好處,回憶對方的優點,品味他人的高尚,也會增加信任和了解,增進感情,消除懷疑心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長相知,不相疑”。

(二)辦事透明,以明避疑

心理學研究表明,懷疑心理者大多閉關自守,掩飾自我,人為設置心理障礙。我們在工作中,如能增加透明度,就可以避免某些引人懷疑的因素。隻有你向他人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隱秘和猜疑攤開,或者與被懷疑者開誠布公地交流,讓深藏於心底的疑慮來個徹底“曝光”,增加心理的透明度,以及辦事的透明度高,以求最大限度的溝通和諒解,增加信任,消除隔閡,排除誤會,去除他人的疑慮。對於一個單位的領導者來說,如能在分配工作、處理糾紛、利益分配、使用人才、公益福利等方麵,特別是某些敏感的問題,如升學就業、提幹提資、分配住房、勞動就業等,努力做到“三公”,即公開、公平、公正,就能讓人們了解某項工作決策的真相和原委,增加工作的透明度,這樣就可以避免引起人們的無端猜疑。現在國家機關招收公務員,通過公開考試進行錄用,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肯定。北京市連續幾年來公開通過考試來招聘副局級以上領導幹部,將公開招聘的條件公布於眾,通過考核、考試、考察三結合選拔優秀人才,受到廣大市民的普遍好評,提高了政府在人民群眾的威望。

(三)半步運作,以差製疑

這種方法,就是人們常說的“馬後炮”,或稱作“遲半步反昏臘的胃應”、“遲半步發作”。也就是讓人們在產生懷疑心理的那一刻,也正是在受到強烈刺激之時,遲半步做出反應,這樣就能夠避免因一時的衝動,做出過激的行為,產生不良的後果。雖然隻是遲半步,但卻可緩減心理上的瞬間壓力,避免產生過於強烈的刺激,為人們頭腦冷靜下來、避免衝動和過激提供了心理準備的時間。躲過了這一危險時刻,人們就會冷靜下來,平息怒氣和氣惱,消除懷疑心理而引發的報複行為。這種對待懷疑心理的“冷處理”,有助於人們製約和消除懷疑心理,穩定情緒,從而認真、冷靜、周全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某單位的教師小張,在發現愛人衣袋裏放著另一位男士寫給她的情書時,不是馬上懷疑妻子變了心,采取過激行為,而是冷靜地找妻子談心,她告訴小張,是那位男士主動糾纏了她,她根本沒有此意,事後小張通過男方單位,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促使其改正錯誤,避免了因婚外戀所引發的難以預料的事態。這個事例說明,如果不是在懷疑時的“遲半步反應”,說不定還要引出什麼後果呢。

(四)轉移注意,以散消疑

猜疑的人通常過於敏感和鑽牛角尖兒。雖然敏感和鑽牛角尖兒並不一定是缺點,對事物敏感的人往往有靈氣,有創造力;但如果過於敏感和鑽牛角尖兒,特別是在與人交往時,就需要想辦法加以控製了。運用轉移注意的方法,就是把引起懷疑的對象、內容、因素盡快忘掉,想些其它事情或比較愉快的事情,或幹些緊張、有趣的工作,以分散因懷疑而集中的注意力,達到消除懷疑心理的目的。這種方法,與前麵介紹的“遲半步反應”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共同點均是“冷處理”,轉移懷疑者的注意力,使其漸漸淡忘了所懷疑的事情,消除懷疑心理所帶來的懊惱和不安,以穩定情緒,這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五)注意修養,以德除疑

加強修養,以自己良好的品行來矯治和防止懷疑心理的產生,藥是最根本的矯治之法。加強修養,需要從多方麵人手。一個人具備了各方麵的修養,那麼在處理方方麵麵的事情時,就不會因他人的過錯引起自己的懷疑,也不會去無端地懷疑他人。

一是要“戒私心,待人寬”。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對自己要求不高而苛求別人。如果對別人的要求不那麼高,就不會把別人的言行變化看得那麼嚴重,許多無端猜疑就從根本上失去了產生的基礎。另一方麵,對別人的苛求往往與對自己的遷就形影相隨。倘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就不會無端猜疑別人是否做了不利於自己的事,說了不利於自己的話,絕不會在心裏疑神疑鬼,自尋煩惱。具有這種修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到不能對自己嚴,是一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和行為。隻要克服了私心,就能做到對己嚴,待人寬。

二是要“戒衝動,勿急躁”。許多疑心和由疑心所引起的衝動行為,均是不理智所致。那麼,用理智的力量戰勝懷疑引起的衝動情緒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心理修養。一個人在懷疑別人時,如能冷靜下來,理智處理,就會避免發生意外事件。當發現自己開始懷疑別人時,應當立即冷靜下來,尋找產生懷疑的原因,特別是需要理智地對待當前的事件。如我們在前麵提到的“疑人偷斧”中的那個農夫,如果失斧後冷靜想一想,斧頭會不會是自己砍柴時忘了帶回家,或者挑柴時掉在路上,那麼,各種猜疑或許根本就不會產生。現實生活中許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於猜疑者的頭腦被封閉性思路所主宰,反而會覺得自己的猜疑順理成章。此時,冷靜思考和理智處理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要“戒長舌,避流言”。生活中許多“長舌人”傳播的流言,正是引起懷疑心理的禍端。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悲劇。因此,當人們聽到各種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必要時還應當麵給予揭露。此外,還要綜合分析被猜疑對象的長期表現,識破各種離間計。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時,最好能先綜合分析一下他平時的為人、經曆以及與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現,這樣有助於將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是要“戒自煩,多自慰”。一個人在生活中,遭到別人的非議和流言,與他人產生誤會,會引起許多煩惱,但這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如果覺得別人懷疑自己,應當安慰自己不必為別人的閑言碎語所糾纏,不要在意別人的議論,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還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勝利”,產生的懷疑自然就煙消雲散了。有時候,“大智若愚法”也能派上用場。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不必斤斤計較,可以糊塗些,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煩惱。“自我暗示法”也是一種心理自慰的策略。通過對自己施加某種積極的影響,從而調整自己的心境、情境和加強自我意識。當發現別人有某些“可疑”行為時,應該暗示自己要冷靜,應作全麵分析和了解,不要暗想亂猜

事實證明,具備了上述的心理修養,就能有效地矯治和預防懷疑心理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