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撥開疑雲心扉亮——心理分析及其矯治(一)(3 / 3)

(四)自私性

從本質上說,懷疑是一種極端自私的心理現象。懷疑多因對方傷害了自己某一方麵的利益而引起,由此而產生對對方極端的不信任感。這種強烈的不信任感,正是認定對方損害了自己的某些利益。究其根源,產生懷疑的真正的原由正是當事者處處維護個人利益的自私性。沒有這種自私自利心理的驅使,任何一個人也不會無端地懷疑他人。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這樣一段典故:曹操刺殺董卓敗露後,與陳宮一起逃至呂伯奢家。曹、呂兩家是世交。呂伯奢一見曹操到來,本想殺一頭豬款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之”,便大起疑心,以為要殺自己,出於保護自己生命的考慮,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誤殺無辜。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導致的悲劇,也是一出由自私導致懷疑他人並誤殺他人的醜聞。因自私而猜疑,因懷疑而殺人,這是血的教訓。所以,我們說,懷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自私也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懷疑曆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自私也是卑鄙靈魂的夥伴。一個人一旦掉進自私和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五)兩麵性

懷疑心理具有兩麵性。一方麵,懷疑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異常心理,對人、對事無端懷疑,往往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和矛盾,相反卻可以激化矛盾,使問題也擴大化,引發新的矛盾,這是不好的一方麵。另一方麵,在正確思想方法的範圍內,對事物的懷疑有助於對問題和矛盾的深入理解和妥善處理;對事物疑點的分析,有助於人們深化對問題的認識。特別是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懷疑心理起到了發現疑點、尋找突破口的極其重要的作用。科學家們正是具備了懷疑的精神,在研究中不斷地排除疑點,進而才有研究課題的不斷深人和突破;也才會不斷地透過現象,探求事物的本質,從而:獲得對事物規律性的認識。我們這裏研究的懷疑心理,主要是從其異常心理的角度進行探討的。

懷疑心理具有不同的類型,對這種異常心理進行分類,有助於人們認識各種懷疑心理的不同表現,更深人地了解其本質。根據懷疑心理產生的方式及懷疑對象的不同性質、內容等,懷疑心理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一)聯想懷疑心理

聯想懷疑心理就是采用主觀想象的方法,把當前現實中的線索與曆史往事中的情況相聯係,從而懷疑某件事的成立。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在自己的某些目的達不到時,就會聯想一番,主觀認為這是某人與自己過不去的,是他們從中作梗而造成了自己的被動和不利局麵。如有的機關幹部調不了職,升不了官,評不了職稱,就主觀地認為是某人在上級領導麵前不講好話的結果,或是由於自己與領導關係“不鐵”,領導不在關鍵時候“美言”自己……凡此種種,總是用聯想的思維方式,將別人想得那麼壞。聯想懷疑的最大特點,是將現實中的事件與過去的事件相聯係,從而進行主觀推論,片麵認為是這樣的或者那樣的。這種主觀推論的結果,多數是靠不住的,是無中生有的。這是懷疑心理者主觀意識的具體體現。事實證明,主觀意識是經不起考驗的,主觀意識終究也代替不了客觀現實,懷疑隻是一種懷疑,終究也不能替代客觀現實。四、無為衝冷的“為人"

(二)推理懷疑心理

所謂推理懷疑心理,就是根據被懷疑者的某些言行,順勢進行合理化的推理,認為被懷疑者某些言行,就是自己的推論的條件,最後的結論、結果、結局就是自己的推理和判斷。這是聯想推理的另一種形式。如一位未婚的小夥子,給另一位小夥子介紹對象,於是這位小夥子就認為介紹人還找不到女朋友呢,怎麼能給我介紹,於是順勢推理:他們之間說不定還有什麼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哩,要不為什麼他自己至今還沒有對象?他介紹的對象,能靠得住嗎?這樣,將別人的好心好意,懷疑為歹心惡意,這種“合理推理”,有時貌似有“合情合理”的成分,但畢竟是屬於“合理想象”的範疇,不能代替客觀實際。

推理懷疑心理的最大特點是順勢進行推理。在現實生活中,有時這種推理常常被不幸“言中”,或偶然“推準”,或偶爾“推翻”。出現這種情況,完全是一種偶然的巧合,並不能當作規律來運用。如果把某些現象當作本質去對待,那就要犯主觀主義的錯誤。懷疑心理者是主觀主義在心理方麵的存在、表現方式,我們要努力避免這種推理懷疑心理的發生。

(三)逆向懷疑心理

逆向懷疑是一種背離常規、常理、常情、常態而產生的相向感知、判斷、推理,也即是一種相反方向的猜疑。就是把人的某些正常的行為,懷疑為相反性質的心理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無事生非的逆向懷疑心理是比較多見的。比如,某單位的領導生病住院,作為下屬去看看也是人之常情,但在某些人的眼裏,卻懷疑下屬是去討領導的好,是另有目的,或是想提前晉職晉級?或是想分一套好房子?或是不想提前“下崗”?或是為兒子參加工作的事?如此等等,會產生一連串的逆向想象和猜測。相反,如果領導到普通百姓家做客,就認為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一沒:安好心”。逆向懷疑心理在現實生活中是最常見的一種異常心理。

(四)自我懷疑心理

自我懷疑心理,就是由於自信心不足而產生的自我否定、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也叫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自疑病。

自我懷疑心理,是一種自我埋沒的不健康心理。隨著考學競爭力增大,有不少在校高中畢業生會經常地產生自我懷疑心理,總覺得自己“沒有學好”,對考好的自信心不足;即使一些學習較好的同學,也由於自我懷疑心理的作怪,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在考試時也不能很好地發揮。

自我懷疑心理,主要是由於不正確的自我意識引發的。自我意識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評價和認識,自我意識太強時,就會十分注意自己,把自己的所有行為都看得太重,擔心因任何的小節失誤而在公眾麵前出醜,因此而產生了較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正是自信不足、懷疑有餘的條件,一旦出現較嚴重的自信心不足,就會導致“一站式”自我否定。所以,有自疑心理的人,在幹事業時,總會對自己抱著懷疑的態度,常常會問自己“我能行嗎?”這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心理基礎。

自我懷疑心理,是導致人才自我埋沒的重要心理因素。自暴自棄者多自疑。許多人正是由於自我懷疑,從一開始就自暴自棄,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不相信自己,進一步會導致自信心的喪失,完全自我否定,完全自我埋沒,因而不去做艱苦的努力爭取成功,最後導致不能成才。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是很多見的。